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蜂巢,我想发表一下和舆论不同的意见,假定消费者和蜂巢其中都没有谎言


最近因为蜂巢开始收费,成为了大众舆论的热点。有小区已经开始组织联盟拒绝蜂巢,但是事实和动机真的如此吗?
先说消费者这边,其实大家我估计恨的不是要收费,而是恨快递不送上门,一个快递柜,算满了,靠0.5元一格的盈利,也不算是一个赢利点,而且真正超过12小时的人,估计也没几个。以前快递是可以投递到家的,但是效率大家都知道,没人在家、公司开会、等等的情况让本人无法去取件,快递员带走,明天再送,大家都试过,快递送到家的确是好事,但是现今的情况不大现实,对于自己,明天再送是小事,但是对于快递员,一天十来个,浪费十来个送不出去的件的时间,就不少了。消费者当然觉得不够人手可以去请人,但是快递费的涨幅,对于商家又是敏感的,如果这个路子走到底,就会像美国的快递(慢递),又慢,又贵。快递柜,真的就是中国特色一人让一步的结果。
消费者方面,就不得不说小区对快递柜的暧昧态度了,杭州的那个小区,其实可以代表大部分人的态度,只是他们曝光出来了。一条条大道理去塞蜂巢,然后又说不是抵制,而是想协商,不敢直接说蜂巢滚,其实他们更怕没了快递柜,收不了快递,如果两边谈崩了,估计以后快递员就在小区门口,找客户出来拿快递,客户不肯,快递员直接退件,又开始吵。
为什么快递员冒着被投诉的风险,也不肯送呢?效率,风险,还有钱。苦还是这群人。快递柜只是让他们少点苦而已。肯定又有人说,嫌累可以不做啊,唉,这个不解释,我只想说,人口红利很快就没了,到时候再看看嫌累可以不做这句话对不对。
再说说蜂巢的问题,蜂巢也解释了,他们不是为了赚5毛钱,而是为了流转率,这个就很商业了,不懂也不要紧,我先按照消费者和蜂巢都是说真话来分析。蜂巢以前是由通达系和顺丰一起创立的,通达系的主干赚钱方式比较看短期,对于一个长期无法盈利的公司,都退股的,现在大部分都是顺丰的股份,而蜂巢主要盈利是广告和收取快递员的寄存费用(消费者角度看,并非有蜂巢的财务参考),除了自家的顺丰快递员的钱是左手转右手,那简单点说,蜂巢就是顺丰在赚通达系的钱。那个杭州小区算了账,说快递柜肯定是几倍盈利的,其实他们应该没算错,但是应该忽略了维护成本,和快递柜赚的钱用来干嘛了。
为什么蜂巢一直亏损还是继续投资开呢?因为快递柜是赚钱的,但是赚的钱用来安装更多的快递柜了。
希望能看到这里的朋友,都懂了我在说什么。快递柜自然是可以不断增加,满大街都是,但是碍于成本和消费者的意愿,不可能是满大街都是的,密度不能太大,大家才不反感。小区用于违规停车的位置,都是做了快递柜,车主肯定就丫丫叫了,就是这个问题。既然快递柜的量不能无限安装,但是快递量可是越来越大的,天天下班看到路上妹子拧着几个快递回家,特别是今年疫情,零散的快递也增加了不少。当每天的快递已经饱和,比如小区这些快递柜也已经饱和的地方,又不能马上建多几个快递柜,只能提高流转率。我举个例子,早上顺丰派件放了,12小时内取件,其他快递公司还能在下午放一趟。这样才能赚更多的钱,才能在快递柜密度还没饱和的地方继续安装更多的快递柜。
我不是一个懒人,我承认我的确是比较偏向快递公司的,走去快递柜拿个快递,对于我来说,和开门下楼拿个快递的感觉是没区别的。我也不是很喜欢和人接触,甚至不喜欢接电话,所以我更喜欢去快递柜拿快递,而不是接电话,和快递员面交。
快递柜的确是妥协的进步,请不要忽视它带给我们的便利价值,东西涨价,每个人都不想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