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与灵感(五十一)
2023.07.10 动手的意义是至高无上的,看着物质在手中一点点改变,能感受到世界的本质。 语言并不存在元语言,绝对警惕将某一语言视为一切语言之根源,而作出无休止的翻译之举。不管被视为语言根源的是何种形式的语言,母语又或者某本字典。语言是认知的工具,而不是认知的根源。 僵化的结构也是结构,而结构的力量是过于强大的。结构是顺利但同时也是挫折的最大源头。 阅读的时候,理解,但不要去理解。 在后真相时代里试图把握真相,是无能为力的,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真正的面对某些设想的情境的时候的时候,我出乎意料的发现,原来就只是这样吗?就这? 我被曾经建构出来的原则的影响太深,以至于它们失效,而变成了一个个带有偏见的看待世界的眼镜。这种影响通常表现为其一,建构的原则是糟糕的。其二建构的原则不糟糕,但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三,建构的原则不糟糕,环境也未变化,但得到新的更好的原则机会,却因旧原则而卡住不能更新。目前显然以其三的影响力为最,开出的药方是观察,广泛的观察,以之获得更凝实的操作感来消灭意识阻碍。 我是一个高高在上俯视的实在物质神明。 我不是因为做其他事情而做不了某件事情,我是因为不做那些事情而做不了某件事情。 影视剧作品中的人物很多都是完美人物,不管他表现的有多么世俗意义上的不完美,因为归根结底他们是确定的静止的。 所谓聪明不过是见识的量变质变罢了 2023.07.09 当对一件事物感到矛盾的时候,不妨将其视为更细化事物的组合,挑出令你感到矛盾的那两者,当他们成为两个个体的时候便没有矛盾。 真理倘若不便于应用,那便毫无意义。我意识到了最复杂的一对矛盾。 问题是具有同一性的,当你解决了一大片问题中的一部分,那么很有可能剩下的问题就跟着崩解了 发生了什么不重要,重点是看起来发生了什么。 在各类影视娱乐作品上,通俗意义上的长叙事在各方面都完全强于短叙事 我的这个木头脑袋,直到今天才意识到文艺作品的重要性。 我需要强大,无与伦比的强大,为着天地倾覆做准备。 这里引用的应该是《孟子》里的话。而“我取”是“自取”的化用: 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书名就叫反脆弱,可以先看黑天鹅,不过如果只是高中生还是先别看,需要一些统计学知识铺垫” 2023.07.08 如果想让我们的心静下来,那或许需要我们的意志指向静止之物 你要做什么,就只去做什么 任何文艺作品都是对世界或世界某一方面的仿真与模拟。 不定事前罪和群体罪是大多数人都缺少的美德 头部玩家,会如何度过他的一生呢?无论如何,我度过了一个过分颓废的时代。我支离破碎的头脑似乎看到了补全之望。 我敲碎了一个又一个的有色眼镜,我快看到真实的世界了。 我似乎在很多个世界中来回跌落。 2023.07.07 在另外一个方面,意愿与不情愿的叠加成果,最终决定我是否去做某事,为了消耗最小的意志,那么便要撤销不情愿的因素或叠加意愿的因素,这是可以尝试的。这些因素通常以词语的形式来处理。 倘若我与产生类似感觉的喷壶,转移到手工转移到焊锡再转移到应用的方式看待的理论的学习呢?这是一条可行的路线,他解决了我学习的意愿问题。再结合此前我解决掉的学习障碍问题。这是一条充满前途的路线。帮我撬动并可持续地利用力比多。 我找到了一个近乎无穷的力比多能源,但我并不知道该如何按照意愿的去使用。 我提出了我的元学习模型,我认为学习的两个要素在于材料与体悟。前者可以具体认为是某一本书籍,某一个视频课程。后者则是与该书籍,该课程所讲解的内容,对应的生活感悟,日常经验等。首先我们需要在一个无限的学习空间中,划分出一小块儿学习领域,譬如某一专业。然后,在该学习领域中选取适合我们的学习材料,对该材料的任何形式不做要求,只要求其符合某种共识的正确,最好能够比较轻松的读懂。最后我们要求材料与题目必须正向循环起来。即材料最好贴切已有体悟,方便获得理解感受。而所有的材料阅读,最终都要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转化为身体力行的感受,最终将学习材料变为俱身认识。在某种意义上,你也可以将其视为最通常讲的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认识论的另一种描述。 