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本论笔记

2022-12-24 19:31 作者:闷骚的寡王  | 我要投稿

第一节,商品是什么?

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实体、价值量)。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

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①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

②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

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

老巴尔本:“只要交换价值相等,一种商品就同另一种商品一样。交换价值相等的物是没有任何差别或区别的。”

个人理解:茶杯的使用价值不等于茶叶,但是等量的茶杯与等量的茶叶之间有相同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相等的茶杯与茶叶是没有任何差别或区别的。

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个人理解:商品体就是单个的商品,比如茶杯是商品,一个茶杯就是商品体。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人类劳动。

个人理解:比如石头,假如一个商品叫做石头,它不被任何人使用,也即没有使用价值,商品体没有量的性质,也就没有交换价值,最后每一个商品体石头只剩下一个属性,也就是劳动产品,并且是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人类开采石头,开采出这个商品体石头,这个商品体背后是开采的劳动产品,如果不对劳动行为进行分类,开采行为也不叫开采行为了,那商品体石头背后就是抽象人类劳动。

劳动产品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

商品体失去使用价值后,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

可见,使用价值或财务具有价值,只是因为抽象人类劳动对象化或物化在里面。

可能会有人这样认为,既然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那么一个人越懒,越不熟练,他的商品就越有价值,因为他制造商品需要花费的时间越多。

每一个这种单个劳动力,同别一个劳动力一样,都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只要它具有社会平均劳动力的性质,起着这种社会平均劳动力的作用,从而在商品的生产上只使用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一种商品的价值同其他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比例,就是生产前者的必要劳动时间同生产后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

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一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

因此,如果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不变商品的价值也就不变。

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比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等)

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而且不是简单地为别人,农民给封建主纳税的粮食不算商品,要成为商品,产品必须通过交换,转到把它当作使用价值使用的人的手里)

没有一个物可以是价值而不是使用物品。


资本论笔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