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不懂CT招标参数?读这篇就够了(10):尾声

2023-01-06 12:29 作者:医工研习社  | 我要投稿

纵观我国几十年的医疗器械市场,医疗机构(买方)和整机厂商(卖方)的关系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1)绝对的卖方市场,那时医疗器械只有进口,且供货量极小,医院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厂商的话语权更大;2)绝对的买方市场,随着国内外医疗器械品牌纷纷落地,导致供大于求,医院有很大的选择空间,话语权更大;3)双方相对平等,随着监管政策与市场的深度磨合,整个医疗器械行业日趋规范化发展。尽管仍是买方市场,但买方已“低调”的多,卖方也更敢“讨价还价”。买方和卖方的相对平等,在医学影像等大型医疗设备上更体现的淋漓尽致,从早期的进口垄断到如今的国产进口几乎势均力敌。

总体来说,乙方还是在尽量满足甲方需求,只不过更多的实在“公平竞争”,或用产品、或用服务、或用价格。不过,“小孩子才做选择题,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甲方们当然希望在采购时兼顾产品、服务和价格。幸好,由于百家争鸣式的竞争,这种好事儿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

理想三角

一、买对不买贵

对医院采购部门来说,合理的采购逻辑是“买对不买贵”。

“不买贵”,其实很好理解,即同样配置的价格要和其他医院差不多。然而,价格是由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比如采购规模、设备档次、医院影响力、软硬件配置、第三方配套等等。不考虑其他而盲目比价格,肯定是不合理的。如果实在要比,在本省兄弟医院之间比比就挺好,不建议“想太多”。                                                                                                                                              

决定价格的因素

“买对”是真正考验医院采购能力的。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采购方式。随着医院专业人士越来越多,“没有灵魂型”基本已经消失,越来越多在从“尽职尽责型”向“互为信任型”迈进。                 

设备采购的三种境界

很多人都好奇,真实世界的采购中,到底谁说了算?总体来说,临床的话语权稍微大一些,毕竟临床是使用部门。不过,如今设备招标比较透明,或许存在“一票否决权”,但基本上不存在“一票决定权”。因此,基本都采用综合评分法。综合评分法,即专家们共同打分。以买车为例,一台设备车好不好,不能只由开车人(临床科室)决定,还得考虑修车人(设备科)的感受(设备稳定性、保修价格),以及出钱人(院领导和财务处)的感受(采购价格)。谁都知道坐豪华轿车舒服,可是上下班通勤,还得靠公交或者地铁才行。适合,永远都是最重要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设备才符合“买对”呢?总体来说,“对”的产品应该符合以下三条:

性能

满足临床需求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追求卓越的参数配置。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新技术的重要性,往往带来了临床和科研价值的双重提升,很多时候某个设备凭借一两个新技术就足以“傲视群雄”。

比如,飞利浦光谱CT开创的“一切扫描皆能量”的双层探测器技术,大大降低了CT能量成像的可及性难度,使能量成像能随时随地应用于全身;比如,佳能的AI柔性减影技术,能消除TACE手术后的碘油干扰,清晰显示残留肿瘤的强化,评估介入手术效果;比如,GE磁共振首创的AIR Coil柔性线圈技术,让摆位更自由、让患者更舒适、让图像更清楚。

服务

如今,设备是在趋于同质化的,比如A厂有的,B、C、D厂基本上也有。比如,GE磁共振创新的MAGiC定量图谱成像技术,有助于帮助医生进行更优的临床决策,如今几乎所有的磁共振厂商都具备该技术。因此,服务越来越重要,包括良好的售后服务,如维修效率、工程师能力等

此外,科研是医院绝对无法回避的事,放射科更是如此,从医生到技师都正在或者即将致力于多种科研方向,如人工智能、影像组学、多模态、功能成像等,涉及肿瘤、卒中、心血管等多个领域。因此,我们能看到,越是大厂,越是招聘了大量科学家,一方面能给医院提供科研支持,另一方面医院科研成果也是厂商的另一种宣传,这是一种双赢

