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里的“饭圈”-核心团体
应该是近两年,粉丝经济被当成一种极度炙手可热的资源后,饭圈boy,饭圈girl之类的名词就突然多了起来。总的来说,这些词汇就是贬义词了。
以那种被煽动群体中的一员来看,他们在饭圈追星过程中自然是“快乐”的,但似乎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什么影响,或者是需不需要在一定影响发生后,自己需要不需要去再做一些事情去弥补这些影响。
而在浮躁社会里,当饭圈群体们没有追上一个“品质合格”的明星的时候,贬义词的色彩就来的更加浓烈了。
以“被煽动”为话题的话,这些群体就更加的可恨了。他们没有最基本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这样一类群体,在被煽动的前提下,享受着“不考虑后果”的快乐,简单总结一下,这一类群体的两个标签便是“追求自我满足,十分自私”以及“蠢到不可救药”
而在二次元圈内也有这种群体存在,以“核心团体”去形容之,便是最为合理的。
当然现在的核心团体还未发展到"饭圈”一般的贬义程度,充其量是爱好者们,十分喜爱某种元素后的团体名称。但逐渐的,这种味道在慢慢变淡,趋向于饭圈化。
在动漫最为兴盛的日本,这种核心团体也是存在,并且也是愈演愈烈。诸如宫崎骏、高畑勋、铃木敏夫创建的吉卜力工作室就有很多“核心团体”,这一类粉丝就有很明显的特点。很容易被当成“一类人”来观看。
但是,即便是在日本,也有一些工组人员说出了“动画有个屁的未来”
曾几何时,日本的动画都是由手冢治虫“变戏法“一般制作出来的,不论动画的定位如何,它都要有一段剧情去做支撑,就像现在的3A大作一样,无论如何都要有一段多久多久的剧情部分,否则就难以立于世界第几大艺术一样了。动画之所以摆脱于“小朋友们观看的消遣“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咎于剧情。
但近几年来的动画,故事逻辑,角色性格特点,行为逻辑这些都变成了一张卫生纸,反倒是那些表现角色躺着有多萌,站起来的动作有多么妙的动画,大行其道,大受欢迎了
究其原因,是观众变了,观众更喜欢角色撒娇,以至于可以在任何场地撒娇,比如在人民大会堂撒娇,这种动画只要做出来,导演就该被枪毙(粉丝也该被判10年监禁)。
动画衰败的原因,虽然是来自多方面的,但是核心团体在其中仍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早在机动警察系列作品刚刚开始做的时候就没少写文章,总的来说,一些核心团体针对作品会”倾注个人爱好,以至于面目全非“说的难听一点,泉野明也不是让你们做成抱枕而诞生的!
即便是TV中,泉野明每次诞生出自我怀疑,都是有十足的时长去描写的,小朋友们可以把她的这种行为视为”在成长“但以实际情况来看,这就是由自我怀疑被激发后,得到机会能够自我实现时的契机。
当然,很多人根本听不懂
于是就有了夏亚出来要砸地球,因为听不懂的人实在尼玛太多了!太烦人了!
一个连自己养的狗,离世掉都记得清清楚楚的人,甚至名字都要传承到自己驾驶的机体的人。会有核心团体的人把这个角色驾驶的机体描述成“旧玩具”?被后藤影响后发觉,因为又要去“维护后藤“然后连连不爽?
你又不是饭圈人士,动不动就去维护,维护什么啊?
任何戏剧表现形式,角色都有行为逻辑,一个母亲不应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反感自己的女儿;一辆马路上笔直沿着车道形势的车不会突然急刹再倒车逆行;一个在性能劣势情况下疯狂找旧机体优点的泉也不会突然不愿登上名叫阿尔冯斯的机体。。。除非,另有隐情,这隐情必然来自于”早就有的铺垫“不是什么想当然给点借口就能应付过去的内容。
直到现在还有把后藤当成“良心好大叔”一般家长一样的角色的,你可能也有着阿斯兰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