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短视频直播行业分享

2023-06-09 13:41 作者:高冷耿直的米克  | 我要投稿

一.从4G末到5G初

    G指generation,代,指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迭代。从2G到3G 互联网进入图文时代。从3G到4G互联网进入了视频时代。信息由文字传达为主到视觉传达为主,带来的是更直观的信息接收体验。在我2016年第一次进入大学的那个夏天,我第一次从同学的手机上看到了快手这个平台,18年的春节期间,抖音已是请到了无数的一线明星入住站台,随着抖音的日活用户过亿,正式开启了抖音快手的短视频时代。

二.短视频与直播

    短视频之于中长视频最大的优势是它的算法推送机制更易致瘾。背后的原理是斯金纳强化理论。及动物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调节自己的行为。斯金纳强化理论被广泛应用在教育和概率相关的游戏。固定的奖励和惩罚可以培养短期行为,且惩罚培养的行为习惯消退更快。当奖励有规律的间隔时不会形成的行为习惯。当奖励是随机时形成的行为习惯最难被消除。这种很难被消除的行为习惯就是我们所说的“瘾”。这与短视频的模式无比契合。“刷”这个动作就是养成的行为,“精彩的短视频”就是奖励。“精彩的短视频”正强化了你“刷”这个行为。在你感兴趣的视频之间插入大量你可能感兴趣的广告就显都不是那么违和。同时一级强化物的需求是有上限的,如进食需求。二级强化物的需求,如金钱 权力。这类强化物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无形中你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短视频上 几乎无法控制。所以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活跃度远超图文平台。同时短视频的推送机制也决定了平台推送给你的视频几乎都是你更感兴趣的。久而久之推送的内容会越来越单一,一个人长时间接触不到认知之外的东西,思维会很难进步,长期以往形成信息和认知的茧房。这个不会影响正常生活,但是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当然人生高度不是每个人的人生追求,这里只有选择不一样 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做到以后不后悔就行。

    直播在4G到来之后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之前碍于网速的限制和平台的单一,直播一直是只有大平台和机构才能承接。现在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开播。目前直播主要分为三大类  游戏类 文娱类 和带货类。直播的兴起很好理解,你想一想小时候在游戏厅和网吧围观游戏大佬的场景,想一想大街上有新鲜事或者吵架一群人围观的场景,想一想老头老太太在超市抢特价鸡蛋的场景。这些分别对用以上的游戏 文娱 带货直播。对于大多数直播来讲不管是女主播还是男主播都是在为观众提供广义上的“性服务”。性和幽默几乎成了目前直播的必须内容。这不是谁规定的 而是人性的自然选择原则。直播确实把人类的七宗罪展现的淋漓精致,把七宗罪发扬光大的无疑是直播中“打pk”,越是暴力 愤怒 激情的pk越能让老铁们来用真金白银来“守护”自己家主播。这种类似两个阵营互博的模式,给了双方参与的人极大的归属感,刷钱就等于为家族做出了贡献,从而提升了自身的荣誉感。这也形成了一个强烈的正反馈。这种类似宗族的归属感是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现代社会所缺少的。在旁观者看来看似荒诞的“打pk”,对与参与者来说就像一场声势浩大的战役。没有亲身参与就没有办法感同身受。带货直播是有由电视购物发展而来。有大基数用户的平台做直播带货比电视购物具有天然优势,平台会根据用户的大数据来把带货直播更精准的推送给目标人群,极大的增加了成交率。用娱乐来吸引用户,用带货直播来收割用户。

    18年时的斗快还是有很清晰的用户群体区别,到现在来看两者的商业模式和用户群体差别已没有那么明显,这样做无疑是为了增加用户体量,争夺两个短视频平台重合的使用用户,抖音对快手的用户有天然虹吸效应,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抖音好比城市 快手好比农村,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代和劳动力都进城了,把老人和留守儿童留在了农村。一个有意思的对比是快手的宿华认为算法的价值观是背后团队价值观的体现,抖音的张一鸣认为算法没有价值观 字节跳动只是一家技术公司不是信息公司。那算法到底有没有价值观呢?给大家举个例子,美国的的一家公司利用算法来筛选面试简历,算法通过一段时间的深度学习,让大多数白人的简历排到了大多数黑人的简历的前面,让白人的简历更容易被看到。我认为宿华和张一鸣他们两个说的都对,算法有没有价值观在目前来说不重要,但是算法工程师一定要有良好的价值导向和伦理道德观。

