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版梁祝】部分人对这版梁祝的误解
这版梁祝的悲剧是因为马文才吗?
07版,在梁山伯的德行以及能力都得到了祝家父母的认可后,祝母仍觉得应该门当户对,此时祝父拿王谢不幸的婚姻作例,才让祝母不再有所顾虑,同意梁祝婚事。(这版祝家父母都真心疼爱女儿)
后分离原因:
一,祝家大哥大嫂惦记祝英台的丰厚嫁妆,于是把嫁妆折了一半私下许给马文才,向马文才卖好并通风报信,催促马文才拆散梁祝。
二,土断政策。上万北方流民入籍祝家,成为祝家的佃户家奴,耕种所得和税粮全归祝家所有,导致士族称富豪,朝廷无岁入,于是朝廷定下土断政策:调查户籍,追缴税粮——祝家庄要倾家荡产。
马太守携马文才和上虞县令上祝家提亲,以土断政策作为要挟。祝家无人在朝为官,无人为祝家庄解决这件难事,所以祝母再次改变主意把祝英台许给了马家。
三,祝英齐身死,祝母受到打击一下病倒。祝英台为了祝母,为了祝家庄,主动和梁山伯断绝关系。
先前的答案并不详细,也太过笼统。于是本人详细比对07版剧情修改答案。
以上是剧情描述,列举种种本意是想说明07版梁祝的悲剧不是马文才造成的,细看后,真是处处都有马文才啊。此版梁祝悲剧的原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于我而言,这版悲剧的根本原因不是马文才——是祝家落败了,需要女儿为祝家的利益做牺牲。
这版梁祝为了能在一起,也是竭尽所能,但最终败给了外力,也是令人唏嘘。
祝英台自私?
(百度搜词)
【自私】1.只为自己打算;只图个人的利益。2.谓归个人私有。3.偏私。
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指的事是祝英台帮黄良玉私奔不顾及八哥。
在祝英台的角度是她冒着被祝家逐出家门的风险帮助黄良玉逃婚,希望黄良玉获得她想要的幸福。
此事对祝英台无利,也不是为了自己。敢问怎么能用这个词来形容祝英台呢?
我帮你找了个词
【任性】指听凭秉性行事,率真不做作或者恣意放纵,以求满足自己的欲望或达到自己某种不正当的目标或执拗使性,无所顾忌,必须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
这个词更符合祝英台的行为。
请问还有什么祝英台自私的行为吗?也许是大家没看剧很久了,对这版祝英台有误解,恰好我最近在重温,我帮你们看,我帮你们理理,咱不能枉顾剧情实事,光凭主观印象给这部剧以及人物泼脏水吧?
祝英台恋爱脑?
哪个剧情让大家觉得祝英台恋爱脑啊?
祝英台闹离尼山书院,坠落山崖
剧情:王卓然(考评官)与谢安有私仇,从陈子俊那得知梁山伯受谢安青睐,于是嫉恨梁山伯,处处刁难梁山伯,用梁山伯的出身逼迫梁山伯离开书院,祝英台说出与梁山伯义结金兰的事保住梁山伯,后王卓然改用此事逼迫祝英台(依照当朝礼俗,士族结拜异姓兄弟需得宗族长老同意,士族与庶族相交为世俗礼法不容)。梁山伯知道此事急了,直接怼了王卓然一波,他对自己的事都没那么急。
后面梁山伯为了祝英台的前程向王卓然妥协,当着王卓然的面演了一出割袍断义的戏码,让祝英台难过心碎,生气下闹着要离开书院。
第十一集有祝英台对梁山伯说的这么一段话:“没想到好好一个读书圣地,被搞得这么乌烟瘴气的。幸好你在要不然我可待不下去!以后你要是当了官可别像他们那样。”
是的,祝英台离家后见识到外面的不公和人心丑陋,对向往的读书生活很失望,要不是梁山伯她真待不下去。
举例:陈子俊(书院夫子)嫌贫爱富,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同窗王蓝田横行霸道,嚣张跋扈,欺男霸女;同窗秦京生谄媚讨好,趋炎附势,暗中使坏;同窗马文才看不起女子,刁难女先生,暗中为难梁祝;居中其他群演同窗也对梁祝指指点点并不友好;九品中正制不公,梁山伯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因为家世问题以及夫子不公,所以没有上榜(剧里后面上榜也各有原因);王卓然无缘由地刁难梁山伯,更因为家世问题要逐梁山伯出书院,剥夺梁山伯读书的权力,还干涉梁祝二人相交(私人感情问题)。
后梁山伯为了祝英台的前程,向王卓然妥协,违心说出那么一番伤祝英台的心,与其割袍断义。
