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乎文章《地中海农业,航海与古文明(驳伪史论者)》的回复
原作者:生民无疆
文章地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26883978706969
最近,多位网友告诉我,在某乎,有网名为@Pythia发文章反驳我关于希腊伪史的观点,并将相关链接发给我,希望我有所回应。看完后,我写下这些话,欢迎各类人士有理有据地批评指正。
一、关于古希腊人口数量问题
@Pythia 宣称,我的文章中关于古希腊人口的数据,是我编造出来的:他先自己立一个人口两千多万的靶子......伪史论者根据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推算出雅典城邦有一百万人口,古希腊人口有四千五百万,进而得出古希腊养活不了那么多人,进而推出古希腊是伪史。


稍稍懂一点“古希腊史”的人都知道,国内、国际的著名专家都一再宣称:“雅典帝国”拥有1000万以上人口(我不愿得罪人,这里就不再点名道姓地举例证明了)。@Pythia 不知道这一常识,就应该虚心泡一泡知网,接受一下科普。须知,持此观点的专家的名气之大、权威度之高,@Pythia 显然不够格也不敢反驳。
看看下图,既然一个雅典帝国就拥有千万人口,那么,整个古希腊必然是至少2800万人口,这还用怀疑么?

根据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来推算雅典城邦的人口有问题吗?当然没有问题!希望某些人再上知网,查一查“古希腊史”专家的论文,看看他们是如何应用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的数据,来传播所谓的“古希腊史”的吧。如果我的推算是不靠谱的,那么请问:众多古希腊史论文论著该怎么看待?
对此,我再谈两点:
1、@Pythia 宣称:根据学者的研究,雅典的人口大约40万人,斯巴达的人口大约25万人,古希腊核心区不算殖民地的人口大概就在150万人左右。
@Pythia 这样一来,让古希腊的人口数至少缩水90%。问题来了,古希腊史该怎么写?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敌对双方是否只出动了几十上百号人,属于乡村里打群架的规模?例如,雅典远征埃及、西西里,到底派出了多少人?
2、古希腊四五千万人口的靶子,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立起来的,专家们认可了的;古希腊2000多万人口的靶子,是专家们立起来的。因此,我的关于古希腊人口的数据是对是错、是真是假,千万别问我,还是问古希腊史的权威专家为好。如果@Pythia 有时间有精力的话,不妨用你的这些数据,去研究一下中外专家的“古希腊史”论文论著。
二、关于古希腊粮食产量问题
@Pythia 承认,古希腊人以大麦小麦为主食。这很好。某些人为了反对我,坚称古希腊人有无数的海鱼可吃,显然,@Pythia 比那些人靠谱。
既然如此,什么橄榄、葡萄之类便是零食了,什么鸡鸭鱼肉便是菜肴了。谁不嗑瓜子、吃瓜果呀,谁家不做炒几个菜呀,但是,零食、菜肴再多再丰富,也不能取代人类对主食的刚性需求。例如,中国地域辽阔,古代中国有大片的山地草场可以放牧打猎;中国不仅濒海,而且有无数的江河湖泊,可以尽情地打鱼摸虾;中国气候优越,物产丰富,有比希腊多数倍的瓜果可以品尝;但是,这丝毫没有降低中国人对主粮的需求。
更何况,@Pythia 承认,“在城市中肉类非常昂贵,但猪肉除外,前4世纪左右一只乳猪约为当时一个工匠三天的收入。在古雅典,大多数人都只在节假日才吃羊肉。”

那么,在古希腊,作为主粮的大麦小麦的产量,够不够古希腊人吃呢?
@Pythia 宣称:希腊的气候很好,很适合主粮的种植。地中海气候是怎样的,是否适合主粮种植,我不想再说,因为这是常识。
@Pythia 宣称:希腊的土壤很好,很适合主粮的种植。这一点,我也不想多说,因为这是常识。
@Pythia 还有许多其它的宣称,诸如水利、农业技术等等。
撇开气候、土壤之类不谈,我们必须直入主题:
1. 古希腊到底有多少亩农田?
2. 古希腊主粮的亩产量到底是多少?
3. 古希腊每年的主粮总产量到底是多少?
很遗憾,这三个核心关键的问题,@Pythia 统统没有谈到。
我的文章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的,因为有多少粮食才能有多少人口。既然对这三个问题避而不谈,@Pythia 的反驳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三、关于古希腊粮食进口问题
@Pythia 一边宣称“虽然生民无疆否认古代的粮食贸易,但对于这个观点我是部分赞同的,也算是与伪史论者难得的共识”,一边又强调雅典的粮食需求80%以上依赖进口:在部分城邦粮食问题更加突出,比如雅典,土地贫瘠,降水较少,本地出产的粮食只能满足约7.5万人的需求,可雅典的总人口却达到了40万,所以粮食进口非常重要。


@Pythia 一边宣称古希腊粮食多多,又一边宣称古希腊大量进口粮食:古希腊进口粮食的主要航线有三条:东线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到达黑海沿岸,西线穿过爱奥尼亚海抵达西西里和南意大利,南线沿海岸线和地中海上的岛屿抵达塞浦路斯,西亚海岸和埃及。

