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技术那么牛,在掉头方式上有啥绝招?老外看后称赞不已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的高铁运营总里程已经达到了27684公里,已经超越了世界其他国家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总和,那么,中国的高铁技术这么牛,那么在他们的高铁列车沿着轨道高速行驶,并抵达终点以后,那掉头时应该如何操作,又或者说,在掉头方式上,中国有啥绝招?尽管高速铁路的方向调整看起来复杂,不过中国自有绝招,将高铁的掉头化繁为简,让老外们看到以后,称赞不已。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其概念并不局限于轨道,更不是指列车。

欧美国家对中国列车掉头方式感兴趣的原因,是因为西方列车如果抵达终点,使用的掉头系统是一种名为“大转盘”的机械装置,这一装置可以将调整一节列车车头的行进方向,让西方国家可以通过该设备在不改变列车车体序列的状况下转换车头方向,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更换火车头,只是由于该装置不仅占地面积巨大,其结构还相对复杂,容易故障,因此,哪怕是曾经在这一方面模仿西方的中国,也不再使用这种列车掉头方式了。

图为人字轨结构
如果细心一点就可以发现,不管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现在的高铁列车,它的头节和尾节实际上长得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双方的驾驶室和车头方向刚好相反,而高铁列车的动力系统是分布式电机组,也就是每一节车厢下方的车轮都能为整列火车提供动力的前提下,位于车头和尾部的这两个驾驶室实际上并没什么区别。
所以,高铁列车并不存在所谓的车头方向问题,只要司机走到某个驾驶室,那个驾驶室面对的方向就是高铁列车将要走向的方向,所以,只需要准备一条简单的人字形轨道,让列车转移到双线铁路的对向轨道上,就能完全实现列车的对向掉头工作。

但列车不需要掉头,并不代表内部的设备不需要调整,高铁的内部乘客座椅,实际上有着可以用来调整方向的开关,在列车转移轨道的同时,只需要对车辆内部的座椅方向进行调整,那么乘客们在再次登车的时候,就同样可以面对列车的车头方向,当然,为了控制成本和降低损坏的可能性,这些椅子里面的方向转换装置都完全不具备自行转向的能力,倘若为高铁内部进行整理的乘务员动作不够迅速,那乘客们或许还能看得到没有转过来的椅子的。
或许这么做会让高铁的车辆内部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从而提升高铁座位的损耗速度,但在实际上,通过车内座椅转向和人字形结构通道来为列车换向,其消耗远比需要定制钢轨的大回环转向系统,又或者有着复杂大型机械部件的大圆盘要低得多,更别说这套简单结构的换向效率还远高于后两者,所以,这种人字形转向结构加上可转向座位的组合,才会在中国高铁上得到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