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翔×刘擎】人应该在人际交往中,戴上面具吗?

20:22
《假如我用00后偏中国思维来看俩位老师的论点呢》白圭
如果我们面对自己的人生坦诚的来讲,绝大多数时候都是一连串的失败。
有正向的面具,反向的面具,也有虚无的面具,其实当意识到这个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自己有所选择,并且其他两种会有吸引力的上升或者抵触力的上升。
为什么我那么推崇冥想和番茄工作法以及把一些东西放在清单里面用骰子去做呢?因为这样做其实是改变我们的大脑的一个固有的逻辑。
因为只要你有歇、有停,有做、有不做,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的节奏,而这样的节奏是越短平快则没必要老是冲刺,而是把马拉松变成了一系列的短跑,或者悠闲的前进和休息。
有节奏才是真相。
从宏观和客观来看你做的更多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而且你也没有抵触,甚至能做出一心流,做出一些花来,这才是去改变最好的。
所以用微习惯,用一些正反馈才是很好很关键的。
这个就在讲该戴什么样的面具了。
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没有受到过正经教育的话,那么他就没有文脉。只有血脉和菌脉。
而文脉其实往往就是文化传承千年。文化就是社会本来面目,你能够马上打天下,难道还能马上治天下吗?还是需要文化。
还是需要礼仪。
周公也好,向刘邦劝荐的儒生也好。
这难道不是给社会公众都带上一个知道如何去做的面具吗?
这基于当时候的生产力和公众对于世界治理的秩序来讲,难道不是最好的吗?
如果你觉得不好,那你可以对比同时期的世界各国,也可以对比各个历史时期所遇到的开国状态,经济情况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不用西方的观点来讲,其实也可以说得通。我就假设你已经认可了。
当然你去做这些个,带上了某些个圣人或者很高目标的面具的时候、你认为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有很大的系统性的张力,就好像你要从胶水水里面拔出手来一样。
我们应当让自己的表现尽可能的卓越起来。也就是我们能够在其中感受到一些个别人不易察觉的优越感,这会使我们更加容易坚持。
我原本不爱写作,可是我写的比别人快,我能够比别人更加快速的写成一篇文章,哪怕对与错我都能够快速的发出去,这就是我的一个优越感。
我能够通过写一些个记记录,写一些个心得,写一些个自身的体会,积累很大一大段文字,这也能够把我标榜成为一个写作者。这也是一种正反馈。
但是只要有心流,只要有突破就一定会累。这样的高峰表现其实就是冲刺,没有人可以一直戴着高尚的面具,孔子评价比他还厉害的学生,颜回的时候,也只是说“三月不违仁”,而这样高超的毅力,既要忍受贫寒,还要能够精进学问自身的修养,能够坚持三个月已经是比孔子还了不起了。
因为你会准备一些能量去突破,也会收回一些能量去突破,当这份能量支出的不正常的时候就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它没有结成果实,而是凋零了,这会给花朵本身或者植物本身带来一些个难受。
如果这个比喻不恰当的话,那么你也可以当做是你,平常都会有中高强度的健身习惯,突然有一段时间,你没有这样一个健身的环境和需求的时候,那么你一定会觉得身体有很多的不舒服。
老一辈人一直劳动,感觉不好歇不下来也是类似的原理。
及时的休息和及时停下来,去看一看自己有没有走错方向,要比闷头赶路要好太多了。因为很有可能你做的事情和你的目标毫无关系,也很有可能你看很多东西闷头踩自行车,踩很长时间也是在做一些很累的活,可是你已经很累了,甚至有些地方已经受伤了,可是你却没能及时的停下来。
也就是说你没有自己的节奏,骑自行车危险吗?开车危险吗?写作的困难吗?睡觉困难吗?
