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作家陈忱论;成功人士也会精疲力竭
成功人士也会精疲力竭
现在的流行的洗脑鸡汤,成功学等等,无意中都会给普通人一种暗示:精力充沛、玩命工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样的结论固然没错,毕竟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要复制成功人士们的工作状态似乎并非易事。而细究一步,成功人士究竟是如何保持持续、高效工作状态的,更值得好奇。
成功人士会精疲力竭吗?他们又是如何应对疲惫和失落的?
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如何面对生活、工作中的疲惫,如何与压力共舞是普遍话题。毕竟,同款成功难常有,而同款疲惫、倦怠却总是那么如影随形。
成功为何会带来痛苦
- [ ] 没有通过有意图的、需要技巧的或追求目标的行为,例如通过继承财产或天生美貌而获得的成功会带来沉重的心理期望。
没有显著的、清晰的处理这些期望的机制,人们会由于不能实现目标而去努力逃避难堪或羞耻的感觉。
简单来说就是,成功固然美好,但成功也是包袱。基于此,贝格拉斯提出了“自我设限”理论。所谓自我设限是指,成功的结果会引发外界对成功人士的期待,由于害怕自己难以达到期望,成功人士尝试通过贬低自己来回避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我设限的人往往会借助工具,如酒精、药品、手铐、锁链等帮助自己实现心理目标。而一旦结果受到了这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自我设限者就能为自己的失败找到借口。
当一个人追求成功时,他需要投入热情;而当他保持成功的时候,成功标志着一种失去——挑战、目的或灵感的失去。
自我满足感,心理承受力的提升使人能够更好地处理面临的压力,这在退休的精英中尤为明显。而且建立与他人之间的纽带能够把对成功的追求从对金钱的占有中解脱出来,去关注自己心灵上真正喜欢的事。
焦虑的成功人士往往处在两难境地:继续从事早已驾驭的工作,忍受成功带来的压力和疲倦;亦或接受更高程度的挑战,但这种挑战有可能破坏当前的个人荣誉。
很多时候,成功人士还会陷入自我怀疑,比如认为自己的成功依仗于幸运,因而可能会出于掩饰和心虚而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这个时候,不妨求助于心理医生,去找寻感到不安的深层原因,更重要的是找到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途径。
事实上,成功人士必须不断在两个选项之间做出选择,以使得在控制局面和需求刺激间达到平衡,但可惜的是其中许多人把这过渡期的挑战视为威胁,进而选择逃避挑战。而一旦有了回避挑战的思维,在贝格拉斯看来,就无异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是在碌碌无为地等死”。
改变的关键,是打破人们对失败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