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佳肴如杂文(一)

2021-05-10 01:10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艺术的品类不断增多,该有个好的欣赏视野,杂文是最好的欣赏窗口。


我始终将桑塔格的文章看作杂文。如果你让我去看专业的艺术欣赏文章,我多半头疼(我相信大多数读者也是),不是他们写的不对,而是欣赏艺术是一种精神分泌的行为,它一点点地分泌,可能是这点,也可能是那点,你不能像做压缩饼干让人吸收艺术(那成了喂猪);也不能拿起手术刀解剖人家,解剖出肠子肚子,读者就能欣赏到美了吗?


我期望自己的杂文能带给读者思维与情感。这是一种与人交流的高效手段,去掉日常琐事……聊些能见底的东西。比如,喜欢一部电影,不必非得翻模板,写电影主题是什么,镜头,光线,人物,别人的评价。自己怎么喜欢,想到了什么,写出来就行。对于读者,我期望的不是评价标准的交流,而是对方的感受与思绪。


杂文的情感要比诗词更自由些,毕竟你可以写的多,心情粘稠,稀碎,干净,利索,想怎么写怎么写,抓起什么来写,都是情感。


杂文是极好的文体,这不是说其他文体就不行。我很喜欢陈忠实的《白鹿原》,这本小说写得实在好,我自愧不如,自己爱写杂文,实际是凝练不成人家那样子。不知道自己得抽多少雪茄(陈老好这口),走多少人生路,才能有他的文笔。在这之前,先写杂文。


杂文不一定要带有教化的功能,至少可以不那么明显。笔者写了不少教化气息浓厚的文章,纯属能力有限,不是有意如此。


两年前我很喜欢意识流,觉得思绪奔涌,简直如一种炫技。意识流像是直接把脑壳子掰开,让你看大脑的沟壑。它真实,但你看多了会腻,想发展这种文体,就得雕琢文字,但雕琢,就与意识流本身相悖了。杂文算是一种较浅的意识流,最起码你能读出思维过程。有思维过程,阅读会有愉悦感,跳跃性强,可能激发你的思绪,也可能让人失去耐心。国内外的意识流差距很大,国外有文学运动,发展出意识流,探究文本文字比如乔伊斯,回到国内……大家没意识流,孔孟在脑子里,太难甩开。


国内杂文最大的障碍也在孔孟。鲁迅除了骂人,就是在骂孔孟,最后也没走出来。我们文化深厚,但流传时常断代,慢慢陈腐,这片土壤中的厚积薄发者太少。杂文想冲破阴霾,毒圈,也就是脱离教化,转向视野,角度,情感,一切可名状,不可名状之物。这些诗也可以做到,为什么不写诗呢?诗凝练,凝练伤神;杂文宽厚,养人。



佳肴如杂文(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