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林四娘

2023-08-23 07:53 作者:羽心萦  | 我要投稿

《林四娘》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篇目。

原文

青州道陈公宝钥[1],闽人。夜独坐,有女子搴帏入。视之,不识;而艳绝,长袖宫装[2]。笑云:“清夜兀坐[3],得勿寂耶?”公惊问:“何人?” 曰:“妾家不远,近在西邻。”公意其为鬼,而心好之。捉袂挽坐,谈词风雅,大悦。拥之,不甚抗拒。顾曰:“他无人耶?”公急阖户,曰:“无。”促其缓裳,意殊羞怯。公代为之殷勤。女曰:“妾年二十,犹处子也,狂将不堪。”狎亵既竟,流丹浃席。既而枕边私语,自言“林四娘”。公详诘之。女曰:“一世坚贞,业为君轻薄殆尽矣。有心爱妾,但图永好可耳,絮絮何为?” 无何,鸡鸣,遂起而去。由此夜夜必至。每与阖户雅欢。谈及音律,辄能剖悉宫商[4]。 公遂意其工于度曲[5]。曰:“儿时之所习也。”公请一领雅奏。女曰:“久矣不托于音[6],节奏强半遗忘[7],恐为知者笑耳。”再强之,乃俯首击节[8],唱伊凉之调[9],其声哀婉[10]。歌已,泣下。公亦为酸恻[11],抱而慰之曰:“卿勿为亡国之音[12],使人悒悒[13]。”女曰:“声以宣意,哀者不能使乐,亦犹乐者不能使哀。”两人燕昵,过于琴瑟。 既久,家人窃听之,闻其歌者,无不流涕。夫人窥见其容,疑人世无此艳丽,非鬼必狐;惧为厌蛊,劝公绝之。公不能听[14],但固诘之。女愀然曰:“妾,衡府宫人也[15]。遭难而死,十七年矣。以君高义,托为燕婉,然实不敢祸君。倘见疑畏,即从此辞。”公曰:“我不为嫌;但燕好若此,不可不知其实耳。”乃问宫中事。女缅述[16],津津可听。谈及式微之际[17], 则便咽不能成语。女不甚睡,每夜辄起诵准提、金刚诸经咒[18]。公问:“九泉能自忏耶[19]?”曰:“一也。妾思终身沦落,欲度来生耳[20]。”又每与公评骘诗词[21],瑕辄疵之[22];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23],使人忘倦。公问:“工诗乎?”曰:“生时亦偶为之。”公索其赠。笑曰:“儿女之语,乌足为高人道。” 居三年。一夕,忽惨然告别。公惊问之。答云:“阎王以妾生前无罪,死犹不忘经咒,俾生王家。别在今宵,永无相见之期。”言已,怆然。公亦泪下。乃置酒相与痛饮。女慷慨而歌,为哀曼之音,一字百转;每至悲处,辄便呜咽。数停数起,而后终曲,饮不能畅。乃起,逡巡欲别。公固挽之,又坐少 时。鸡声忽唱,乃曰:“必不可以久留矣。然君每怪妾不肯献丑;今将长别,当率成一章[24]。”索笔构成,曰:“心悲意乱,不能推敲[25],乖音错节, 慎勿出以示人。”逐掩袖而去。公送诸门外,湮然没。公怅悼良久。视其诗, 字态端好,珍而藏之。诗曰:“静镇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26]?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27]。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萧鼓静烽烟[28]。红颜力弱难为厉[29],惠质心悲只问禅[30]。日诵菩提千百句[31],闲看贝叶两三篇[32]。高唱梨园歌代哭[33],请君独听亦潸然[34]。”诗中重复脱节,疑有错误。

注释 :

[1] 青州道:即青州巡道(后简称道员)清分一省为数道,由布政司统领。陈宝钥,字绿崖,福建晋江人,康熙二年(1663)任青州道佥事。 

[2] 宫装:宫女的装束。装也作“妆”。

[3] 兀坐:独自端坐。

[4] 剖悉宫商:明辨通解五音。剖,辨明。悉,了解。官商,指宫、商、角、徵、羽,为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音级,称“五音”,亦称“五声”。