台词很有意思,祝英台不相信梁山伯所说,她只是恨梁山伯背叛她向王卓然妥协。(我起初觉得坠崖的戏份多余,后来再看发现是这一闹让梁祝二人的心靠得更紧,手牵手面对世俗的心更加坚定牢固)
祝英台不顾祝家半路殉情
剧情:祝英台为了祝家,主动与梁山伯断绝关系,答应嫁给马文才。在知晓梁山伯死讯后,祝英台就存了死志(生不同衾,死当同穴。这个约定是梁山伯得知祝英台要嫁给马文才,大喜大悲后身体垮了,祝英台才写下的。即表明心意,也是为了让梁山伯活下去,可惜梁山伯还是死了)。在马文才接亲前让马文才答应她三个条件:一、花轿前悬挂两盏白纱灯;二、新郎马文才不得近身搀扶新娘;三、途经九龙墟让祝英台祭拜梁山伯。
后马文才赶走银心,暗走水路,违背誓言,祝英台发觉后凄然绝望喊天,在老天爷的帮助下来到九龙墟,祝英台飞奔自由,与山伯殉葬。
以上是剧情描述。
怎么说呢……祝英台为了祝家答应嫁给马文才,后得知梁山伯死亡,便心如死灰。她出嫁前对父母说的话是“娘放心,英台从今以后一定会开开心心的。爹娘,你们也要答应女儿,就当女儿覆水已去,要向以前一样开心度日”
我认为这版梁祝的感情与现在言情剧表达的爱情和大多网友眼里的爱情是不同的,这版梁山伯承载着祝英台的美好憧憬、希望和自由。(这里的自由是思想任意翱翔的自由,是思想可以得到扩展,是行为可以得到支持鼓励)他们是知己,是朋友,也是爱人。
重温,我发现祝英台真的够不上恋爱脑一词,祝英台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和想法,若是梁山伯让她做她不认同的事,祝英台绝不会同意,她绝不会为了爱情无脑到失智的地步。
祝英台对黄良玉刻薄,觉得她应该以死保留清白?
首先剧里祝英台不是穿越女,她接受过封建思想的熏陶,而且剧情里有一段是这样的:
祝母同意英台去书院读书,给了她一条红菱让她保持贞洁,留了一条白布给自己上吊。如果祝英台在书院失了贞洁,祝母就拿白绫上吊,红菱则是给祝英台上吊。(在第八集有出现)这个情节在剧里多次出现,祝英台回到祝家第一件事就是向祝家先祖还誓,告诉先祖她的清白还在,向祝母归还红绫。
所以这种思想早在剧情里就有铺垫了,
祝英台和我们不一样她不是上帝视角,在她视角里就是她祝英台冒着被逐出祝家的风险帮助她敬爱的姐姐逃跑,希望姐姐获得幸福,结果却在枕霞楼见到了她敬爱的姐姐。
枕霞楼是什么地方?是jy,是烟花之地,是肮脏下贱的地方。剧情里荀巨伯、梁山伯、马文才都对枕霞楼谈之色变,甚至因为梁山伯去过枕霞楼,书院就要把他逐出书院,后谷心莲出现作证才让梁山伯免于被逐出书院。后书院浣衣坊的妇人对进出过枕霞楼的谷心莲指指点点,可见这个地方有多么严重多么不为他人所容。比较下可以得出枕霞楼在祝英台心里是个多么不堪的地方了。
这个地方我不想说什么,我只是见到有人洗白马文才就拿他出生封建社会说事,所以你们为什么不能同理思考下祝英台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在秦京生辱骂黄良玉的时候,是祝英台气冲冲地打了秦京生一巴掌。
祝英台不告诉八哥黄良玉的行踪是害怕八哥伤心,同样八哥在得知黄良玉的下落后,他也没告诉祝英台,同样是怕英台伤心。
看到某些人为了祝英奇讨厌、辱骂祝英台,一开始我是很无感的,后面就很无语很恶心。带入了祝英奇,看到自己不舍得打,不舍得骂,从小疼爱呵护长大的九妹被如此谩骂,他怎能不心疼,怎能不气愤?
这些人讨厌、辱骂祝英台不是因为祝英奇,就是为了他们自己,他们的言语都是“我要是……我要是……”
祝英台是工具人,为了衬托梁山伯?
07版梁祝,开头是以女主为视角展开的,结尾也是以女主和旁观者的视角结束的。
重温07版梁祝,我发现剧里祝英台一直很自由!她想帮玉姐姐逃婚,她去做了;她想去读书,她去读了。离家后,她遭遇的所有苦难都有梁山伯在身旁替她抵挡,陪她度过,梁山伯爱她懂她,她的思想可以在梁山伯的支持下任意翱翔,她的世界观有梁山伯为其添补扩大,她的心性有梁山伯来引导呵护,我想她在书院读书的时候身心是最自由的(这个是我在编写时突然悟到的,开心)。
07版梁山伯是人间理想,他是祝英台的人间理想,是贫苦百姓的人间理想,也是现代人的人间理想(我会希望我的上司是梁山伯这样的)。可以说他是上天给祝英台的礼物。
若说工具人,为什么不说他是工具人,在书院为祝英台抵挡苦难,被用来为祝英台掩饰身份。如果你是站在编剧的视角那07版梁祝里谁又不是谁的工具人呢?谁又不是在为剧情服务呢?
