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她终于能够安安稳稳的睡去了。《无欲的悲歌》

2023-08-12 13:26 作者:起司小梨呀  | 我要投稿

《无欲的悲歌(201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 彼得·汉德克 22个笔记 ◆ 编者前言 >> 坚定地把自己的文学创作看成是对人性的呼唤,对战争的控诉,对以恶惩恶以牙还牙的非人道毁灭方式的反思:“我在观察。我在理解。我在感受。我在回忆。我在质问。”他因此而成为“这个所谓的世界”的另类。 >> 个人的命运,即便它真的什么时候作为某种独有的东西有过发展,彻底被非人化了,连做梦的余地都没有了,并且泯灭在宗教、习俗和美好道德的礼仪中,因此,个性中几乎连一点人性的东西都不存在了。 ◆ 无欲的悲歌 >> 他祖上是斯洛文尼亚人,和当时大多数下层农民的孩子一样是私生子。这种人即便早已经性成熟,却是既没钱结婚,也没有地方过婚姻生活。 >> 很少心满意足,可不管怎么说甚是幸福;基本上心满意足了,却有点不幸福。 >> 我对他也不像对其他男人那样感到恐惧。 >> 她因为自己曾经爱过某个人,而且爱的偏偏又是这样一个人感到可笑。 >> 她的胳膊不断滑脱。这是不般配的、可笑的一对——尽管如此,她直到二十年后还在渴望能够对什么人产生类似的感情 >> 生活教会她的爱情只能固定在一个不能更换、无法替代的对象身上。 >> 生活让他感到失望,他越来越孤独。“自从了解了人,我就爱上了动物。” >> 再没有什么能伤害她了。 >> 她不寂寞,但是觉得自己像半个人,因为没有人能够与她互补。 >> 今天我什么都不愿意想,我就只想开开心心的。 >> 孤零零,孤零零,像街上的一颗石子,我是这般孤零零。 >> 她是,她变成,她一无所成。 >> 刚满周岁的女儿被放在购物袋里 >> 对孩子来说周遭就是凌晨、耳语和危险的三合一 >> 自我真是比月亮的一部分还让人感觉陌生。 >> 个人的命运就算真能够发展得与众不同,其中的个性也会被磨灭得只剩下梦里的支离破碎,被宗教、习俗和教养的规程弄得疲惫不堪,弄得个人身上几乎就看不到什么人性的东西;“个性”只是作为骂人的词而为人所知。 >> 天主教所说的尘世苦痛对她来说是陌生的,她只相信今生的幸福,这得碰运气,而她自己碰巧很不走运。 >> 她把每一本书都当做对自己生活的记录来读,在阅读中苏醒,通过阅读生平第一次袒露自我,学会谈论自己。每看一本书她都能想起更多。 >> 我不能善始善终地把事情想完,我头疼,头里面有时嗡嗡响,或是有哨声,让我没法再忍受一点点额外的噪音。” >> 她在结尾的地方给我写道,她很平静,很幸福,终于能够安安稳稳地睡去了。但是我确信事实不是这样的。

她终于能够安安稳稳的睡去了。《无欲的悲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