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时,驶入青藏高原的那个的春天
➤美丽的大西南,尤其适合春天去转转。要转就干脆转一大圈。
2021年3月底,我们一行两人在海南参加完妹妹的婚礼,就开着一辆福特F150皮卡从三亚出发,经海口坐轮渡将车子摆渡到了广东湛江。然后畅游了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在成都与更多的旅人朋友汇合后由甘孜进入西藏,一路前往拉萨后又游玩了青海和陕西,在西安结束了行程(大家各回各的城市),其中青藏高原的这一段行程怕是此生难忘。
作为这次行程的座驾,福特F150体现出了一款硬派皮卡该有的素质,带我们非常安心的完成了全程。这车在美国很畅销,可日常代步可越野,也可以完全当作工具车使唤。不过在我的认知是这是一款偏重普通旅行的皮卡。虽是四驱,但越野性能跟猛禽比是有些许差距,但只要不去攀爬,这车用于长途穿越是非常合适的。

▲在波密县时給车照了一张,其实在西部所见最多的还是丰田的陆巡和普拉多,福特F150这样的皮卡并不多见
尤其人多行李多的时候,这车毕竟空间大,尤其是后面的兜儿里能装很多东西,乘坐与驾驶都很舒服,动力充足但不爆裂,驶入一些纯越野路段也没问题。怎么说,开着这种车上路就是会比较放心,不用担心路况的问题,只是有些城区限行皮卡会稍有不便,但我们所途经的这些城市基本没有这方面的困扰,大不了就不往市中心开。

▲在四川进入西藏的检查站,我刷了健康码
去年的疫情不像今年范围大,没有遇到隔离的现象。整个行程历时31天,大家回到各自居住地已是4月底了。
我们都不是喜欢千篇一律大都会的人,因此全程尽量去贴近一些原味酱汁的小城乡。
下面我就说说这次旅程那些印象深刻或震撼人心的瞬间。
青山秀水出好粉
虽然海南的穿山公路(没开过海南穿山公路还是很值得体验一次的,尤其是喜欢攻弯的)更好玩,但环岛高速显然更快捷高效。我们选择了后者,真的是很快就到达了海口,甚至让人产生了海南也没多大的错觉。

▲三亚的日常生活有股庙会风
海口到湛江的摆渡船肚子里,过海的各种车辆永远是塞得满满的。船程两个多小时,到了广东湛江。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了。

▲过海的轮渡船
我不想那么早睡,就连夜直奔广西。
广东境内的高速灯光明亮,路途坦荡。但刚一过粤桂边界,广西一侧高速因修路,路况瞬间就不好了。高速路中间没有遮光板,对向的大车大都开着大灯,同时大雨也来了。

▲广西高速在白天时的样子
无奈只能从最近的出口下了高速,导到一个临近的酒店。下高速以后有大段的土路和乡道,远方矗立着一个十分显眼的酒店,这情景让我联想起了几年前在西班牙的自驾,情形和景象几乎一致。
但到了酒店后,我发现广西的生活气息完爆了斗牛国。
都凌晨一点多了,酒店周围还是可以看到一些休闲的人,小卖部也开着,旁边的温泉中心也在营业。其中有个陌生人还兴高采烈地指挥我停车(我起初以为他是酒店的人,然后才知道他就是逛街的人)。这些与我预想的冷清午夜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丝滑的广西早餐
转天早晨在楼下吃了个典型的广西肠粉,没有过多的停留,就接着赶路了。
广西的高速车少,开起来挺顺畅,而且公路一直都是被夹在看上去怪兮兮的群山中。路过河池市时,车子已经被泥水溅得很脏了,我决定就地洗车。

▲桂乡的原风景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洗车房的兄弟对洗车的态度真的是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即便在我说了“好歹洗洗,我急着走”之后,明知我只是过路客的老板娘还是说:“认真洗好每一辆车是我们做事的态度,你别这么着急……”

▲洗车费是40元人民币,直到我开心地发动汽车要走的时候,洗车兄弟又发现了一个瑕疵,用毛巾擦干净了……

▲河池市,我们去的洗车房附近
深受感动的我们立刻去市中心吃了螺蛳粉,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敬意。到了广西不吃螺蛳粉,就像到了德国不喝啤酒,到了新疆不吃烤肉一样,那绝不是对当地和当地人的致敬。

▲ 螺蛳粉
当然,我们不但吃了螺蛳粉,还吃了旁边的桂式烤鸭……

▲ 烤鸭上的酱像是巧克力酱,其实是广西特有的鸭血酱。灵魂幽默的是,当我把这图发给我广西的朋友后,她说“虽然北京烤鸭有名,但我还是爱吃这种广西的”,于是我看了一眼烤鸭店的店名,写着“正宗北京烤鸭”……
国际化大都市在贵州
在贵州境内我们去的是都匀和毕节两座城市。都匀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毛尖儿,而是虾酸。这个特色调料的名字莫名让我想起了电影《第九区》里的外星人。