    短视频和直播取代了传统的电视节目,成了当代的最后重要的娱乐方式。但是短视频和直播所占用的单单是之前我们看电视的时间,还有随时随地的碎片时间和空闲时间。在之前这是我们用来放空自己 用来思考 用来天马行空的时间。我个人认为这种时间对我来说很重要。我也把刷短视频导致人会变的没耐心 单一 易被控制的原因归结为短视频占用了我们本应该因为无聊而交谈 放空自己  专心思考 天马行空的时间。思维的提升永远是需要长时间的思考的。短暂重复无脑的多巴胺刺激,让我们兴奋阈值越来越高,我们也就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强烈的刺激来满足。当一个人大量的时间都用于刷刷刷的时候,那他在几年内的思维成长会是很慢很少的,且不自知。这是很可怕的,我不希望这发生在我身上。当然了,虽然以上陈述的都是短视频的弊,但是如果你问我短视频对于普通人来说究竟是好是坏?我的回答是好坏参半吧,这个世界不是 是非对错 正邪黑白二元对立的。我个人在努力做到客观评价,但是受限于知识范围还是带入了主观情感,十多年前电子游戏也被认为是“电子海洛因”,现在再看呢?也许我现在的这些想法,在十几年后再来看就会很可笑,谁也说不准。时代的价值观的改变一刻都不会停止,只有人的价值观才会停滞不前。

