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声乐的秘密

2022-08-30 21:58 作者:实拍点滴生活v  | 我要投稿

颤音、混声、假声、转音这些所谓技能,其实并不是教会的,而是你自己去模仿、实践、琢磨会的,一开始你能找到,你就找到了,找不到,听再多,看再多所谓方法秘籍,也还是找不到。

五音不全,唱歌走音,找不着调,再怎么练效果也不会很大。

唱歌时你听到自己的声音,和别人听到你的声音不一样,你可能以为你唱的很投入,应该会很动听吧?录下来再按一下播放键,也许会将你从歌曲动人的故事情节中拉回到现实。

不要专注于:不用嗓子唱歌,喉头稳定之类的那些话,那都是一种意识和状态描述,目的就是让你放松。人唱歌必须会用到嗓子,只是看你如何运用气息与共鸣,让嗓子更省力。你需要专注的是:针对你的自身条件,如何把你的优点有效训练,发展,并最大化的体现。一部份人盲目崇拜技巧派,盲目练习,例如《死了都要爱》的混声多高,林俊杰的混声多高,自己也要达到,殊不知练出来的非常难听,越来越迷失自我,葬送了自己歌唱之路。

唱歌好听,是天生的,后天的学习,只是镀金。活跃在我们眼前的这些唱将,在没学过之前,各方面条件也都已经是很出色了,学习过后只能是如虎添翼。如果唱歌可以学出来,努力的人那么多,那岂不是满大街的人都可以把歌唱好啦?

2022.08.03补充

我们通常说的“大号”歌手与“小号”歌手,其实可以理解成共鸣与动态的大小,共鸣的大小,也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说韩磊的共鸣宽阔雄伟,那是天生的,后天训练只会让他更扎实、甚至更大一些。但是你若让方大同去付出多么努力的共鸣训练,也不可能练成韩磊那样,但是韩磊唱R&B,也不能跟方大同较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主张找到自己的优势,并针对自己的优势去训练,才是最合适的。

老师的话要听,偶像的歌声也可以研究,但是最最靠谱的老师,就是录音。自己听自己的录音,自己找自己的问题。因为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比你还了解你是怎么唱出来这些歌声的了,你唱出这些歌声的时候,你的各个器官是如何配合和启动的,只有你最了解。你的高音够不够稳,音准够不够准,气息够不够稳,情绪够不够到位,咬字够不够好听等等,老师听出来问题,可以告诉你,但是具体怎么做,还是要你自己去悟。比如说嘴巴打开一点,老师认为的打开,和你认为的打开,是不是一样?每个人腔体不一,打开多少算是打开?或者老师打开可以唱好,但是不一定适合你?比如让你腹部用力支撑高音,老师认为的支撑力,和你认为的支撑力,有没有差别?所以,这些问题,都要你自己在录音中去找出原因,然后改变,改变后再录,一直录到你认为满意,那么恭喜你,你也学会并掌握了。

2022.08.04补充

歌唱中的气息,与肺活量关系不大,与如何有效控制有关。所以并不是说,你对气的吞吐量大,就是气息好。如何控制,如何节省气息以达到目标效果,才是上策。林志炫能唱28秒的长音,他自己也说他与普通人的肺活量一样,只是他能用更少的气去达到目标。如何用更少的气完成目标,就是多方面的配合了,腹部的支撑控制气流,共鸣腔体的运用达到声音效果,这两点少不了。

2022.08.05补充

(回答评论区里的一个好问题)

音乐学院存在的重要意义,就是将优秀的具有音乐才能的人聚集到一起,提供专业学习,并提供一个积极良性的氛围,然后,为国家和社会和音乐界培养提拔音乐人才。当然,教书育人肯定是宗旨,只是,基础水平达不到的人,也根本考不上优质的音乐学院。我们有没有见过一位五音不全,节奏不准的人考进国立音乐学院的?我敢说没有(走后门的除外),因为能考进音乐学院,最低标准也要乐理、节奏、音准、作品演唱这些方面要及格,而能及格的人,也算是具有最基本的培养条件的人。最后,音乐学院的目的,是让优秀的人更优秀,让更优秀的人发光,而不是让“不会”的人“会”。所以,音乐学院的广告大多是:“我院培养出著名歌星、歌唱家:某某、某某某。而不是:“有500名五音不全的学员,经我院学习后,五音全准了。”


声乐的秘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