都是需要靠节奏,都是需要,没有不需要的,你看看你的心脏,看看你的生物钟。
我们不模仿这些,确实会最后不可理解。
当我去番茄工作法的时候去看着清单,然后冥想的时候我就能够想起来,应当如此我应当充分尊重我写在清单里面的这些事情。
他们一样平等,他们最起码没有那么强烈的抵触心,当骰子代表的顺序摇到了,我就应当去做。
这样的话你想要推进的很多很多事情都能够同时的,起码有一部分推进,直到当你做出心流来,直达当你拔不出去,那么你可以适当多做。
执行力也就被巧妙的化解了。
想带好面具,也需要有一段时间适应。
然而最关键的是根据自己,因地制宜。
关键的是你不仅要接收信息,不仅要做事情,你还要处理信息,处理你头脑当中的事物。
解释要比创造和发声往往对于人来讲更重要。
所以无论是期待真相的面具,反向的面具,还是虚无的面具。
我们都应当有充分的选择权,也应当在选择的时候花不少的时间。
这就好像你眼前从来都有三条路,无论在哪个岔口你都明白。应当去选择好的那条路并且坚持走下去,这才是古今中外学问最高的地方。
什么是真实的自己?我认为这个真实的自己。会被许多哲学家都解过过,但是从我看来的话,最真实的自己一定是自己所追求的真善美的那一部分。
因为从这里我们能够体会到的幸福和快乐是更可持续的是更真实的,而其他那些个虚无也好,反向也好。
则是表面看起来“很酷”或者说在未来会看起来非常小家子气或者有很负面的评论。天真
个人似乎从来都很难完全的认识自己,也很难在永久的独处之中展现自己,必须在社会当中,于是乎就会听很多的故事,有很多的意识形态,有来自社会的教化,当然包括了家庭教育背景阶层等等。
在此是为了论证我上面说的正向的积累和不断向好的追求,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自己。
社会也会告诉你,它在变好,但永远在路上;个人留下来的一个个的故事也会告诉你,他在变好,但永远在路上。
那些个后来自暴自弃的人一定会非常后悔。
前者体现在你不会对你的后辈或者子女说一些个特别特别负面的话,影响他们童年的天真和青年的勇敢。
后者体现在有些青年的勇敢正是去改变这个世界的,如果你自暴自弃了,你一定会被社会淘汰。而用不着接受什么审判,因为若你带着错误的世界观死去,就已经是最高意义上的哲学审判。
因为我拥有20年,这样不清不楚或者糊里糊涂的。可甚至我会觉得还有可能会再延续20年,甚至会延续一辈子,只不过是从黑暗转向了黎明再转向了正午,然后又转向了傍晚。
我们无法区分自己表现出来的究竟是什么,我们不能够给别人心中的我们下一个定义,我们只能够体现或者改变我们自己。
我觉得这样就已经很是足够了——真实的自己是向善的自己,因为这是生物进化的选择也是我们未来唯一的选择,在这三条路上。
我们会由于各自的社会差序格局所对各自亲近的人和比较生疏的人展现出来不同的样子。
这也就体现到了为什么亲密关系总是那么深刻和难以建立。
无论是水星记所唱的那种若即若离的变化或者真实的星体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
距离产生美,但也降低了,我对于远方的人的表现程度的人要求。
可是这样的美,就像幽幽的月光一样,如果只能接受这些的话,那么则难以诞生伟大的生命体验;
也如同像灼热的日光一样,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讲,如果没有大气层,如果没有复杂的星体之间的光学交互也无法繁衍生息。
所以距离太近,真的是会像刺猬抱团取暖一样。于是我们就需要研究如何沟通,但在沟通的背后,无论我们是采用非暴力沟通的技术手段,又或者是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之中使用常用的话术也好。
其实随着时间的增加,与这个人相处的时长的增加,我们都希望更了解这个人,到底心里怎么想的,而不是他如何表现的。
我们可能只能看见一个又一个的局部,但局部看的多了,就越发会对它的内核产生好奇心。
我认为这其实还来源于这些,个现象会体现在与我们的个人的关系情况之中,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就比如说,你花很多钱去买某一个公司的股票或者某一个投资型的公司拿着你的钱去做一些事情,那么你就会评估最终作出决定的这一个人,他的社会形象,他的判断能力到底是好是坏。
这个其实是一个个例,因为你可能很熟悉他,但他可能压根不认识你,这个就叫做社会公众人物。
随着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技术的更新迭代只会越来越扩大。你认识马云,但马云不认识你。你认识罗翔,但罗翔不认识你。
当两位或者更多的社会公众人物在聊天的时候,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很有可能越走到最后则越发现其实是根本不同的,然而却能够在一定程度之前能够聊上很多,相见恨晚。
