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正式考据(十四),阿江终于回国。。一路历史地理/烧陶~
代地到雁门都是赵国的领土,赵武灵王当年雄才大略, 发现秦国是个威胁,想早日解决, 但混了几次六国合纵后,发现函谷关真心不好惹,走这条路打入秦关中根本是做梦后,就开始考虑从北方胡人的土地能不能从义渠这边攻入秦国。
接下来几年他专心改革, 然后打下了大片北方与秦连接的胡人之地,对秦国形成了压顶之势,不仅如此,为了探听秦国虚实,他专门乔装打扮COS平民,装成随从,跟着赵国使者从黄河北方入秦咸阳,还见了秦宣太后母子,得到两位欣赏后成功脱身回国,一国王者敢这么玩,也是非常浪了。
宣太后知道此事后,感觉到危机,专门和义渠王保持不正当关系,甚至生了两个儿子,利用义渠来抵抗来自北方的赵国压力。但让宣太后和儿子都没想到的是,赵王的雄才大略只吹出来一个可怜的泡泡,因为就在他来咸阳跟团旅游后的第三年,就被儿子饿死在了沙丘,空把秦国吓了一跳。

义渠被灭看之前的一些内容,应该是宣太后死后继位的皇帝灭的
关于赵武灵王。。。。。真是复杂,胡服骑射感觉是很牛掰的,然鹅为美人昏头让小儿子继位了,又同情大儿子想分一半已经是小儿子的赵国给大儿子,于是。。。被围沙丘,又因为一个莽臣子,被饿。。。si。。。了。。。
就无语。。。。

赵武灵王死后,雁门云中两块山中贫瘠之地在赵国就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他儿子看不上秦国这穷地方,专心去吃中原膏腴之地,与齐燕魏韩掐成一团,但中原这块地就是个大坑,除了几条大河基本无险可守,于是今天这城归你,明天那城归我,后来我们拿东边郡换西边城,让秦国抓住了大好机会发育,拿下巴蜀粮仓,瞬间从二流国度变成老大。
于是等赵国回过神来时,魏韩两国已经被强秦咬成了小可怜,秦军大摇大摆走过韩上党,升级换代,与赵国都成了七国中的两极,感觉到不对后,赵国这才调转战略,和秦掐了一次长平。
“所以啊,战略为什么重要,一城一地的得失只是小道,只有明白你的目的,你才能有长远规划。”篝火堆旁,严江把本子放在膝盖上,给扶苏讲起了这两块赵地的来历,“当时秦国宣太后母子刚刚继位,秦国才得巴蜀之地,都江堰未修,蜀地岷江泛滥,秦国大量兵力都盘踞在巴蜀,国势不稳,要是赵国能抓住机会入秦,便能得关中巴地两大粮仓,那天下之势,就可瞬间转换了。”
扶苏听得眼睛闪亮,点头道:“所以机会非常重要,一闪就过去了,没有一点后悔的余地。”
“不错,秦之所以强,就是这数百年来,没错过一次机会。”

首先,赵武灵王打下大片与秦连接的胡人之地——义渠王的身份其实是秦国的?不是很想查,就碎碎念下^_^
然后云中和雁门——代地不也是嘛,鸡肋,但是,代地还是要的,要不然匈奴会来抢
然后,巴蜀粮仓是秦国修了都江堰,而关中粮仓是秦国修了郑国渠——这种接近于“改天换日”的举措,也不算随便哪个帝王都能成就的,在都江堰郑国渠之前,这两地并不是粮仓,赵国即使抢了,估计也是“蜀道难”“关中碱地难以产出”吧。。。。。忽然想起,之前以为关中粮仓是渭水,原来不是,是泾水+截了一路的小河流+郑国渠
然后原来只有一个汉中粮仓,是汉水,这个好像是天然粮仓
战略这种东西,我现在不是很懂,但是,慢慢累积吧

“再举个例子,你看,这蜀地难入,但蜀地三国却乱战了,芨国开放了入蜀之道,找到秦国救援,当时张仪这些中原来客,都觉得该争中原之地,说蜀地贫瘠混乱,要之无用。秦王却力排众议,坚持入蜀。”
四川那时候是有巴国、蜀国、芨国三个国家,芨国占据着蜀道天险,那种道路比华山道还险,悬崖峭壁到处是那种放一个脚掌就占满了的小道,川外大军根本不要想打过去,可偏偏上天给机会,那年,蜀国年轻的王者上位,非常想要干一番大事业——一统四川就很不错,于是芨国挡不住了,慌忙中找秦国来救,遗憾的是,前门驱狼,后门进虎……
“如果顺着魏冉张仪的想法,秦国很可能陷入中原的泥潭里,那里得到的皆是飞地,很难守住,后来呢,秦召襄王很想用我们现在所在的晋北之地,和赵国换取中原之土呢。”这是严江找到的秦史分析出来的信息,现代历史上根本没记那么清楚。
“那换了么?”扶苏好奇地问。
“没有,因为赵国收了晋北之地,却没有给中原之地。”严江觉得历史真是太有趣了,赵王这骚操作直接打醒了秦王,人家再也不急着要中原那些繁华城池,而是开始和赵国大掐特掐。
于是又讲了后来挂逼白起因此崛起,打下秦国根基。