[5]工于度曲;善于制作新曲。度曲:制作新曲,指依谱歌唱。 

[6] 不托于音:不借助乐曲来表达感情,意谓不演奏乐曲。《礼记·檀弓上》:“孔子之故人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原壤登木曰:‘久矣之不托于音也。”此据山东省博物馆本,原无“不”字。 

[7]强半:大半。

[8]击节:用手或拍板来调节乐曲。此指以击手为拍节。

[9]伊凉之调:谓悲凉之调。伊、凉,唐代二边郡名,即伊州、凉州。天宝后多以边地名乐曲。西京节度盖嘉运所进伊州商调曲,伊州曲;西凉都督郭知运所进曲,称凉州曲。《凉州》曲,又称《凉州破》,本晋末西凉羌族改制的中原旧乐。其曲终入破,骤变为繁弦急响破碎之音,哀婉悲恻,所以下文称其为“亡国之音”。 

[10] 哀婉:此据山东省博物馆书本,原无“哀”字。

[11]酸恻:悲有,凄恻。

[12] 亡国之音:本谓国之将亡,音乐也充满悲凉的情绪。《礼记·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此指林四娘所唱声调悲哀。

[13] 悒悒:心情郁悒不畅。

[14] 公不能听:此据山东省博物馆书本,原“不”作“固”。

[15]衡府:衡王府。衡王,朱祐楎,封于青州(今山东益都县)。详前《王成》注。

[16] 缅述:犹忆述。 

[17]式微之际;衰败之时。《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 朱熹注云:“式,发语词;微,犹衰也。”

[18] 准提、金刚诸经咒:准提,又作准胝、尊提,佛教菩萨名,为梵语 音译,意译为清净,为佛教密宗莲花部六观音之一,三目十八臂,主破众生惑业。有唐善无畏译《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金刚,佛经名,后秦鸠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为我国佛教南宗主要经典。此指准提、金刚诸佛经的经文与咒文。咒,佛家语,即咒陀罗尼或陀罗尼,指菩萨的秘密真言。

[19]九泉:犹九泉,指地下。忏,忏悔,佛教名词。详《僧孽》注。 

[20] 度来生:佛教谓以行善信佛解脱今生困厄,使自己得以超度,求得来生的幸福。度,度脱,超度解脱。

[21] 评骘(zhì至):评定。

[22] 瑕辄疵之:不完美之处,就指出它的毛病。瑕,玉上的赤色斑点; 玉以无瑕为贵,故以瑕喻指事物的缺点、毛病。疵,小毛病,此谓指出毛病。

[23]意绪风流:情致优雅。 

[24]率成:谓不加思考,仓促成篇。率,率然,不加思考。

[25] 推敲:斟酌字句。唐代诗人贾岛,在京师途中,于驴背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后句是下“推”字,还是下“敲”字,开始拿不定,两手比划着往前走,恰遇当时任京兆尹的韩愈。韩愈说:“‘敲’ 字佳。”事详《全唐诗话》。后遂以喻指对诗文字句的斟酌、探求。 

[26] “静镇”二句:谓自己遭难而死已十七年,人们对亡去的故国已经淡忘。静镇深宫,安静地禁闭于幽深的衡王故宫,指埋身地下。故国,指明衡王的封国。 

[27]“闲看”二句:谓看到密林深处的衡府故宫,不禁引起对衡王的深 切怀念。封,封植栽培,意谓长满。乔木,枝干长大的树木。君王化杜鹃, 化用蜀王杜字化杜鹃的故事。此借蜀人对望帝的怀念,喻己对衡王的怀念。