很多人被困在了他的头脑之中,可怜。 不要去解决幻想出来的问题。 欲望与行动是等效的。 “把面子放掉就没有过不好的人生” 2023.07.06 我找到了以小博大的杠杆,能够撬动无限前途的要义。 那些令我不愿意做的事情额外的丑陋,我想我抓住了拖延问题的关键。还有令我沉溺那些事物,我意识到了它们的麻醉剂本质。 似乎一切作品在观看时都会诱发观众短时的,一定程度的性格变化。 2023.07.05 看实力至上主义教室,主角是一个将所有同学,包括对其有好感的异性同学,都以工具理性,以达成自己目的的手段来看待。令我困惑的一点在于,人是既有其自身的,亦有他者的,倘若他不将周遭的人类视为人类,那么其内在的他者空缺是通过什么来填补的呢?人类本就脆弱的理智又是如何维持的呢?这是个有问题的地方。不过不论如何,其自身的强大以及对他人的强硬支配,确实是个很令人着迷的疯狂设定。我收获了一些我不知道的东西 吃透规则是在一切集体社会中生活的根本前提,那些自发的或建构出来的规则。 令我困惑的地方在于,我的头脑,包括精神以及生理意义上的头脑,似乎发生了某种改变。 倘若对某项专业的学习,不能像吃饭,喝水那样成为日常的习惯,那么他必然是不可能独自支撑长久的。 被问问题是一种折磨,这是毫无疑问的。一个人继续同不停问问题的人交流,那并不代表着问问题没有问题,而是被问问题的人具有良好的甚至过分的教养,仅此而已。 很多人的问题不在于他太追求什么或太不追求什么,而在于他从来没有去追求什么。很多认为自己在追求什么的人甚至不曾仔细去端详他所追求的那东西。 我也不想做事情,我的头脑也经常混乱,思考会让我痛苦,我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见效的方法,只是不停的去查询我能提出的问题,然后看别人的回答,实践别人的回答而已。这会有效果吗?不好说。我只是做了我能做的事情。去做你能做的事情,因为你没有别的选择。 我的思维底色越来越接近社达,我的情感又开始变得冷漠,这是怎么回事?我似乎看到两点原因。 2023.07.04 是的,我感受到了,我感受到了。我感受到了一股超脱的欲念,那是超脱欲念的欲念。 2023.07.03 在交往中,对方的需要并不总是对方所需要的。 2023.07.02 我终于明白什么是手段了,工具理性是以一个主体需求作为必然前提的。 不要去做自以为有xx的那样的人,那东西根本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一同的人与经历的事件。 我并不想学习,我并不想做什么,我似乎只是憧憬着牺牲掉这条贱烂的的生命就能完成什么伟大的事业,真是可笑。 我认为我压抑了某些我不能允许的或者诱发某种心理防御的欲望,但也将所有的欲望一并的压抑了。 社会应当奖励正直的人,而不是相反。我也应当如此。 对别人释放善意自然期待着别人对自己释放善意,但请注意期待和指望是两回事。 2023.07.01 我期待能遇上一个人,然后跟她讲我在等一场风雨。 我笑了,非常非常非常开心的笑了。我成长的速度超出我想象的快。 “一颗流星自有它来去的方向,我自我有的去处” 夜静默着, 雨滴悄然落下, 溅出一片闪亮线条, 灿烂的烟花在湖面闪烁, 无声的爆鸣中, 我听到万物的欢呼。 是的,不能一直采用抑制的防御机制,它已经积攒起来了。 渴望在灾难中相拥的人们不知道他本就生活在灾难之中。 攻击、愤怒与失去欲望是一体的 挥舞的大旗下有多少披着人皮的家伙呢? 我应当自豪,我做到了 对于亲密关系而言,时空上的靠近是极其重要的 我时常忘记自己的强大 对等与体面的反击。 我感受到某种交往的一致性,即平等的对待所有人的人期待别人平等的对待,在意别人感受的人在意别人在意自己的感受。 真是不得不感慨,多一个人的交流复杂程度是十倍百倍 实现你的情绪! “我生活在妙不可言的等待中,等待随便哪种未来的到来” “你需要各种各样的技能,将来你在单位里面,你要反抗的时候,你需要各式各样的技能,语言的修辞表达,对人的交际,忍受嘈杂,忍受混乱,有组织度,不仅仅服从某种组织,还能发起某种组织度,还有英语,有外语能力,能够获得更多信息资源,能够有更多的交流渠道,有数学能力,有计算能力,有安排格式各样的物质条件,创造物质条件的能力,有物理化学的能力,有科学推演的能力,有哲学思维,有辩证法,有把握历史运行的那种辩证运动的能力。 ” “只要不当救世主,就可以避免掉90%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