在看这篇文章的各位又有多少人去百度查询过【工具人】这个词呢?真正了解懂得这个词的意思和应用呢?
PS:这版祝英台她不完美,她任性,冷傲,不够顾及别人的感受。但后期她在梁山伯的影响下,在自己做得不对后,甚至会向王蓝田和秦京生道歉!(我看到这里的时候都惊呆了)

梁山伯是中央空调?
【中央空调】是贬义词,对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异性发散温暖和爱心,词义类似于花心大萝卜。
梁山伯他善良,尊重生命,他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可以说他是个暖男。但说他是中央空调就不对了!
剧里他对祝英台的好,是足以让王兰和谷心莲在不知祝英台是女人的情况下吃醋的!而且他在知道王兰和谷心莲对他有意后,他都有刻意保持距离。
在书院的时候,梁山伯并没有意识到祝英台是女人,他一直把祝英台当男人,当弟弟,当好友,所以在书院里把男女主放在男女朋友的位置上其实是不合适的;离开书院后,梁祝互表心意就很正常很甜了,而且梁山伯非常尊重祝英台,他是不会不顾及祝英台感受的。
总之梁山伯是暖男,但不是中央空调类的渣男!
几段暧昧戏份的解释:
梁山伯替王兰接骨。王兰崴伤脚,小慧因为害怕不敢医治,当时医舍里除了王家姐妹以及祝英台主仆,就梁山伯一个大男人,而且如果不及时医治王兰的脚就会废掉,所以梁山伯主动提出帮忙,然后在王兰的指导下完成接骨。
深夜问医。梁山伯因为祝英台三番两次受伤和感冒所以向王兰请教医术好更好地照顾祝英台。祝英台看到二人孤男寡女待在医舍产生误会,其实应该是三个人,四九去替他公子拿书了所以离开了一会儿,回来后也是待在医舍里。
为什么是晚上呢?白天王兰需要救治病人,梁山伯需要上课求学啊!我想医舍也就晚上清闲点吧!
祝英台向谷心莲道谢。梁祝前后坠崖,梁山伯被谷心莲所救被这对母女照顾过一段时间,后面梁山伯意识到谷心莲喜欢他,在找到祝英台后不愿意亲自去向谷心莲道谢,陶渊明看出来了,就让二人分别替对方道谢,所以由祝英台向谷心莲替梁山伯道谢。
谷心莲手被烫伤,她向梁山伯伸手,梁山伯不愿意(但他的性格你们知道的)所以握住她的手臂把她拉起来,全程都是呆呆愣愣地真的变成了一个木头,连他的目光都在回避她,苏安来了他立即放手退到后面与祝英台站在一块。这一段梁山伯的整张脸全方位在展现浑身不适,抗拒,尴尬,他对其他人笑得贼自然。
夜间祝英台和谷心莲并肩而行,谈话,梁山伯走在她们后面。在谷心莲提出让梁山伯一个送她回家的时候,梁山伯脸色是很为难的,谷心莲自己都看出来了于是假装身体不适这才让梁山伯主动提出送她回家,苏安来了,梁山伯笑得就像被释放了一样,梁祝二人还有眼神交流,在苏安提出要送谷心莲回家,梁祝二人不约而同喊道:“太好了!”二人的情绪都是相同的——高兴。祝英台:“哎,我问你:你刚才你干嘛不送心莲姑娘回家啊?”梁山伯:“你看出来啦!有那么明显吗?”祝英台:“人家都快哭了。心莲姑娘人长得水灵,又能干,又肯读书向上。你干嘛不喜欢人家?”梁山伯:“我……我要专心读书,我最怕和女子打交道了!”(听语气,我觉得梁山伯纯粹对谷心莲没感觉,所以随便找了个理由,而且这个理由也是在自己身上找的)祝英台笑眯眯的:“是吗?”梁山伯:“嗯。”
梁山伯去后山喂马,谷心莲主动来帮忙。这里梁山伯干活非常快因为心里记挂着祝英台,所以谷心莲吃醋假装被母马踢伤吸引梁山伯注意。这里梁山伯因为不想抱谷心莲去医舍,把谷心莲放板车上拉去医舍。祝英台在得知谷心莲装病后也故意装病,梁山伯就急忙照顾祝英台去了,两人互装,这一段真的笑死,后面梁山伯无奈叹气,我总觉得他看出来祝英台在装病,但后面的对话又让我不确定了。(这段我发现梁山伯见到谷心莲脸就变得跟便秘一样,笑死)后面谷心莲又要跟梁山伯一起去喂马,梁山伯的表情是真的怕啊,这次祝英台陪在他身边就出言替他挡了,梁山伯全程在祝英台身后不说话。
暂时这么多了,我又开始重温07梁祝了,后面会陆陆续续补上其他内容
男一形象不符合梁山伯,没有书生气?!