品牌

品牌是最重要的。品牌意味着一切,意味着“闭眼睛买”都不会错,尤其是在设备同质化的今天。品牌,从来都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一种认知,比如“开宝马、坐奔驰”就一种品牌认知。

从医院采购角度,“买对”一定程度上等于买品牌,因为品牌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不仅包括产品和服务,还涉及研发、制造、市场、渠道、用户口碑等等。在医学影像领域,已经被用户认可的品牌包括GPS、佳能医疗、联影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安科等,无一不是已经有了极高的用户知名度和认可度。

“对”的产品

二、经典案例

20世纪70年代,国民“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三大件”变成了电视机、电冰箱和洗衣机;90年代,电话、电脑、空调进入家庭;21世纪后,汽车、商品房、子女教育变成新时代三大件,一直到现在。似乎无论何时,家电永远都是刚需。因此,从家电选择上,我们也能看出用户口碑在哪儿,比如海尔的冰箱、海信的电视、格力的空调、海尔的洗衣机、戴森的吸尘器、飞利浦的小家电、林内的燃气热水器,这就是品牌的价值。在医学影像领域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也能看出用户口碑在哪儿,比如飞利浦的DSA和心脏超声、西门子的CT和MRI、GE的MRI和妇产超声、佳能的CT和DSA、东软的CT和DSA、联影的MRI和PET/CT、万东的DR和DRF、岛津的DRF、奇目的C形臂、NewTom的CBCT、瓦里安和医科达的加速器,这些也都是闭着眼睛买也不会错的。的确,品牌认可度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但厂家推出的某个或者某几个经典产品,结合营销,可能真的会改变某个产品线,甚至在某个品类中建立领导地位或者高市场占有率。因为,我们能看到当某个产品火爆全世界时,大家记住的往往是其宣传名,而不是某个型号,这就是定位的价值。比如,能谱CT、双源CT、320排CT等等;当然,也有些让人不禁记住的型号,比如飞利浦FD20、IE33、IU22等等,这就是经典。那么,如何定义经典呢?经典首先要有出色的口碑,用户可以没有毫无顾虑的购买;还要有高销量,很多是销量就意味着很多,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此,我们总结了一些经典产品或者经典营销案例:

经典产品

西门子医疗 双源:独一无二的双源CT

2005年,西门子在机架内整合两套“球管探测器”,推出第1台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CT的单扇区时间分辨率首次跨入100ms。从此,高端CT就只有两种:西门子双源CT和其他家的宽体CT。

今天,甚至西门子代表未来的光子计数CT也是基于双源架构。我们认为,这是上天送给西门子的礼物,因为过于天才;我们还认为,只要CT机架转速无法低于0.2s/r,那么双源CT将一直都是最好的冠脉解决方案,或许没有之一。                                                                                    

西门子第一代双源CT:SOMATOM Definition

飞利浦 FD20:每个介入医生都想拥有

2014年,飞利浦推出经典UNIQ FD20,融合了超级影像中枢、16bit+2K影像链、DoseWise低智能剂量等在当时最先进的技术,FD20成为了当时每个心脏医生都想拥有的DSA,一举奠定了其业界第一的领先地位

今天,飞利浦又在其基础上又推出了新一代图像引导治疗平台:Azurion系列,如大名鼎鼎的空中机器人Azurion FlexArm。截至目前,全球正在使用的导管室中60%是飞利浦DSA,在中国飞利浦DSA常年占据50%份额,其装机量也超过了3000台。                                                      

无与伦比的飞利浦UNIQ FD20

佳能医疗 320排:让冠脉检查更容易

2007年,佳能医疗在RSNA上推出世界第一台320排CT:Aquilion One,16cm覆盖,正式宣布开创宽体CT时代。

与双源CT一样,宽体CT也是划时代的,因为其16cm探测器足够宽到包裹住整个心脏,有无视节律的先天优势,堪称冠脉“傻瓜机”。毫无疑问,未来也一定会出现宽体光子计数CT。

今天,由于作风低调和国产化等原因,在国内更多被认识的宽体CT是GE Revolution,但其实佳能Aquilion One系列是在全球范围内是大卖特卖的;很多人更不知道的是,佳能医疗目前仍占据全球约20%的CT市场。                                                                                                               