首先,百度了解了下了巴国、蜀国、苴国,字不一样理解就行了
苴国的确是引狼入室,但是天命在秦,感觉真的是有道理,在了解到李牧因为难遇的大地震而不得不向垃圾赵王低头的时候就有感觉,而秦王在谋强的时候遇到了蜀地战乱,才能顺利拿下巴蜀,修了都江堰后变成了天下粮仓,又有韩国为了苟延残喘送来了郑国修渠,有了关中粮仓——加上汉水粮仓,有这三大粮仓支持,秦才能在十年之间灭掉六国
然后再说中原繁华之地——感觉就是洛阳、邯郸这些地方吧,阿江都去浪了,大梁可能也是,黄河中下游,水路便利,粮食丰产,商路通行
还有就是秦王也是在被现实毒打后,才明白肥肉不是那么好抢的,实力实力实力,要啃难啃的骨头——我觉得现在的内卷看起来也是肥肉,但是其实就像这时候的中原之地一样,那是大坑
战略物资,打仗要粮草,人生应该就是时间和健康吧~

一行人经过赵国的狼孟城后,很快就到了被秦国占据了十年的大城晋阳。
大城临水依山,据险而建,扼南北之太行出口,严江抱着扶苏给他介绍这个城市。
晋阳是赵秦两国在山西的咽喉之地,秦赵在这里拉锯了数十年,换家数十次,直到秦王政继位那年,吕不韦从齐国高薪挖来大将蒙骜,这位名将只花了三个月,把整个晋北大大小小三十七城收入囊中。
从此晋阳就稳了,吕不韦在朝上也稳了。
要不怎么说六国是秦国的宝库呢,蒙骜不但为秦国拓土千里,还买一送二,把家人迁到秦国,孙子蒙恬蒙毅都被秦王赏识,一个已经是禁卫统领,一个已经是副将,被咸阳贵族誉为蒙家双璧。
……
晋阳地处晋中,靠着汾水,顺水而下,就可以到关中,无需一路颠簸

当我在山地图上看到狼孟后,就感慨山地图真好^_^
原来这个太行山吕梁山之间的水就是汾水,汾水也连到黄河,渭水也连到黄河

“真想改,你就该查出减税一分,可以受益商人多少,于国有何利弊,再从中找出最好的那个,这才是为政之道,而不是想一有想便轻易改法。”
不要拍脑袋做决定,而是有目标,认知,理解,再决策^_^

“回上卿,正是剑客盖聂,他素有天下第一剑之名,他居住在榆次城多年,平日常有人来找他论剑,听说最近又有游侠前来寻他,便聊了两句,不想竟入了上卿之耳。”
居然还有公认的天下第一剑客。
艾玛,山地图上面就能看到榆次,在晋阳的北边。。。。——但是下面图就看到太原其实在榆次的西北边啊。。。。不过不纠结,大概知道就ok
不过阿江又往回跑了。。。。猫头赢愤怒啊。。。。

这一路顺水而下,严江却十分悠哉, 沿途记录水文物种就罢了,途经的每个小城都要去看两眼, 把一个月就可以回到咸阳的旅行拖了整整三个月,中途还上岸走了近百去,去看了壶口大瀑布,发表了壶口水清如酒的感慨, 扶苏和陛下更是被黄河的波涛汹涌惊到,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壶口瀑布找个美景图

百度的图都不满意,在官方景区的图里找到,艾玛,这拍的太美了!

相比需要数十道工序的麻与产量甚低的丝,棉花就优秀大可以大量种植,而且加工简便,在传入中国的数十年,就从海南蔓延到整个中国,彻底改变了华夏低层的服装结构,从被套填充到织布纺线,它几乎无所不能,还有上佳的保暖与亲肤效果
麻的工序应该也有好几种,上次的异域小姐姐搞的也很多工序,关于丝,想了想再去搜李子柒有没有做过视频——有!于是

把蚕丝变成一束的时候,就可以像棉花那样抽成棉线了。。。
蚕丝是要一年的时间养,耗费的桑叶。。。。不过种棉花就会简单的多,而且棉花采摘了去籽就好

烧陶管用山溪引水
首先关于烧窑,想想李子柒好像有一期,重温了下,子柒这个就用料非常精心了

然后是关于烧陶
还是B站真的牛人太多啦,那个极限丛林挑战的太原始了。。。我们还是专业化一点

嗯,感觉有点懂的。。。。。这毕竟是陶,不是瓷呀^_^,估计烧砖就是土不一样——我觉得那个小窑的小门就已经烧的有点像砖了。。。。

更重要的是,冬小麦有着其它作物无法比拟的优势——五月可收。
粟米收春种秋收,极为靠天吃饭,一但夏季遇到旱灾或者水灾,庄稼还没有成熟,陈粮已经吃完,那便会入青黄不接之时,很多饥荒因此而起,可冬小麦最大的优势就可以在初夏收割,避开天灾最易出现的夏季。
又或者可以用小麦在粟米因夏灾绝收之时补种,接住青黄,可以说是大善之物。
。。。。。。。话说我们这一辈真的做农事的很少了。。。。虽然我家在小时候有3亩3分田,也下田插过秧——被蚂蟥吓出来了,割过稻——割到手就回家了。。。
总之,这种农事知识还在这里明白。。。
夏季原来是最容易出现天灾的时候啊,所以夏初就能收割的,有利在这里。。。
get~

厄,接下来想要理解下思想,不过看看字数,算了,开新篇吧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