三.自媒体对主流媒体的冲击

4G的到来极大的提高了普通人的话语影响力,随时随地的发声让16年之后,互联网上的发声人群和发声观点几何级上涨。自媒体在当今有很重要的话语权和发声覆盖范围,部分自媒体的公信力甚至不亚于主流媒体。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利用舆论来赚钱,从而在互联网上形成了一场关于信息真假的无休止的争论。我们首先要知道新闻的三要素是1.真实性 2.客观性 3.完整性。一般的主流媒体对新闻的报导都普遍遵循这一规则,且需要一定报道资质来确保自己新闻的公信力。但是对于自媒体的综合素质来说,是远远达不到这一点的。所以自媒体对新闻或者事件的态度常常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个人意志 或偏激 或左 或右,他们或有意或无意。这样的不实的报道和偏激的观点会带偏自媒体粉丝的舆论倾向。短视频用户长期接收这些信息会丧失对于事件和观点本身的自我判断力,变得更偏激 更容易被引导。这种情绪集中表现在线上,在线下时短时间内不易察觉。久而久之这些人会成为利用舆论赚钱的人的赚钱工具。我印象中的第一起全国范围内影响巨大的互联网造谣时间是在2011年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之后的盐恐慌事件,其影响之巨大让造谣者很快就落网。在16年短视频兴起之后,越来越多的谣言和舆论事件层出不求,其背后的参与也者是赚的盆满钵满。这些舆论的利用者可能不是始作俑者,但是他们会利用这些有热度的事件把舆论朝向自己最赚钱的方向引导,及事件扩散的越大越赚钱。“上海名媛拼下午茶” “山东纯爱战士” “美国孟菲斯动物园虐待丫丫” “缅北熊猫血工厂” 这些谣言基本都围绕 男女对立 种族歧视。 这些都是最容易激起民愤的议题,让人愤怒就是最好的传播方法。这些人把矛头指向的是其他国家或民族,但是伤害的都是自己的同伴。任何形式的民粹主义都与要被警惕。还有一些人把爱国做成生意,当起了判官,仿佛手里掌握着爱国的解释权,汉奸的定义权,当着捕风捉影的墙头草,发着爱国财。他们仿佛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穿越过来的人一样。这里重点表扬一位中国公民 北京市民 北京东城区居民,他是爱国生意人的杰出代表。这些极具煽动性的事件背后都是无数无良的自媒体在吸血,他们最大的危害就在于培养了一大批没有独立思考能力 容易被煽动情绪 容易被引导的人,其中不乏一些未经世事的大学生,可想而知其危害性。自媒体对主流媒体的公信力的冲击是极大的。在这些事件中人们只会相信自己所认定的结果,事件发展到中后期就会被人们遗忘,辟谣会显得很无力。一个人在谣言事件中被煽动,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上也容易偏激。短视频年代,舆论权力的掌握只需要一张嘴,自媒体的嘴显然比主流媒体的嘴多。利用舆论赚钱的人自古就有,只不过短视频时代更多而已。比起看到自媒体报道的好事坏事后的兴奋或者愤怒,我现在对事件本身的真假更为感兴趣。尽管真相是什么作为旁观的人我不能完全知晓,但是我相信我是更接近真相的那个旁观者,这也让我不会过度的关注这些事件,看的少了也就不会焦虑 不会消耗情绪和精力。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生在短视频年代无疑是幸运的。十亿的短视频用户量养活数以百万的视频创作者,这些创作者近五年创造了不仅期数的短视频和中长视频,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无孔不入,这是主流媒体根本无法匹敌的体量。创作内容的指数级增长也就意味着创作内容的参差不齐。目前短视频的主要内容是  搞笑和性暗示的日常生活类  美食类  影视类  音乐类。主流媒体的由于内容制作的周期长 费用高,所以在选题上会更多的考虑收视率 价值观导向上会更加严格更加固定一些。而自媒体就非常放飞自我,非常多元,这条视频的数据不好没关系,下一条视频马上来。因为做自媒体的的确确可以赚到钱,使得无数的人涌入了这个行业。当人们发视频的目的不是记录美好生活,不是拥抱每一种生活,而只是赚钱之后,自媒体的行业氛围就变了。当人们起着见名知意的名字,拍着大同小异的内容,卖着良莠不齐的货的时候,自媒体的初衷就变了,但还是那句话这种事情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合法的赚钱不需要初衷。但是没有人真的希望每天一打开平台就是铺天盖地的短视频广告,这样的用户体验是非常糟糕的。对于知识区的创作者来说,把3G时期的图文内容转化成视频内容是最优的选择。对于一部分知识博主来说,他们比普通人强的地方就只有检索能力。我认为目前所说的知识付费也都是伪概念。目前的知识付费太依赖于知识纯输者的名气或者说流量,就好像有点名气的人总是热衷于出书立传一样,一部分有点流量的人也热衷于说两句。其实知识付费的目标人群只有他的粉丝群体。粉丝真的为知识才付费的吗?不是,知识付费者是在为着这个人买单,是在为他的侃侃而谈买单,至于知识内容是否成体系  甚至知识是否正确都不重要。一个真正想学刑法的人如果想认真的系统学习刑法 那他应该去买一本刑法教材,而不是只去看罗翔老师的视频。罗翔老师的视频有教育性但也只是个乐子。至于罗振宇说:“哪怕只是买了他的书放家里,都可能改变这个人的人生轨迹。”就更是扯淡了。罗振宇的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粉丝给偶像花钱应援。赵本山没了,就没人看刘老根大舞台了。郭德纲没了,就没人听德云社了。同样罗振宇没了,也就没有人在乎什么罗辑思维了。知识付费不构成长期的商业行为。自媒体的生命周期总是短暂的,是比不过主流媒体的。越是没有文化内核的自媒体生命周期越短。以博眼球的内容喂养长大的自媒体缺乏文化底蕴,流量在习惯这一刺激后会去寻找下一个刺激点,“艺人拼到最后拼的是文化”这句话很正确。同样用流量喂养长大,以低价为唯一竞争力的品牌也无法成为高品牌价值的产品。这一点上,自媒体要向主流媒体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四.抽象文化与网络用语

