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博弈(原创轻小说) 第一卷:越冬芽 章序:阑晴故事(1-2-2)
阑,栏也;晴,雨过也,而实情者也。阑情者,则长阴不霁,仁心弃汔者也。然贸易之都。岂非弄害其民也欤?
————佚名
阑晴市没有冬天。
经济发达,沿海沿江,四季如春。它正像一锅烧得通红的大火炉,天南地北的人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木头投进去,火舌就肆意的跳跃着,燎弄着被熏得昏黄的天空,显示着他的威力——这又吸引了更多的人拿起了自己手中的木头,迫不及待要投进炉去。于是,阑晴市的大火熊熊燃烧,冬天自不敢来冒犯,这里的沙土都是焦黄的。
阑晴市没有热天。
生活在炉边的人就着火烤起了肉。炉子给上面的肉镀上了色泽与香气,也让饥饿顺着脊梁攀上了人的脑海。那肉却不能白白给你吃,得拿能把它烤熟那么多的木头来,还要慈悲为怀的告诉你,生火有多么不易,还要把肉烤熟,现在肉都相当于白送你。吃与不吃却是自己的事,到边上坐下,捂着肚子揉揉,看着一个又一个人从身边飞奔而过,奋力地把怀中的木头抱着往炉子里投,饥饿也就那么回事过去了。肚子里结果空空如也,适合做成小鼓;没东西发暖,天自然也就不热了。在这里,几乎每天都这样凉快。
阑晴市没有晴天。
肉会吃尽,届时就要找肉了。他们会成群结队,拿上尖刀,找到那些不投木头的人。若是幸运,把死守着的木头扔向他们,倒也会有人啐你一口,劝你赶紧滚蛋;若是不巧,而又恰还把仅剩的木头死死地搂在怀里,那他们便会把你团团围住,有的人一把夺出你怀里的珍视之物然后走掉,剩下的人则会用刀一点一点,从上到下,斤斤计较地片下你的每一块肉,每一块油,每一块骨,而分工和分配是明确的。如此这般,烤肉的行当就又继续下去了。若是碰巧不投机,在一起没找到人,到时这一群人就不免要面面相觑,跃跃欲试了。结果是总是有人能把肉烤下去。这样一来时间久了,肉质就成了普遍问题,但却没得选,而且正忙着向火炉中投木头,没人发觉到什么异常,就又无事发生了。肉质不好,不小心就熟过了头,生出了焦糊,喷出那漆黑的烟,抹脏了天空。自是直视,老天爷便看不见下边了,只好负责任的不闻不问;下边也看不见苍天与太阳了,天于是就彻底地阴掉了。
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那些投木头的人想从炉子里得到什么,但是只有他们不知道自己其实什么都得不到。
这就是阑晴市。人情在这里是最不重要的东西。
同大多数一线城市一样,外来者构成了人口的大部分。本地人骨子里的排外使得一道正义的铁栅拦在了外来者奔向梦想的跑道上。这一切就像海中的一群沙丁鱼,不会留下任何一点吃的东西给别的鱼,只是在一旁看着异鱼把他们咀嚼过的海水吞进去再吐出来,却在它饿死之际一拥而上……而后又恢复了常态。在这里,走掉的人不会再想回来;走不掉的人每时每刻都在想着走掉;只有没来过的人却在想象着自己在这里追逐梦想的生活有多么美好。可偏偏第三者又是无穷无尽的。商人们始终有着大智慧,正当外地人骂本地人“心比价钱都凉”时,智慧的阑晴人早就总结出“一个人的钱,要么赚一回,要么赚一切”的精辟了。一个晴天都见不着,每天都一样冷,不分四季,所以叫阑晴市。
想在这里活下去,就必须变成和当地人一样的夜行者,对太阳是没有需求的。
“……再这么下去……迟早……得冻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