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的记忆
若要拿一个人的过往和现在来比,抛开外貌上的特征,我应当数差距较大的一个吧!曾经的我是多么优秀,简直可以说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啊。而现在的我不过是丢三落四空壳一副罢了。
我简直是白白走了这一遭。我横冲直撞,丝毫不在意这一路上发生了什么,等到我反应过来时,我已经把不少东西弄丢在时间的夹缝中了。如今的我真的只剩下一副没有感情的空壳了,或者说是有灵无魂吧。我试着寻回那些丢失的记忆,尽管实践起来确实很难,但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回忆”这篇文章就是我的寻回所得到的结果。看似找回了很多记忆深处的往事,实则充满了残缺,但也没有事实能与其对照了。还有很多的往事尽管找了回来,但终归是迟了很久。
在一个周末,我发现我的C盘和D盘已经爆满了,我就打开C盘和D盘清理了一下,清理D盘时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名为“Game”的文件夹,里面还有一些似曾相识的文件夹和文件。其中有一个文件的扩展名是“rvproj2”,既熟悉又陌生。我仔细的想了下:这似乎是VA①的文件?我打开同目录下的可执行文件,提示我没有安装RTP②,我因此断定,这就是VA的文件,错不了了。以我的性格来看,我的电脑里既然还存着一个开发项目,那么与它配套的开发软件肯定也在电脑里。于是我就又翻了一下其他文件夹,果然翻到了VA的安装包。我打开安装包,将其安装在电脑内,安装成功以后,果然成功将那个游戏及其开发项目打开了(没有再提示我安装RTP了)。这游戏名字叫“坤仑山下的隔壁老八”,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了一切:2020年我迷上了一款叫做“羊村大崩坏”的游戏,它就是用VA做的。自那之后我心血来潮,也开始用VA做起游戏来。这“坤仑山下的隔壁老八”就是那个时候的产物,然而不过三分钟热度,初版发布后没几天这个项目就被永久的搁置了,甚至还有一堆当时没有注意到的BUG③没修。而现在我重启了这个项目(然而没过多久又搁置了),不过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我现在已经忘记VA怎么用了,也不记得这个游戏的逻辑,当时做这个游戏时的我是怎么想的了,只记得通关需要一本写真集而已。换句话说,现在就像是别人懒得把这个游戏继续做下去了,把源代码交给了我,而我对这代码没有一点头绪。我尝试再次通关了这个游戏,重新了解了它的大致结构,才找到修复BUG的突破口。我打开游戏的制作人员名单,修改日期上写着2020年,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游戏离我并不远,只是我将它无情地从我的记忆中抹去了。
与此同时,我又想起我曾经还用过iApp④做过一些手机软件,有个软件我大致完工后将其发布了出去,它叫做“圆”,是一个计算各种圆(正圆、椭圆)的面积和各种体(圆柱体、球体)的体积的工具,最后一次修改也是在2020年。那时的我对iApp还是很上手的,而现在的我已经完全看不懂当时写的代码了,只能纯靠猜来猜懂每块代码的功能。通过这个我还发现:曾经上手的编程语言,有些跟上了我的脚步,依然留存在我的记忆中,比如Python和编程猫;有些已经彻彻底底地撇下了,比如VA和iApp。这些软件和游戏很多都是我四五年级的人生高潮时期的产物,现在逐渐走下坡路的我对他们已经是既熟悉又陌生了。当我发现我已经将这么多东西都通通丢掉的时候,我才不禁感叹道:“我在这浑浑噩噩地走过的这两年里究竟得到了什么,失去了多少,是不是得不偿失,究竟值不值得自己走过这一路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而真正的答案——得不偿失。我真是白白走了这两年,虚度了无数光阴。
有时候我总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没丢下,但放眼望向过去,才发现自己原来丢了这么多东西,而我竟从未学会过珍惜。有些事情你自己看着似乎没什么影响,但当你再次想起它们时,剩下的恐怕只有追悔莫及了。
二〇二二十一月二十八
①VA:RPG Maker VX Ace。一个用于制作RPG游戏的工具,作者所使用的是VX Ace版本。
②RTP:Run Time Package。是一些RPG Maker制作的游戏的运行库,将很多共同拥有的素材打包在RTP中并安装在电脑上就不需要再将多余的素材打包进游戏内,节省空间。
③BUG:电脑程序出现的逻辑错误或者异常。
④iApp:中文名叫裕语言,是一个用来制作安卓APP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