▲《第九区》中的外星人被称为大虾

▲虾酸为调料的肥肠火锅

▲当地特色的冷酸汤

▲当地另一特色:辣椒炒鸡

▲都匀风格的水煮牛肉
我们贵州的第二站是毕节。
我第一次见识毕节人民的壮怀激烈,是在甘南地区的扎尕那。当时我们一行人住在民宿里,晚上我们在民宿门口的大炉子里生篝火看着玩。不多时就有欢腾跳跃的大妈团奔着火光而来,围着篝火转圈跳舞,还把我们都拉入了进去,还分成两组比赛对歌和拼舞。
歌舞双馨的阿姨们来自贵州毕节,她们唱的压轴歌曲是“毕节之歌”!
终于来到毕节了,进城时是夜里一点左右。这座1100万人口的大城市人气有多高呢?这只是个普通的周五,并非重大节假日,城里各个档次的酒店就已全部爆满。
找不到酒店住的我们在最后一家满员酒店大堂经理的倡议下住进了旁边的温泉中心,还按了个摩。
转天起了个大晚,中午毕节的好友带我们去吃了豆豉火锅,充满阳光与正能量的一天就应该这么启航。

▲毕节之粥

▲未开火前的豆豉火锅很像欧洲的奶酪火锅

▲沸腾的豆豉火锅颠覆了我的第一印象

▲炸酥肉

▲有一种美食信仰叫肥肠

▲ 为干饭人们准备的木桶
雄鹰翱翔的地方
我们在成都与其他来自各地的朋友们汇合,一共10人,开启进藏之旅。
大家在成都住了一晚,吃了小吃;第二天在青城山爬了爬山,吃了小吃;第三天在都江堰吃了小吃,然后就直奔甘孜地区了,踏上了闻名遐迩的317国道。

▲酸辣粉故乡的酸辣肥肠粉

▲担担面家乡的担担面

▲娇艳的鸡块,本人并不吃辣,但四川的辣不闹心

▲虽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但你想那么远干嘛啊?

▲ 厚重的肉肉

▲ 饭后甜点麻团
非常有趣的是,在进藏之前我想当然地认为进了西藏就很难吃到川菜了,所以一通猛吃。然而进入西藏以后发现绝大多数餐馆都是川菜馆。
十年前,无论走川藏,青藏,滇藏还是新藏线进入西藏,都是一种修行,而且是苦修。
以至于“一起扛过枪,一起同过窗,一起分过脏,一起进过藏”成为了“人生四大铁”。其中,进藏是压轴的一铁。
而现在进藏的路,完全是“天堑变通途”。317国道全程都是平整的柏油路,除了个别因泥石流冲刷而在修补的路段,绝大多数部分都是完好而通畅的。

▲途中硕大的休息区

▲317国道边常见的景观

▲ 国道边一个非官方的停车区
藏族朋友说,在这个季节,石渠县的山景一天一变——阳光每天灿烂的方式都不一样,赶上天气阴沉,突然降雪就又大变了面貌……
而这些情况,我们都赶上了。
石渠县也是野生动物们的天堂。雪豹,棕熊,金雕,秃鹫,岩羊和漫山露头的高原鼠兔在这里生息繁衍。而我们一路上遇到了其中的金雕,秃鹫,岩羊和高原鼠兔。

▲石渠县的路边

▲路边的高原湖泊

▲路边的山

▲路边的山山水水牛牛
如果你走川藏线进藏的话,那么高原反应最强烈的地方会是甘孜州的西部。等进入西藏境内以后,海拔反而会降下来。比如,林芝的海拔是3100米,拉萨是3650米,而甘孜地区那些必去的重要地方都是海拔4000米左右的。
我们的藏族朋友说很多当地人骑摩托车是要在公路上画S型的。我起初不相信,直到在路上看到了这样的骑手。
而我看到这样的骑手时,一点也不觉得奇怪。这并不是因为我提前有了心理预期,而是因为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好几只翱翔的雄鹰!
所以我明白,也许这些骑摩托画S字母的藏族兄弟就是想在平凡的日常道路上像雄鹰一般翱翔!