关于这些,我的文章中早就探讨过这个问题:古希腊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于交换粮食?葡萄(酒)、橄榄(油)、陶罐等等,统统是周边地区不稀罕的东西,能否换回古代世界稀罕的粮食,本来就是一个大问题。
据说,古希腊拥有比16世纪全球总量还多的白银,他们主要是用白银向周边地区购买白银。假设这是真的,却又面临这样的问题:
第一,同样是山连山的意大利,有剩余粮食卖给希腊吗?显然是不靠谱的。
第二,埃及的尼罗河三角洲,尚在形成中,能耕种的面积至多只有目前的一半,有剩余粮食卖给希腊吗?这同样是一个不靠谱的说法。
第三,西亚地区、埃及是古希腊的死敌波斯帝国的地盘,他们会允许卖粮食给敌人吗?这是无须讨论的问题。
第四,惟一靠谱一点的粮食进口地,只能是黑海沿岸的地区了。但是,所有的运粮船都必须经过致命的达达尼尔海峡。古希腊各城邦、波斯帝国是否会袭击对方的运粮船队?古希腊各城邦如何保证自己的粮道的安全?
对于这些问题,@Pythia 统统避而不谈。
除此之外,我还谈到过这样二个问题:
1、古代粮食产量极低,在正常年景即没有大的天灾的情况下,能够流入市场的剩余粮食至多是总产量的10%。因此,世界各国都严格限制粮食出口。即使是周边各国把所有的剩余粮食都出口到古希腊,那么,在完全不考虑各种损耗和成本的条件下,周边地区平均每10户农家的剩余粮食,才能基本满足1户希腊人的粮食需求。古希腊到底有多少户人家需要靠进口粮食为生?希望某些人好好算算,千万不要弄出太不靠谱的数据,以至于黑海沿岸的人口和农田没法满足这个数字。
2、假设黑海地区有足够的粮食,且免费提供给古希腊人,如何运回去也是一个无解的难题。古希腊的船只不会强于征服者威廉时代强。我们假设古希腊运粮船的载重量与征服者威廉的船只相当,每船粮食基本只够船员们在长达2000公里路途的口粮。
以上几个问题不解决,卖粮食发展古希腊文明只能是一个子虚乌有的话题。
四、识数很重要
无数事实证明,西方“历史学家”们的数学水平很低,普遍不如中国的小学五年级学生。不知怎么回事,他们编造的西方伪史,竟然能欺骗不少的中国人,包括一些高级知识分子。
@Pythia 在文章中给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史料”:回到这个产量的唯一的文字记录,也就是公元前329年的碑文,埃利乌西斯的官员们从阿提卡的十个氏族部落和一些附属领土征收到了小麦和大麦,如果一个公元前5世纪末的征收比例,也就是按照小麦作物1/1200和大麦1/600的比例进行征收,那么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到这个地区的产量数字。

这就是说,雅典按小麦产量的1/1200、大麦产量的1/600 征税。
我们不妨按照这个数字,运用小学数学,加减乘除一番看看。我们知道,雅典的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假设雅典的20%的土地为可耕地,在古希腊时代,这些土地已经被雅典全部开垦(雅典今后2000多年的新增人口没地可种,没饭可吃,我们就不管了),那么,雅典的可耕地面积为:
1500亩 × 2500 × 20% ﹦ 750000亩
假设其中的30%为水利、麦场、道路和其他相关的农业配套设施等用地,那么,实际种植地为
750000亩 × 70% ﹦ 525000亩
假设全部种植用地的80%用于种植主粮,那么,主粮种植地为:
525000亩 × 80% ﹦ 420000亩
我们不妨来一个“横征暴敛”,统一按照1/600 征税,那么,雅典每年征收到的粮食为
420000亩 × 1/600 ﹦ 700亩
即:雅典政府征收到的粮食仅为700亩土地的粮食产出。假设雅典年年大丰收,平均每15亩土地的主粮产出养活一个人,那么,雅典政府每年征收到的粮食能养活
700亩 ÷ 15亩 ﹦ 47人
按照每户5口人计算,雅典政府每年征收到的粮食只能养活不到10户人家,即养活不了10名“公务员”!这还是我们横征暴敛的结果。
如果考虑到雅典对小麦按产量的1/1200征税,那么,雅典政府每年征收到的粮食至多能养活七八户人家。
稍稍懂一点脑筋,稍稍有一点常识,就应该知道,兴师动众地制定法律,之后在山连山的雅典城邦至少要组织几百号人,才能完成走村串户收取粮食和运输储存,最终竟然只收到这么点粮食,还不够税务人员开销和储运成本支出,纯属倒贴钱扰民、脱裤子放屁的愚蠢行为。
希腊伪史的“史料”,就是如此愚蠢。这显然是不识数的“西方考古学家”们伪造出来的“文物”,和最近的出土文物“吉姆在这里”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