于是乎宗教冲突、战争或者消灭异族人就出现了。
随着各自的演化,我们从人类近万年的进化史和几百万年的进化史来看,人对待那些个越不像我们本来的人则越会下手凶残,不留情面。
猜疑链,于是诞生。
如果我只是去看,偶尔听到一些消息,我一辈子可能与他们的接触,只有那几秒钟或者不超过几分钟。
那么很有可能就不会专注于任何的事情,好也好,坏也坏,不干我事。
但是如果我亲近的人他们去做一些个错误的决定,就会对我造成很大的伤害。
于是曹操就喜欢梦中杀人,其实是因为他担心被亲近自己的人所害。既有不如负天下人的决心,那么牺牲一两个中心的人,换取天下人对他的敬畏也是一种很好的乱世自保原则。
不过后来至于为什么没能一统天下而被刘备改变,或许是二人不同吧。
真理的反面也是真理。一个宁愿我负天下人,一个宁愿被天下人负。
至于那些个所谓的法律专有名词,医学专有名词、商业专用名词或者哲学专有名词,就是为了让大多数人听不懂 而避免免大多数人随便乱说,影响个人的正反馈。
假如你是三体人,你还敢胡言乱语直接脱水。
不过地球人却能够做到很长时间的阳奉阴违,最终还是看看合不合自己的心意。
也不杠,杠就是你对。毕竟只是想讲一些个更合适于自己理解的道理。也是草稿,审理了一遍,又补充了一些,难免错漏用语音输入。
从罗老师想提前半个小时出发,但却是迟到了15分钟上车的经历来看,当电话当中的信息量太小,也就是我们只能通过语音与对方沟通,并且老是在想着自己,很有可能一天的行程都会因此而延误,那么我们就会对司机丧失很多的心理承受力。
但是如果我们一旦上车以后,自己的那一份良知就会因为焦急的不确定性已经交给了这样一个司机,而自己就会放下心来,把自己的那一份良知所展现出来。
所以就会担心是不是对他太过苛责了。
如果从猜疑链来讲,此时已与该司机同呼吸共命运。毕竟司机的心情好坏,会决定乘客的安全。
其实就是从一种完全无力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寄托于司机快点来,而且只能寄托于他,快点来,因为我们没有别的方式去赶到那个现场。)
从而转变到了(司机为了赚你这么一点钱,还要受你的脾气,还要受堵车的脾气,于是乎)你得照顾他的情绪也得转化这个说出去比较重的话。
哪一个是真实的自己呢?
用理性驾驭欲望和激情。
也可以用理性圆回欲望和激情。
假若这个司机最近受到了一些个重大的变故,但仍然坚持,或许你的这一根稻草变成了一根棒棒糖,就能够让他挺过去,但如果我们人人都习惯于选择剩下的两条路,那么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一桩暴力事件,或者伤害事件。
每当疯狂可能展现的时候,我们就会重新审视自己,是不是走错路线了而快速的作出反应,可是我们没必要等到这个时候。
像罗老师那样敏感的鼻子,或者像我这样被迫害妄想的人,可能都不是什么厉害的人。
当然像刘擘老师毕竟我不太了解,所以不好说。西方哲学我也不太了解,也不好说。
东方的话,千古以来就教导人们走正向的路,带圣人的面具、说圣人的话,甚至不惜变身八股,变成理学。
不过当我们现在再去回顾孔孟老庄或者大学中庸,就会发现孔子是那么具有活力,那么年轻,我们很多话题,他早已讲完我们很多,现在还在讨论的话,他早已经含射。
希望各位能够在了解西方的同时,也能够回看东方,毕竟我们是中国人,未来的中华文化还需要有人继承发展。
当然我本身是法律专业,西方的思维必定不少,采用的工具和读的很多书籍也是西方的,可是心思总是不安。
看过王德峰讲王阳明的那一段的朋友应该清楚。后来回看乡土中国或者讲中国的一些历史,以及中国的哲学以后,才发现,才能按下心来。
毕竟,你如果同时懂英语和懂中文以及懂文言文,那么你会发现,无论如何翻译都没办法做到。
说不定孔子就变成了西方某些哲学的圣人,中国就变成了桃花源。
外来的基督,或许又成了某些人的救世主。
其实世界本身就是那么回事,人所能探讨的哲学性的话题,很多时候已经探讨完毕。
不过这样是危险的。
希望再次的技术进步能够促使我们当中有某些人能够创建新的大一统。
为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复兴,正好毕业没事干,经济下行,读书记笔记吧。
从小事做起,起码自己不无聊。
其实物质的享受已经由于商业化,大多数人从一只黑猩猩的角度来看是差不多的。
GPT4或许不远的将来将直逼人类的神经元链接数量,我们只能够思考这些个更深层次的东西了。
当然也欢迎与我探讨,这也算做一个邀请,请你给我私信。前提是如果写的这些乱七八糟能够过审,并且你能够看到,又有所体会的话。
20:50
21:14
21:24
21:28
2023年3月21日。
白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