[28] “海国”二句:谓近海地区的抗清斗争业已风平浪静,汉家臣民也 歌乐升平,忘记了烽火兵燹。海国,近海之国。此指南明政权。清兵攻陷北 京,崇祯帝自杀之后,明宗室相继在南京、闽中、梧州等沿海地区,建立南 明政权,但因其内部腐败,相继为南下清兵所击败,至清康熙初年最后为清所灭亡。萧鼓,萧和鼓,古乐器。烽烟,同“烽燧”。古代边地报警的两种 信号:白天放烟,叫烽;晚间举火,叫燧。 

[29]厉:厉鬼,恶鬼。《左传·昭公七年》:“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

[30] 禅:梵语“禅那”的省称,意译“思维修”,静思之意。问禅,指 探求佛理,以求彻悟。 

[31] 菩提:佛教名词。为梵语音译。意译为“觉”、“智”、“道”, 佛教用以指一种彻悟成佛的境界。佛祖释伽牟尼在毕钵罗树下觉悟成佛,佛家遂称该处为菩提场,该树为菩提树。此处以菩提指佛,诵菩提,即诵佛号。

[32] 贝叶:印度贝多罗树的叶子,沤后可代纸写字,印度多用以抄写佛 经,故佛经也称“贝叶经”。

[33]梨园:唐亥宗训练乐工之处,其址在长安宫苑中。《新唐书·礼乐 志》:“明皇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亦称梨园弟子。”此盖以梨园指宫中乐曲。林四娘盖为衡府歌伎,故云。

[34]潸然:流泪的样子。

译文:

在青州道任职的陈宝钥公,是福建人。一天夜里,他独自一人在书房里看书。有一个女子掀起帘子走了进来,陈公抬头一看,不认得这女子。但她长得艳丽绝世,身上穿着宫里的服装。女子笑着对陈公说:“冷冷清清的深夜里,独自一人坐着,不觉得寂寞吗?”陈公惊奇地问她是什么人,女子说:“妾家住不远,就在你的西邻。”陈公料想她可能是个鬼,但心里却非常喜欢她,于是走过来挽着她的手请她一起坐下。女子说话言词风雅,陈公很是赏识,坐在女子身边拥抱她,她也不太拒绝。女子四下里看看,说:“屋里没有别人吗?”陈公急忙起来关上门,说:“没有别人。”陈公催女子脱衣上床,但她却非常羞涩害怕。陈公殷勤的替她脱下衣服,女子说:“妾虽然二十岁,但还是个处女,粗暴了的话可不堪忍受。”于是两人欢好,缠绵悱恻,床席上沾了点点滴滴的血迹。亲热过后,两人躺在枕边说悄悄话,女子说自己叫林四娘。陈公又问她的身世,她说:“我一生坚贞清白,现在已被你破坏轻薄完了。你有心爱我,就图个永远相好,何必再多问?”过了一段时间,鸡叫天明,女子穿衣起身走了。 从此,女子夜夜必来。每次来,二人都关上门对饮,说话很投机。谈到音乐韵律,林四娘都很精通。陈公说:“你一定会唱歌曲。”四娘说:“小的时候学过一些。”陈公请求她唱一曲听听,她说:“很长时间不唱了,音阶节奏多半都忘记了,唱了恐怕叫内行笑话。”陈公一再要求,她才低下头来敲打节奏,唱伊凉之曲,声调哀怨婉转。唱完后,便哭了起来。陈公也被她打动,心酸悲伤,上前抱着四娘安慰说:“你不要唱亡国曲调,令人抑郁。”四娘说:“音乐是表达人的感情的,悲哀的人不能叫他欢乐,就如欢乐的人不能叫他悲伤一样。” 陈公与四娘非常亲密恩爱,如同夫妇。时间长了,家人们都知道了,也都来房外偷听唱歌,凡听过她唱歌的人,没有不流泪的。陈夫人偷偷见到过四娘,怀疑人世间不会有这样艳丽的女子,认为不是鬼,就是狐,怕陈公被妖魅缠身,就劝说陈公与女子绝缘。陈公没有听,还想向四娘问个明白,便又一次问四娘的身世。四娘不愉快地说:“妾是当年衡王府的一名宫女,遭难而死,已有十七年了。因为你高雅义气,才与你相爱,实在不敢害你。倘若你怀疑或者是害怕我,咱们就从此分手。”陈公马上说:“我不是怀疑,也不是害怕,既然我们相爱到这个地步,不可不知道你的实情。”陈公又问起当时宫中的事。四娘回忆详述,有条有理,讲得很动人。说到王府衰落时,就哽咽哭泣,不能成声。 四娘夜里不大睡觉,每夜都起来念准提经和金刚经等。陈公问她说:“九泉之下能自己超度吗?”她回答:“能!妾想自己一生沦落,愿超度来生好好为人。”四娘还常常与陈公评论诗词,对不好的句子就提出批评,对好的句子就细声吟咏,情意风流,使人忘了疲倦。陈公问她:“你写过诗吗?”四娘回答说:“在世时也偶而写过。”陈公要求她赠诗一首,她笑着说:“儿女的诗句,哪能拿出来叫高手笑话?” 又住了三年,一天夜里,四娘来向陈公告别,面色凄惨。陈公一惊,忙问:“怎么了?”四娘说:“阎王因为我生前无罪,死后又没忘记念经,所以叫我投生到王家。今天就要离别,永远不能再相见了。”说罢,形容哀楚。陈公也掉了泪,马上摆酒为四娘送行。四娘一边饮酒,一边慷慨歌唱,歌词曲调哀伤凄凉,一字百转,到了悲伤处,哽咽不能成声。最后好歹总算唱完了一曲。四娘情绪不好,饮酒的兴趣也不高,起身徘徊,想要告别。陈公不忍离别,又强拉住她坐了一会,直到鸡唱天明,四娘才对陈公说:“一定不能再留了!你每每怪我不肯作诗,今日将要永别,应当写一首诗送给你,作临别纪念。”于是拿起笔来,一挥而就,并说:“心酸意乱,不能推敲,音节错乱,不要拿出去叫别人看。”说完,掩袖低头走去。 陈公送四娘出门,一转眼就不见了。陈公怅然了多时。看四娘写的诗,字体端正,书写整齐,便十分珍贵地收藏了起来。其诗是:“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红颜力薄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日诵善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诗中重复脱节,怀疑似乎有记错的地方。

