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绘梨 个人解读
可以用绘梨的话概括。 “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虚构? 这种模糊不清的边界给了我一种恰到好处的混乱感。” 《再见绘梨》把事实和虚构融合在一起,构建出了一种混乱又空灵的漂游感。 从优太和妈妈的生日对话开始,到他逃出医院,建筑在身后爆炸,远景转换到近景,火光在身后闪烁,少年拼尽全力的向前跑向前跑,像要把母亲的死亡甩在身后。 他喊出“再见!妈妈----”。你突然发现这是电影。 “爆死之母”。而这是纪录片。奇幻,混乱,真实,然而除了绘梨以外无人落泪。 大家嘲讽谩骂着,“导演真是不孝,不可原谅”。 优太走向医院天台,然后被绘梨拉住。 他们看电影,拍电影。优太打算活下去。 他们写剧本,绘梨是将死的吸血鬼,优太是她的恋人。剧本和现实重合,混淆。 于是绘梨真的死去。 从开始到现在的绘梨形象优美,没有眼镜,没有牙套,没有坏脾气。这是优太所选择的绘梨,他选择这样回忆起绘梨。 就像当时他选择回忆和拍下一个温柔的母亲。他自己选择怎样回忆起一个人。 他拍摄死亡,他也改变逝者的形象。他让他们能以自己想展现的方式离开。于是虚构代替现实。 现实里的优太和绘梨,电影里的优太和绘梨。始终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 很多年后,优太还是一次次剪辑绘梨的电影。他再次因为直面死亡而想起自杀。 所以他遇见了绘梨。 看到这里时我明白了,为什么绘梨一直在重申“奇幻色彩”,为什么优太父亲要告诉他,优太从小就有赋予奇幻的天赋。 奇幻色彩是模糊虚构和真实的方法。优太让爆炸掩盖母亲的死亡,用电影构造自己的人生。优太用奇幻色彩拯救自己。 结尾绘梨到底有没有出现?绘梨到底是不是吸血鬼?绘梨到底是怎样的人?绘梨存不存在? 这就是所谓“模糊不清的边界感”,现实和虚幻融合了,你不知道那些是真哪些又是假,你察觉不出来,一切都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 以虚构化解伤痛。 像“爆死之母”的结尾一样,中年优太走出废墟,而废墟在身后爆炸。 于是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也许电影结束了。 也许优太再次从死亡的悲伤里走了出来。 并且选择这样回忆起这段经历。 这个故事可能原本不是这样的,而优太这么看待。 真实和虚构完全交融了,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你怎么回忆起。 “身边的人都会比你先一步而死,” “你不会绝望吗?” 重新复活的吸血鬼绘梨说,“不论我忘记你多少次,都能再一次将你记起。” “这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吗?” 你记得,并且选择怎样去记得。 真假并不重要。 “能够自己决定怎样记起一个人,其实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 #再见绘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