世界第一台320排宽体CT:佳能医疗Aquilion One

经典营销

GE医疗 能谱CT:让能量成像深入人心

2007年,GE在RSNA上推出世界首款能谱CT:HD750,正式拉开了能量CT的序幕。区分一杯水到底是糖水还是盐水的故事,迅速点燃了放射界对于能谱的热情,从此CT也进入了人体成份定性定量分析时代。随后,所有整机厂家也均将赛道转向了能量CT。

从技术角度,“单源瞬时kV切换”技术只是其中一项能量成像技术,但必须得说,正式由于GE的宣传,使能谱一词过于深入人心,甚至成为了能量成像的代名词。甚至,不管提及任何能量成像技术,用户们都习惯将这项技术称为“能谱”。                                                                            

世界第一台能谱CT:GE Discovery CT750 HD

飞利浦 007:让液氦不再是必须

2018年,飞利浦推出世界第一台商用低液氦1.5T磁共振:Ingenia Ambition,这是超导磁共振的续命之作,意味着无液氦磁共振时代的开始。

不同于传统磁共振,无液氦磁共振省去了庞大的低温系统,消除了液氦蒸发或喷射带来的危险,使超导磁体更紧凑、更安全、更方便。从商业角度,2022年将成为无液氦磁共振元年,因为以后液氦短缺将会一直伴随我们,直到彻底消失。

因此,大量磁共振整机厂商均在积极推动并量产无液氦磁共振。不过,我们只记住了007;加之较好的用户口碑,007成为了无液氦磁共振的首选。                                                                     

世界第一台1.5T无液氦磁共振:飞利浦Ingenia Ambition

西门子医疗 pheno:让DSA更融入手术室

2008年,西门子ArtisZeego横空出世,开启了机器人式血管造影系统时代;10年后,西门子在RSNA推出了全新一台机器人DSA:ARTIS pheno(飞龙),将DSA自由度提升到全新高度,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复合手术室时代。

截至2019年,全球已建成的复合手术室超过1500家。在中国,每10间复合手术室就有7间属于西门子,而其中的70%又属于机器人DSA。

如今,又推出了专为复合手术室量身定制pheno2.0新飞龙。当我们想建设复合手术室时,飞龙一直都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之一。                                                                                                        

以西门子pheno为核心的复合手术室

除上述外,还有一些优秀产品或经典营销:

比如,西门子医疗全身矩阵成像技术Tim技术,首次解决了分离式相控阵线圈流程繁琐的问题;比如,佳能医疗超高清DSA,史无前例的探测器像素尺寸提高到76μm,突破精细化成像限制。

还比如,联影2米PET,每每提到PET我们总会第一个想到她;比如,东软医疗无轨悬吊式DSA,解决了层流和悬吊的矛盾,奠定了其国产DSA第一的地位;比如,万东医疗全幅DR,搭载120cm平板,仅需要一次曝光,即可实现负重位下全脊柱和全下肢无拼接成像。

三、最好的CT白皮书

从最初的平凡序幕、机架篇、X线系统篇 、探测器篇 、扫描床篇 、图像质量篇、重建算法篇、临床应用篇、售后服务篇,到最终的惊艳尾声,我们完成了一部高潮迭起的电影。截至今天,“读懂CT”系列,已经在医工研习社平台创造100万+的阅读量,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我们自信,这绝对是读懂CT最好的系列,没有之一。如果你来自放射科,读懂了她,你将实现软硬件的融会贯通。如果你来自采购部门,读懂了她,你将看得懂标书中的每一项,不会被厂家轻易左右。

如果你来自整机厂商,读懂了她,你将比别人更懂CT,更能战胜对手。如果你是希望了解CT的读者,读懂了她,你将了解到CT的所有知识,涵盖历史、技术、行业、市场和趋势。

终于,本系列迎来了“完结撒花”。下个系列,或是MRI、或是PET、或是DSA,希望亲爱的读者能告诉我们。。。


看不懂CT招标参数?读这篇就够了(10):尾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