明朝末年人。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宠妃,虽然平生只参加过一次战争,却因此而被人们称为“姽婳将军”。姽婳就是美丽的意思,这位年轻貌美的姽婳将军,在那次艰难的战争中香消玉殒,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间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那是明末崇祯年间,红粉佳丽遍地的秦淮河畔,又增加了一个新娇娘。她虽在青楼,却坚持卖唱不卖身,但也有吸引客人的绝招:歌罢兴酣之时.换上一身精致的短靠,或舞剑、或弄枪,来上一段精彩绝伦的功夫表演,这一手在秦淮歌畔可是绝无仅有,让寻花问柳的客人大开眼界。这个奉歌献武的歌妓便是林四娘,她凭着独具一格的武功和雪肌滑肤、蛾眉明眸的美貌,尤其是因长期习武而练就的丰美身段,很快就成了秦淮河畔的红人儿。 这林四娘一个风尘女子,为何学得了一身绝色的武功呢?原来她出身于武官世家,父亲林枢本是江宁府的府官,继承家技,拳枪剑刀,样样精通。林四娘自小随着父亲习武,学什么象什么,身手不比父亲差到哪里去。不料在她十六岁那年,父亲因所管库银被盗而下狱,家人千方百计地打点挽救,耗尽家资,却毫无结果。母亲气极而死,林四娘无依无靠,最终沦落为青楼歌女。 

不久后,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㵂游幸金陵,来到秦淮河畔寻欢作乐。这朱常㵂已是六传衡王,他的祖先是明孝宗朱祐樘的胞弟,分封为衡王,王位世袭,传到第六代便是王朱常庶了。这时的皇帝明思宗,算得来应是王朱常㵂的侄辈,如此一来,他便更可恃长逞骄了。

衡王朱常㵂除好色之外,也喜好谈兵弄武,到了秦淮河畔,听说歌妓林四娘武艺超群,顿时大起雅兴,召来林四娘侍宴助乐。

林四娘着一身纯白镶金边的短靠来到衡王席前,衡王原料想,习武的女子必是五大三粗,一见林四娘却猛然一震,眼前这女子,云鬟高耸,眉目娇俏,白脸蛋上红霞匀染,真是一个美娇娘!若不是那身打扮衬出几分英爽之气,谁会想到她竟是舞剑弄枪之人呢!

