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4海南大学水产专业315&416报考指南

2023-08-04 23:14 作者:小海螺海南大学考研  | 我要投稿

Part1:专业、学院及导师介绍

本部分内容为具体如下:1. 专业简介;2.学院简介;3.师资力量

Part2:报考难度分析

本部分内容为具体如下:1.分数线及报考情况分析;2.学校报考难度分析



Part1:专业、学院及导师介绍

➤ 海南大学水产专业分析

1.专业基本信息

090800水产

专业类型:学硕

研究方向:

01热带水产动物苗种繁育与生殖调控

02热带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

03热带水产动物种质改良与遗传育种

04热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05热带渔业资源研究

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5化学(农)

④416普通动物学与普通生态学

复试科目:

1027普通生物学基础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1.鱼类增养殖学

2.虾蟹生物学


2.专业介绍

海南大学水产学学科是海南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以及2010年重新确认的省级重点学科,为海南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的重点支持领域。本学科充分利用地处海南的“热带”和“海洋”优势,主要以热带水生经济生物特别是热带海洋经济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染色体技术、转基因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杂交育种等手段开展研究,旨在为我国热带水生经济生物的研究、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创新性科技成果和培养高素质人才。

本学科于2000年获批水产养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0年获批水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形成一支积极向上、团结和谐、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硕士生导师14名(含兼职硕导2名),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本学位点的“热带水产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团队于2012年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热带水产健康养殖学科组”于2014年被中组部和科技部等部委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

学科依托学院的海洋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海南-东盟热带海洋生物科技合作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在热带海水养殖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近5年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8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3项、省部级项目35项,科研总经费3892万元,人均科研经费连续多年位居全校之首。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项,获国家级新品种1个;获得了“波纹唇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驼背鲈健康高效工厂化养殖技术”、“点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等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


水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现设水产养殖学和渔业资源共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水产养殖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热带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热带水产动物繁殖与生殖调控、热带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热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共4个研究方向;渔业资源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包括热带渔业资源与增养殖、热带渔业资源生态与保护共2个研究方向。各主要研究方向简介和主要导师名单如下:

(1)热带水产动物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热带水产动物主要疾病及其安全高效控制,开展病原生物学、病原致病机制与快速检测技术、重要水产动物免疫机制、疾病安全高效控制技术、有益微生物筛选与应用、新型无公害水产养殖模式等研究,努力建立热带水产动物健康养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硕士导师主要有:周永灿、秦启伟、谢珍玉、冯永勤、王世锋。

(2)热带水产动物繁殖与生殖调控:本研究方向主要利用丰富热带水生生物资源,开展其繁殖生物学、生殖调控理论与技术、人工繁殖及其配套技术、养殖水域生态学和饵料生物培养技术等研究,解决水产增养殖的苗种问题,推动产业的发展。硕士导师主要有:陈国华、林浩然、赖秋明、骆剑、王嫣、。

(3)热带水产养殖生物遗传育种:本研究方向以我国南方规模化养殖的主要水产经济动物为对象,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理论与技术开展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热带水产养殖动物种质评价和遗传改良研究。硕士导师主要有:王爱民、顾志峰、石耀华。

(4)热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本研究方向主要针对具重要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的热带水生动物,开展其营养代谢、最适营养需求、配合饲料配方技术、饲料加工工艺、健康生长营养调控技术、饲料原料开发等研究。硕士导师主要有:吴小易。

(5)热带渔业资源与增养殖:本研究方向以南海重要的热带渔业资源种类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热带渔业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和洄游等调查,重要渔业资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以及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关键技术研究等,为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硕士导师主要有:王爱民、周永灿、陈国华。

(6)热带渔业资源生态与保护: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南海重要热带渔业资源的生态环境、生理能量生态、人工养殖放流对生态环境和野生渔业资源的影响、病理生态、渔业水域环境可持续利用理论与技术等研究,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科学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导师主要有:赖秋明、谢珍玉、顾志峰。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简介

海洋学院于 2002年7月在原海南大学农学院水产系的基础上成立。建院以来,学院坚持“海洋、热带、生态”的办学特色,以建设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学院为目标,紧密围绕热带海洋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与保护开展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学院在师资队伍、学科和专业、办学规模和层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等方面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3年获批建设“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2005年获批建设“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学院被评为“海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09年“海洋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为海南省首个也是目前我校唯一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热带水产健康养殖与病害控制创新团队”入选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2014年热带水产健康养殖学科组被授予“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2016年与海南大学其他学科组建获批“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57名,其中教学人员43名。在教学人员中,正高职称教师16名、副高职称教师19名;具有博士学位30名。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和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各1名、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2名;有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海南省教学名师1名。学院聘请林浩然、桂建芳院士为双聘院士,聘请包振民院士为特聘教授,还聘请了国内外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家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等。

学院现有水产养殖学、海洋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3个本科专业,水产养殖学专业为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有水生生物学博士点、水产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农业推广(渔业)专业硕士学位点。海洋生物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水产学科为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水产学科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跻身全国十强,是海南高校唯一跻身全国十强的学科。此外,学院还设有海洋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东盟热带海洋生物科技合作基地等教学科研平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与当地主要相关企业联合建立产学研基地23个。近5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学院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培养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科技创新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近五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平均考研录取率超过26%。学生学科竞赛成绩突出,自2003年首次参加“挑战杯”系列赛事以来,先后在15届赛事中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三等奖13项,在“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14年升级为“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1项、铜奖7项;自2016年首次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来,先后荣获海南赛区金奖2项、铜奖1项、银奖1项、优秀奖1项;在海南省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3项。学生创业团队和作品多次得到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原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等领导同志的点赞,涌现出全国三好学生、第十九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式火炬手、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海南省十大学习标兵等一批优秀学子,学生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学院坚持以教学推动科研发展、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参与地方经济建设,近5年来,新增各类科研项目2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7项、省部级项目90项,科研总经费11166.6万元,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校之首。获海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获得授权专利44项,编制国家标准1项,获国家级新品种1个;编著出版专著36部;发表学术论文46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88篇。完成了“波纹唇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驼背鲈健康高效工厂化养殖技术”、“点带石斑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等一批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马氏珠母贝新品种“海优1号”、石斑鱼新品种“虎龙杂交斑”等多项成果广泛应用于生产,已成为当地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要技术力量和重要智库。

海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支持海南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殷切重托为契机,紧紧围绕建设海南国际自由贸易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机遇,坚持内涵发展、协同创新,大力开展“双一流”建设,凝炼学科特色、凸显区域优势、提高办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促进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高水平、有特色、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海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海南大学海洋学院师资力量



Part2:报考难度分析

23年招生人数:45(4)



23年拟录取名单






内容原创于【小海螺海大考研真题及辅导】
非经允许,请勿转载
专注海南大学考研,全平台同名

2024海南大学水产专业315&416报考指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