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侧写杜焕(三)首次南音演唱会

2023-03-04 13:25 作者:登州薛氏  | 我要投稿

       我年轻时住在中环,常去高升歌坛听曲,因而认识业余唱家锺志雄,不过他没有教我唱歌,却教我搜集粤曲的资料,我有空便到荷里活道一带的旧书坊,用颇低廉的价钱,购得丘学传“琴学新编一二集”、潘贤达“粤曲菁华”、沈允升“弦歌风琴合谱”、“新月”杂志等;此外,还有一本“歌声艳影”,是位于大道西,设有歌坛的武彝茶楼印行,让顾曲周郎购阅的集子,内容有茶楼自身的广告、名家题词、女伶倩影、歌人生平、曲艺评论,与及歌词着录等等,是十分重要的珍贵参考,可叹我疏忽大意,搬屋时竟把整箱东西忘记而遗下,次日发觉,经已追悔莫及。

       “歌声艳影”的曲词中,有南音“霸王别姬”,是一首我从未听过的歌。细看曲词,哀艳缠绵和生离死别充斥其间,文笔流畅,应该出自高手,即使佚名,亦值得介绍。

        我们早经决定,首次南音演唱会的场刊,必须载录曲词和介绍文章,才具意义。内定了的“客途秋恨”,可用简又文教授的考订,“城隍庙”要由杜焕口述,我们默写,这也是此行目的之一。

       另外的一首,本来也预备像“城隍庙”一般,要“默书”一番,不过既商定唱“霸王别姬”,这程序便可减省,因我家里有曲词,只是一两天内,要跟杜焕比对一下。

       节目既定,保罗杨裕平便结账打道,展开宣传等工作,他身为高级行政人员,肯牺牲工余时刻,出钱出力,做没有酬劳的OT,确是难得。

       首要任务是海报的设计和印制,大会堂的柯式速印机,有专人苏哥负责,因此不成问题,印好便可售票。门票只分二元和三元两种,非常大众化,而且一早售罄,可知南音是有听众的。

        在这背后,还有合约要签,为了迁就杜焕,由我把一式两份的合约带去,让他盖章和打个“叉”号,杜焕说这程序在电台领款时也一样。接着我便把合约带回给保罗,他看后在旁边写下一行字:“Impress verified by Fung Kung Tat”(印章由冯公达核实),可见他在人情味之外,处事一丝不苟的严谨。

       我知道要为演出者争取最大的权益,酬劳方面,已获得本地艺人的最高金额,鉴于杜何二人的眼睛缺陷,我要求酬金不要用支票,改以现金支付,保罗答应了。

       由于有“灰阑记”的担心经验,我要求安排专车接送,保罗也答应了。此后举凡经我而要杜焕出动的场合,备车成了惯例。演出那天的黄昏,我先到大会堂会合司机,然后把两人接到剧院的后台。

       舞台正中摆着桌子一张,后面有椅子两张,待二人准备好,一位职员便引领他们就座。杜焕说椅子矮,桌子高;我四面环顾,看到电话机旁的电话簿,便拿两本给他垫著。他于是表示满意,可以构到古筝的每根弦线了。

       这时音响大师陈达德来到,安装米高峰和试音,他一共装了四支米高峰,杜焕两支,何臣一支,另一支高高吊在听众的头上,收取现场声音。因此,录音的效果甚佳,杜焕的歌唱,左手的绰板,右手的古筝,何臣的椰胡,都清楚分明,却又不会互相干扰。陈达德是业余音乐家,在职业化前的香港管弦乐团吹奏长笛,但跟陈达文没有亲属关系。

       一切打点安排妥当了,一位男士到来,拿出证件表明是政府新闻处的摄影师,拟拍摄演出情形,但他并不明白将来会如何利用这些相片。后来经我追查,知道政府尽量把政府活动拍照,作为记录。新闻处会把照片制成缩图索引,供新闻界查阅,或缴费这辑照片后来还真有用武之地呢。

       杜焕在何臣的伴奏下,挥洒自如,情感充沛,咬字清晰。当年虽因经费有限,未能把唱词制成字幕打出,但都已印在场刊里,又特地把座席的灯光调亮一点,以利阅读,大家都很满意。

       这是香港市政局首次主办的南音演唱会,也是南音首次登上会堂(auditoniurm)的演唱会,更是南音首次脱离街头卖艺形式的重要演唱会。会后的评论都赞口不绝,令人鼓舞。大会堂两巨头陈达文和杨裕平果然够眼光,可以向市政局众议员来个圆满的交代和报告。

       有见及此,我打铁趁热的希望续办下去,两巨头高高兴兴的表示,今后将每隔半年至九个月请他们再来表演。这虽是口头承诺,却是言出必行的实践。杨裕平还盼望有一天可把杜何二人弄到一千四百多座位的音乐厅演出,这个心愿因他被政府派往英国进修两年而未果,何臣的不幸中风也是原因之一。


侧写杜焕(三)首次南音演唱会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