林四娘请过安后,开始了表演,只见她抽出腰间佩剑,手腕轻抖,身前便族出一朵闪亮的剑花,紧接着,柔韧的长剑上下翻舞,娇美的身段翩翩翻腾,如蛟龙出水,若惊鸿起舞,越舞越快,最后只见一片银光闪烁的剑影,不见了花儿一般的林四娘。

衡王在席上大声叫好,最后还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直冲着林四娘鼓掌。 

表演之后,林四娘被召到衡王身边侍酒,静坐下来,她娴静轻柔,燕语莺声,与刚才的形象判若两人,使衡王更加陶醉。一次相交,衡王便对林四娘大为倾倒,离开金陵时,就带上了已赎身的林四娘,回到青州王府,林四娘摇身一变成了王妃。 组建娘子军 衡王府中佳丽成群,但自从带回了林四娘。

衡王便对其他粉黛失去了兴趣,日夜与林四娘形影不离,一同饮酒论诗,一同习剑练枪,款款相依,交颈而眠。

从林四娘身上,衡王发现女子习武别有一番风韵,于是将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组织起,由林四娘为统领,勤练枪剑之术,演习攻守战术,俨然成了一支娘子军。

林四娘对此十分用心,经常穿起银质铠甲,腰佩双剑,象将军一般教导和督促她的女兵们;众女子受林四娘的感染,对武艺兵术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勤学苦练,很快就大有长进。

衡王仿佛是这支娘子军的参谋,经常来视察她们的演练,还不时地指点一番,看到这些昔日弱不禁风的女子,如今竟也翻腾搏击得像模像样,衡王十分开心。 

三年后,到了崇祯八年,晋陕一带久旱不雨,饥荒延绵,民不聊生,到处发生变乱。山西的流贼王嘉允大举向外发展,其属下的一班人马由王自用率领攻向山东青州。

青州的衡王朱常庶向来以为自己武功盖世,兵法更是无人匹敌,所以根本不把王自用一伙人看在眼里。当王自用的人马把青州城团团围住,准备攻城时,衡王一怒之下,亲自挺枪跃马,率领青州守军主动出击。

但毕竟守军寡不敌众,加之衡王的过分轻敌,守军很快就处在了下风,被贼军围困在一个小山岗上,进退不能,形势十分危急。 

城内的官吏眼看王爷出师不利,而贼军的声势越来越大,不由得心惊胆颤,信心丧失,准备开城降敌,以委曲求全。

林四娘闻讯后,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毫不顾忌地将官吏们叱责一顿,然后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军,倡言:“出兵救主,以报夙恩!” 娘子军上阵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演练了三年的娘子军们,虽然心底里惧怕真刀真枪的实战,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自己也不会有好下场,不如拚上命去一决雌雄,顶多是个玉石俱碎!于是个个摩拳擦掌,披挂上马,听从林四娘的指挥。 经过仓猝的编组、整备后,林四娘带着娘子军的队伍出发了,女兵们个个脸上都是一副庄严肃穆的表情。

城门开启处,城外的贼军忽然看到一支装备齐整的队伍威风凛凛地冲了出来,待冲到近处,却见一个个士卒面容姣好,描眉涂唇,秀目含怒,煞是有趣。“是群娘儿们!”贼兵们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同时也就放松了警惕。

