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读完全部中国文学/中国文学一日一题】一月十一日
一月十一日:从文学角度看,为什么说《左传》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在当时有其巨大的创造性,对后世影响很大。影响首先表现在历史学方面,这不仅因为它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对历史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还在于它在历史著作的写法方面做出了辉煌的典范,使人认识到历史著作应该有强烈的倾向性,同时又应该有文采,倾向性应该通过有文采的叙述表现出来,以感染读者。这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著作的重要传统之一。司马迁的《史记》就是继承了这个传统。我国古代的优秀历史著作都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而又都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左传》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叙述的生动精练,传神肖物,记行人辞令富有文采,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出现,后来散文家叙述和做议论文字,都常以它为楷模。 《左传》最擅长于描写战争。它写许多战争都能写出这些战争的性质和主要原因。对于战争中的具体情况的描写大都是围绕这个中心的,这就赋予那些具体情况的描写以深刻的意义,耐人寻味。 《左传》善于写人物,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它往往着墨不多,就勾出鲜明的形象。像其中所写的郑庄公、晋文公、赵盾等,不仅写的鲜明生动,还具有一定典型的意义。 《左传》写人物,将一个人的事散见于各节,络绎写来,往往使读者能够获得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反映出历史人物性格的前后变化。例如写晋公子重耳,他在外流亡19年,开始他只是一个没有什么雄图远略的“公子”,流亡到齐国,“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他就想安居下来,跟从他的人贩子等只好用计让他喝醉了酒,然后挟持他离开齐国。他酒醒后还用戈追赶子犯。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在政治上很有成就。在城濮之战中,他能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战胜强敌。他虽然战胜了,开始还有“忧色”,怕楚令尹子玉“困兽犹斗”,等到楚国杀了子玉,他才心喜。 《左传》在一些细节的描写方面也有较高的成就。他既善于用寥寥几笔写一个人物顷刻间的活动,从而使这个人物的整个精神面貌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也善于写大场面,极力渲染出他的气氛。 《左传》还善于记行人辞令。春秋时期一些弱小国家或战败国家的“行人”,常常在外交场中凭借言辞来折服强国。他们在爱国心的激励下,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机智,说理既充分,又带有感情,使对方无辞可答。僖公二十六年齐师入侵鲁国,鲁使展喜犒劳齐师,齐侯问他:“鲁人恐乎?”他回答:“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侯又问:“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他回答:“恃先王之命。”接着他从鲁国和齐国的历史关系上、从道义上,说出齐国应该不至于侵略鲁国,因此鲁国可以“恃此以不恐”。齐侯自知理屈,就退兵了。 每日诗歌拓展: 宫词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解析】 短短二十个字,语言平实浅显,一扫往昔宫怨诗的委婉含蓄,直指宫人的内心深处,将宫人们孤寂的宫廷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刻画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