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就是懒吗?原来“拖延症”不仅仅是“懒”这么简单
“明明知道有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太原科大专注失眠抑郁 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躁不安的小心脏,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发呆地说:再呆一会儿,就一下下……”
以上这段话来自拥有4万多成员的“我们都是拖延症”,许多人都从中产生了共鸣。是的,我们都有“拖延症”,广泛的剩男剩女也是拖延症的重点人群。专家认为,我们拖延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心中有焦虑、惧怕困难或者太过追求完美。

拖延背后藏着哪些心理原因?
1、完美主义
有一位心理学老师这么解释完美主义为何会让人拖延:“害怕在考试中不能得满分,或者不能赢得一场比赛,为了避免恐惧,最好不参加。”对于这种人来说,一拖再拖的行为变成了免于遭受失败的策略。
2、诱惑导致分心
我们身处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精明的商家根据人们的各种需要制造了丰富多彩的诱惑,例如房子、车子、各种精致玩意等。他们通常都被包装成各种幸福生活的梦想进行兜售,不断吸引着你的眼球,刺激着你的大脑。研究大脑运行机制的认知神经科学家还发展出了一个叫“神经营销学”的新领域,仔细翻检大脑的每一个薄弱环节,研究如何设计制造出更多的、更有效的诱惑。薄弱的意志力和精心设计的诱惑之间的战争实在不对等,在诱惑的重重包围之下,意志力经常节节败退。
3、对压力的逃避
可以说,拖延总是伴随着压力而生的。压力会在很多方面造成拖延。诱惑会激发大脑的“热系统”,让我们变得短视。压力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区别只在于,诱惑会让我们趋近,因而远离工作,而压力则直接让我们逃避带来压力的工作。

4、弱者反抗的工具
控制感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都希望自己能为自己做主。可是在社会分工和组织序列中,身处底层的我们不得不听从老板或客户的指挥。当老板不得人心、官僚之风横行,我们表面唯唯诺诺,转身偷偷暗骂时,一场争夺控制感的战争就悄悄地发生了。这场战争本来就不对等。战争的一方有资金和权力,能左右我们发展和未来,而我们拥有的武器,唯有拖延。
5、对未来的错估
拖延症患者经常面对着这样一个问题:该把工作放到现在还是留给未来。他们怎么看待未来,就成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他们会用更抽象的视角来看待未来的任务和他们自己,会低估未来任务的难度,会忽略未来任务中很多恼人的细节。

教您3大妙招
1.设定清晰的目标
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目标可以被分解成几个小的、明确的步骤,这样你就可以得到一系列可以一个一个来完成的小目标。比如“我要开始写一本书”,这个目标听起来就宏大让人感觉难以实现,但当目标变成我要写一本书,这本书有五个章节,我要开始写第一章节就会容易得多。
2.一段时间内只专注一个步骤
当你在完成一份企划案的时候,可能同时在想“给同学的生日礼物还没有买”、“下个月的工作计划还没有做”、“如果写出来不好怎么办”、“同事取笑怎么办”......这个时候请先把自己从多任务和“灾难性”想法中拉回来,做好眼下的这个步骤,是解决问题最快捷有效地方式。

3.设定任务执行的时间段
每次任务执行可以是30分钟或40分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定,也可以是15分钟、10分钟,甚至更短。但无论如何设定时间,你都有必要在时间期限到了的时候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