趁此机会,林四娘一声呐喊,指挥着娘子军猛地冲入敌阵,刀枪齐下,杀得贼兵屁滚尿流,半天还没醒过神来。 没料到这群浑身脂粉气的小娘儿们竟如此干练,一定是训练有素。

贼军将领不得不谨慎起来,挥舞着黄旗,调遣兵马向娘子军压过来。贼兵毕竟人多势众又久经沙场,动起真格的来,娘子军哪里是他们的对手,一阵猛烈的对阵之后,娘子军纷纷落马,最后只剩下个林四娘,林四娘究竟功底深厚,一双长剑在手,左砍右挡,已砍倒了十几个贼兵。

眼看着自己的部下一个个倒下,林四娘双眼喷火,越战越勇,杀得贼兵不敢近身,几十个人把她的战马团团围住。

贼将王自用见只剩下一个女将,长相俏丽,且身手不凡,就在一旁大声劝降,喊道:“女壮士不必拼命,我放你一条生路!”林四娘哪里肯吃这一套,拔马又冲向敌群,横扫直荡,杀倒了一大片敌兵,最后终因体力不支,丧生于敌刀之下。

不久后,卢义升带着大批援军赶到,打跑了贼军,解救了被围困的衡王,平定了战乱。 死后哀荣 衡王回城后,听说了林四娘及娘子军的英勇行为,感慨得涕泪长流。派人在城外找到了林四娘的尸体,衡王抚尸悲哭不已,后以盛礼葬在了王府后花园中。

其他战死的娘子军也都得到了厚葬。 夜半还魂 时光荏苒,物换星移,二十多年过去后,已到了清朝的康熙二年。

朝廷派陈宝钥出任青州按察使,衙署便设在前朝的衡王府中。这时衡王府已荒废多时,王妃林四娘的墓上也长满了数尺高的野草。

陈宝钥到任后,对衡王府进行了全面的修葺,使它恢复了昔日的盛貌。 

一天夜里,陈宝钥独自禀灯走进书房,在书案前坐下,正准备取书来读,不经意地瞥见案头搁着一帧诗笺,顺手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着一首小诗: 玉阶小立羞蛾蹙,黄昏月映苔茵绿; 金床玉几不归来,空唱人间可哀曲。

乃是一首怀旧诗,情意凄清幽婉,感人心怀。细辨字迹,清秀飘逸,似出自女子之手,可自己所熟悉的人中,没有谁是这般笔迹啊!

陈宝钥猛然想起,曾有人说衡王府中常半夜闹鬼,乃因葬在后院中的王妃林四娘芳魂不散,常出来活动。莫非此笺是鬼魂所遗?

陈宝钥感觉有几分冷意,但幸亏他是个心正胆大的人,平日里也不太相信鬼神,所以仍镇定下来,把诗笺丢在一边,取了自己的书来读。

不知不觉,更深夜重,书房前的大堂里突然传来董簧齐鸣的声音,其间夹杂着喧闹的欢笑声和杯盘交错声,似在举行盛大的宴会。

陈宝钥心生疑窦,壮着胆子举灯前往察看,走过去一看,大堂中人影晃动,桌椅罗列,还有一群群仆侍模样的人,手托杯盘,来回走动。还隐隐约约泛起一股酒香。

确实是一次热闹非凡的盛宴,但一切景象在陈宝钥眼中都是一种朦胧的影子,看得见却看不真切。“难到是梦?”陈宝钥捏了提自己的耳朵,感到发痛,于是他断定眼前的一切是真实的,那么就是王府的鬼魂在作怪了! 

于是,陈宝钥转身叫起了府中的家兵,将大堂团团围住,对着里面的人大声呵叱,可内面毫无反应,依然热闹如前。陈宝钥索性命令家兵用弓箭朝堂内频射,射了好一阵子,堂上却依旧人影来来往往,丝毫不受影响。