孔子说有教无类
连儒家开派祖师孔子都没有根据脸来挑选学生,那我就不明白了,大家用谁的标准来评判一个人有没有书生气?
孔子的弟子子路曾是混混,后成为孔子弟子,动画以及图画形象都是粗犷威猛的男子形象,难道他不配称为儒生?难道他没有书生气?
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起源于周王朝,到唐代科举制的产生逐渐消亡,到清朝儒生才彻底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的书生。
梁祝故事流传千年,他们容貌如何可没有跟着故事流传下来,后面的一切都是后人编撰的。经由梁祝故事衍生出的作品,主旨内容如何就看创造者想要展现什么了——也就是说梁祝作品与梁祝有关但已经是一种再创造了。
剧中梁山伯在书院学习六艺后在外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而且剧情也为梁山伯的死亡做了合理的安排。
所以男一形象符合07版梁祝创造者的要求,只是不符合某些人的固有想法罢了。
梁山伯是圣人吗?
连孔子都不敢自称圣人,你们到底哪来的想法把这版梁山伯推到圣人的位置上的,啊?
把梁山伯推到圣人位置上,说他人设太过完美,再说不现实,把他归于虚假!我看到好几个这样评价他的言论,然后说出自己更偏爱马文才的话来。看到这样的言论我是疑惑的,我不觉得这版梁山伯是圣人,重温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版梁山伯不是圣人,他的言行都基于《论语》君子的描述,但《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剧情中苏安偷银诬陷梁山伯,他以德报怨;马文才多次伤害梁山伯,他以德报怨。这就是这版的梁山伯,这就是他的缺点!他还固执,心软,先他人再自己,他是有缺点的,我就不一一列举剧情了。
而且我发现这版梁山伯的德行优秀,只是践行了我小学老师教过我的道理——尊重他人,将心比心,乐于助人。
好好笑啊,这么简单的道理做起来却那么难!更难的是不忘初心,坚守本心,这些梁山伯都做到了,他才能兼备,仁爱百姓,又心怀治水宏愿,济世救民之心,以梁山伯在剧里的成就,他可以被称之为伟人,但不足以被冠以圣人之名,更不用别人冠以虚假的、不现实的标签!
睁大你的眼睛看看,有这样品格的人在历史上,在生活里,不是没有!请不要苛求这些人都如这版梁山伯一样,请允许好人多种多样!每个人都独一无二!
本人不喜欢完美角色,我也不觉得有什么完美角色,所以在明白这版梁山伯的缺点后我更喜欢他了。可笑的是有人喜欢进行男主对比,我很奇怪:世界观不同,作品主旨不同,人物经历不同,你们是怎么把人放在一起比较的?有什么可比性吗?
无论是在哪个作品里,梁山伯这样的人都会闪闪发光。不过现在的一些小说作品带着私人狭隘的偏见贬低这样的人物,哦不,这样的人物他们是创造不出来的,也就不存在贬低,他们贬低的只是自己臆想出来的角色罢了!

最后讲一个这版梁山伯戳中我的一个点
谷心莲投靠梁山伯。
梁山伯温柔地给她夹菜,暖心慰问,静心倾听谷心莲一路的艰辛历程,说要把谷心莲当作亲人照顾一辈子,说绝不会抛下她不管的,次日面对谷心莲的质问,说“心莲,我看你一个人孤苦无依,我是真的想照顾你,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可以让我娘收你当义女啊!”
我信梁山伯的这份真心绝无假意!要知道谷心莲此时已是残花败柳(被马家兵卒lj),梁山伯他也知道这件事,我看到的梁山伯对待谷心莲只有心疼,深知她的不易,正常地看待她没有同情可怜。
我自问我不会看轻这样的女子,但我做不到眼里不表露同情怜悯。而我也深知这世上太多人看轻这样的女子,给这样的女子带来第二次伤害。
所以重温的时候,这一幕直接打在我的心上,我被梁山伯的品性震撼到了,这份震撼甚至撼动了我的世界观,真的!
(这里提几点:
一点,不用担心祝英台会吃醋,祝英台喜欢的正是这样的梁山伯,祝英台知道了也会一起关照谷心莲的。
二点,谷心莲靠着梁山伯哭的时候,心里话是“我待在你身边,日久生情,你迟早会是我的”很明显谷心莲知道梁山伯不爱她,是她自己在强求有种自我YY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