▲雄鹰出没的原野
藏地真有密码?
从甘孜进入西藏的路是一条青山绿水的路,从四川境内的德格到西藏的林芝这一带被很多旅人赞叹为“赛江南”地区。

▲过了这条河就是西藏第一个检查站了
我和朋友们一致认为,应该是江南赛这片儿才对。
如此的风貌简直就是路上那条标语的真实写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波密地区的山村

▲藏东的山村
人们都说天津,上海,青岛像欧洲,其实藏地(包括川藏,滇藏,青藏,甘南)才更像欧洲。
具体地说,藏地有一点特别像瑞士,有一点像欧洲所有国家。
藏地的风景像瑞士。黑白相间的雪山,绿色的湖泊,深沉的山林,山中四脚离地的特色木屋,都像极了瑞士,尤其是波密,林芝一带。除了自然风景,西藏小城镇的街道,建筑等人文风景也非常像瑞士,奥地利一带的山城——狭窄但有个性的街道加上穿城而过的小河。

▲然乌湖一角

▲不看文字的话,街景跟瑞士,奥地利的小镇们差不多

▲ 在这样的小镇上当然要吃火锅了
再说像欧洲所有国家的那个点。无论是西欧国家如德,法,荷比卢,还是东欧国家如波兰,捷克,匈牙利,亦或南欧,北欧各国,当你进入一座城市,乡镇或村子,绝大多数情况下,你首先能看到的都是它们的教堂(无论天主教,基督教还是东正教)。
有时当你坐火车或开车接近一个欧洲城镇时,它里面教堂的高高尖顶就已经进入你的视线了。
藏地让我找到了类似的感觉,就是当你接近一个市镇,乡村时,总会有一座藏传佛教的庙宇出现在附近。它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建筑,但不会缺席。

▲沿途一些大大小小的寺庙
这是一个集秀美,壮美和神秘于一体的地方,西藏的身上自带各种密码,但你无需尝试去解开。

▲西藏的沿途景观
可可西里
第一次知道可可西里,大约是90年代末。我还没有成年,去图书馆时在一个报告文学中看到了可可西里盗猎者的无法无天,他们使用全自动武器,猎杀藏羚羊,也杀害保护藏羚羊的工作者。各个盗猎团伙之间还常在无人区枪战火并。
多年以后再次关注可可西里时,我人已经在国外上学了,那是陆川的电影《可可西里》。一个同在海外留学的朋友跟我说,每次她在国外孤独无助,学业生活都异常艰难时,就翻出这部电影看一看……
所以这次我到了可可西里,就是两个字儿:致敬!
大家开车走219国道穿越可可西里到西宁(不是越野的那种穿越,就是普通公路驾驶)。
自驾的好处在于能随时停车,坐火车的好处在于比较舒服。哪个更好,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斟酌。
219国道和青藏铁路是平行的,互相可以看到,离得近的时候我们甚至能看到不远处火车里的乘客在嗑瓜子。
这条路上基本都是大车,工程车,私家汽车并不多见,摩托车也只能偶尔看到。四周是广袤苍茫的旷野,冻土和冰河。除了这些磅礴的另类风景,我们还看到了一些野生动物。
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呢?
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狼,流浪的藏獒。

▲可可西里随拍
到了西宁之后,我们吃了很多当地的美食,然后把皮卡找托运公司寄送回了北京。之后大家又坐火车去了西安,在西安各自飞回自己的城市了。

▲青海的一些街头美食
行程总结
三亚到拉萨的直接距离是3678公里,但由于这次行程绕路了很多省份,所以总的行程在6000公里左右。一共路过了海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五省与西藏自治区。这些地方的总人口合计近3亿人。
自驾感受:其实硬件来说中国的高速和省级公路已经修得很好了,跟欧洲的路况是差不多的,但是有些地方的司机素质实在是太差了。危险驾驶的情况并不罕见。所以大家驾驶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发现并远离问题车辆。

▲F150这一个月算圆满完成使命,这是寄送回北京时托运公司的交车标准照
这一路总结下来的事关安全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1,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尤其是不要占用应急车道。我们从三亚开到拉萨全程没有一张罚单,全靠自觉守规矩。
2,随时随地注意过往的大车,无论同向还是逆向。我们在林芝附近的山路上目睹了这样一起车祸:
一辆小车显然并不清楚对向大车转弯需要足够的半径,便去抢行,结果就被大车的后兜挤压在了路边。小车车体很受伤,所幸无人员伤亡。小车是中国最东北省份的牌照,车身上有“环游中国”的贴纸,它怕是要止步在中国最西南的自治区了。

▲车祸现场
所以提醒大家,在狭窄山路上,一定要给对向的大车留足够的空间,不要去挤去抢!
3,高原地区吸氧很重要。确切地说,吸氧一时爽,一直吸一直爽。但如果高反不是很严重,不建议一开始就吸氧,适应两天症状就会慢慢消失,但有些人可能会逐渐严重,每个人的体质和适应能力不同,但进藏后备一点便携式的氧气罐总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