陈宝钥又冲进屋里大喊大叫,那些人影视若无睹,宴会仍然进行。一直到天将破晓,人影才陆续散去,声音也停了下来。

天大亮了,折腾了一整夜的陈宝钥带人进大堂察看,堂中陈设一如往日,丝毫看不出有过盛宴的迹象。 过了一些日子,陈宝钥的好友刘望龄赴京公干,路过青州,特来府中访友。

夜里,两位老友对坐书房中畅叙时,陈宝钥谈起日前夜里大堂上发生的怪事,刘望林则宽慰说:“阴阳两界,互不相涉,不必计较,也不必驱除,便可相安无事。”陈宝钥深以为然。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无声地打开了,转眼间,房中便出现了一个青面撩牙的鬼魂,拱手站在刘望林面前,向他道谢。

刘望龄从容不迫地说:“样子太难看了,不如换一副面孔再来!”话刚落音,青面獠牙的鬼魂忽然地隐去。

一会儿,又飘进一位国色天香的贵夫人,袅袅婷婷地上前行礼,自称是前朝的林四娘,并悠悠地对陈宝钥说:“以前殿阁荒芜,花竹枯萎,妾无以栖身,只好搬往他处;幸得先生整修,王府重现旧日风貌,故喜归旧宅,并设宴请来满城文武相庆贺,不想惊扰了先生,妾特来致歉。

陈宝钥受了刘望林的影响,不再与林四娘计较,只说:“不碍事,不碍事,我们可以做邻舍。”当下还邀林四娘入座,三人就朝代兴亡,叙谈感慨了一番,同时还了解到林四娘与陈宝钥乃是福建同乡。

从此以后,夜深人静时,林四娘时常到陈宝钥书房与他聊天,谈古叙今,甚是和洽,有时林四娘还携来酒肴,两人对酌畅谈。

每每谈起衡王府的旧事,林四娘忍不住伤感落泪,或则引吭悲歌,引得陈宝钥也随之啼嘘不已。某晚林四娘还和陈宝钥共度良宵,两人在床上恩爱缠绵,陈宝钥还发现林四娘竟是个处女。 

两人如此交往了一年半时间,关系愈加密切。与鬼魂为友,陈宝钥不但丝毫没受损害,而且还得到林四娘的帮助,破了不少疑难案情,深得民众欢心。 

一天夜里,林四娘忽然神色凄楚的前来向陈宝匙道别。“应奉召前往终南山清修,不得不与先生别离了!”神情中充满了依恋之态。

临走时还留下一诗惜别之诗:

静锁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 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 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 红颜力薄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 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 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 林四娘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至夜深人静,陈宝钥不免升起一丝怀念之情,他便常到后院的墓地前徘徊,望着随风摇曳的野草,他仿佛觉得林四娘又朝着他走来……

姽婳词三首 

贾宝玉: 恒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习骑射。 秾歌艳舞不成欢,列阵挽戈为自得。 眼前不见尘沙起,将军俏影红灯里。 叱吒时闻口舌香,霜矛雪剑娇难举。 丁香结子芙蓉绦,不系明珠系宝刀。 战罢夜阑心力怯,脂痕粉渍污鲛鮹。 明年流寇走山东,强吞虎豹势如蜂; 王率天兵思剿灭,一战再战不成功。 腥风吹折陇头麦,日照旌旗虎帐空。 青山寂寂水澌澌,正是恒王战死时。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黄沙鬼守尸。 纷纷将士只保身,青州眼见皆灰尘, 不期忠义明闺阁,愤起恒王得意人。 恒王得意数谁行,姽婳将军林四娘, 号令秦姬驱赵女,艳李秾桃临战场。 绣鞍有泪春愁重,铁甲无声夜气凉。 胜负自然难预定,誓盟生死报前王。 贼势猖獗不可敌,柳折花残实可伤, 魂依城郭家乡近,马践胭脂骨髓香。 星驰时报入京师,谁家儿女不伤悲! 天子惊慌恨失守,此时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纲,不及闺中林四娘! 我为四娘长太息,歌成馀意尚傍徨。 

贾兰: 姽画将军林四娘,玉为肌骨铁为肠,捐躯自报恒王后,此日青州土亦香。 

贾环:红粉不知愁,将军意未休。 掩啼离绣幕,抱恨出青州。 自谓酬王德,讵能复寇仇? 谁题忠义墓,千古独风流!


林四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