    抽象文化的发展就是一部互联网的发展史。我们先给现在网络的抽象下一个定义,抽象是幽默荒诞的目的不明确的语言或行为。现在的抽象其实更接近于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事先声明,接下来我们只讨论网红抽象行为或语言的本身,不讨论网红本身的道德品行。最早的抽象文化可以追溯的天涯论坛时期的芙蓉姐姐,芙蓉姐姐是最早的一批中国网红,用现在的标准来看,芙蓉姐姐已经很抽象,她以五颜六色的服装和并不是很出色的舞姿但迷之自信很出圈,基本也算是中国黑红的第一人,这种难以理解的行为激起了人们审丑兴趣。随之其后的凤姐罗玉凤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移动互联网出现和上网成本的降低,让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互联网,客观来讲上网门槛的降低确实是让互联网上的低素质行为越来越多。从图文时代的贴吧开始以辱骂嘴臭的各大贴吧社区悄然而生。短视频时代,无数无所事事的小镇青年成了短视频和直播的主力军,抽象文化也伴随着直播的随机不确定性和粉丝弹幕对直播内容的二创快速生长。由此形成了以斗鱼李赣为首的以攻击拷打为主的“正统抽象”   以快手土味儿视频为主的“土味儿抽象”  以B站恶搞鬼畜为主的“二次元抽象”  这些组成了现在抽象文化的雏形。上面的陈述确实带有贬义。确实,最初的抽象文化是恶劣的低俗的审丑的,当初短视频和直播平台为了快速扩张市场 吸引用户 占领先机 对非常吸引人的抽象行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此时抽象文化也不负众望 野蛮生长。后来随着大众对以审丑和肆意谩骂攻击拷打为主的抽象文化的反感和愤怒,平台在长远利益面前,开始打压低俗的审丑的充满恶意的抽象文化,与此同时抽象文化也开始慢慢转型,随着时间的推移,祛掉了大多数的攻击性的恶意无端谩骂和一些低俗的行为,演变成了更温和的荒诞和幽默的行为,由此现在的抽象文化基本成型。抽象文化孕育出了大量网红,如李赣 孙笑川 药水哥 阿GIAO 郭老师 战鹰,他们其中大多成也抽象 败也抽象。抽象文化就像病毒一样,传播迅速,随着迭代由致命到和宿主温和共生。即便是现在我也可以在抽象文化种体会到人性黑暗面的恶,正是因为一点恶才更吸引在现实社会受够了虚伪和伪装的人们。抽象文化是现实社会的黑暗倒影 一体两面。有时虚伪带来的真善美比不过真实带来的丑陋恶俗。人类本就是动物,并不高尚。抽象文化就是人类兽性的一小部分体现。抽离于现代社会的人和动物没有区别。

    网络用语的发展也记录了互联网的大事小事。从最初的QQ聊天用语“886”,到后来的“草根”“木有” “屌丝” 这些网络用语大多和现象事件强相关。移动互联网的热词跟多和单个网红强相关。从事件到个人的转移,体现了互联网人群的分化。现在的网络词语也由“词语”向“梗”发展。“梗”和汉语种“成语”一词的意思更接近。梗更像是现代的成语典故,是由网红和其粉丝共同创作的,网红的某个行为会启发其粉丝们做出去中心化的二创形成“梗”,一个梗背后往往是一个或复杂或简短的故事。所以梗的出现并不符合现代语言越来越精简的发展特点,梗或长或短,有些梗甚至是一句话,一段话,一个完整对话的故事。语言一直都是不断发展的,这个过成不是个人或者群体能够阻止的,我对网络用语态度还是包容的。使用错误就像基因突变一样,是语言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一些网络用语也被写进了现代词典。短期来看网络用语的滥用确实对一个民族语言文化带来了冲击,但长期来看这也是新的文化大融合。秦始皇当年的车同轨书同文,不也是为了巩固大一统吗?

五.总结于展望

    短短六年,短视频行业总规模将近3000亿,它无疑是近十年内的最大风口之一。未来也一定会有更沉浸或者更刚需的产品会代替短视频,比如元宇宙的设想。不多我觉得元宇宙离我们还太远,但是像比特币 大语言模型  更物理的渲染系统这些元宇宙的组件都在悄悄快速发展。2023年 Chat-GPT的月活用户过亿只用了1个多月,这刷新了Tik Tok9个月月活破亿的纪录。我们正在见证又一个互联网乃至人类的历史时刻。科技在不断进步,只有不断学习,不固化思维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世界是混沌平衡的,不是 是非对错 黑白分明 二元对立的。这是我最爱的一句话。

短视频直播行业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