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神女劈观》文本赏析

2022-01-12 16:07 作者:入微出神  | 我要投稿

本文是看完原神PV《神女劈观》后有感而发的,相信欣赏完PV后的大家也和我一样久久不能释怀。这几天自己也反复看过很多次,总感觉自己身体中有一种来自血脉的共鸣。这种情感是全方位的,渗透在方方面面。然而自己能力和精力有限,只能通过文字这一传统的方式表达。但我认为这也是很合适的方式。

PV的评论区里已有大佬指出,《神女劈观》可能取材于干宝《搜神记》的《李寄斩蛇》。看到此评论之后,我就去看了《李寄斩蛇》的原文,发现确实如此,大家也可以去看看。《李寄斩蛇》的大意是:从前有一条为祸四方的大蛇,好吃童女,地方官员惧怕它,四处寻访童女供奉给它,然后一位名叫李寄的少女不顾父母反对,主动前往,寻得宝剑和咬蛇犬,随后斩杀大蛇。两者确实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也有些许不同。另外,大家要区分一下,在游戏里,《神女劈观》是改编自申鹤的真实经历,而不是申鹤真实经历的复现。

《神女劈观》中的前三字很好理解,但观字个人看来很难理解。我查阅各种字典,都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通常来讲,这里的观作四声,应该是建筑物或者道教的庙宇的意思。但显然很难说得通。但综合各方面资料,我个人得出了两个解释:第一个比较牵强但还算有点道理;第二个我认为是符合本义的。

第一个解释是:这里的观可能作一声,是认识和看法的意思(古汉语也有这个意思,如《后汉书文苑传》中的“左右莫不该观”)。这个观点需要结合《李寄斩蛇》来解释。在《李寄斩蛇》中,李寄仅以一幼女之力斩杀整个地方都恐惧的大蛇,并且在斩杀大蛇之后说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你们这些人胆小怕事,被大蛇吃掉,实在是令人痛心啊!)”这说明大蛇本身并不可怕,人们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罢了。而在《神女劈观》中同样如此,小神女也是以幼女之力杀死了全村人都害怕的魔神。这也同样说明,魔神本身并不可怕,人们恐惧的还是恐惧本身。所以神女劈观劈的就是人们心中对恐惧已形成的枷锁和束缚,也就是这里的“观”。

第二个解释是:观就是道教的庙宇或祭台的意思。前者也需要结合《李寄斩蛇》来理解。《李寄斩蛇》中写道:“至八月朝,便诣庙中坐,怀剑将犬”,说明李寄是到了庙里,但具体不知道是佛教的庙宇还是道教的庙宇。而观是一般特指道教的庙宇,所以这里推测是道教的庙宇。所以神女劈观劈的就是这里的庙宇。而查阅古汉语字典得知,观有堆集尸体而成冢的意思。接着联想到祭台上供奉的是与尸体无异的童男童女,故观可引申为祭台的意思,所以神女劈观劈的就是祭台。

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理解,并不靠谱,还是等官方的设计PV出来再一看究竟。

开头一声可叹直接奠定了PV基调,结合画面音乐,一股悲凉深沉的氛围迎面而来。第一句秋鸿折单复难双喻指申鹤母亲去世。秋鸿即秋天的鸿雁,是古诗文中经典的象征离别和伤感的意向。秋在古诗文中通常表示悲苦,所谓伤春悲秋,而鸿雁指代书信,表示离别。苏轼著有“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折单复难双指人死不能复生,又增伤感之意。

第二句痴人痴怨恨迷狂应指申鹤父亲无法接受爱妻的离去而走火入魔,召唤出魔神,又受魔神蛊惑认为申鹤是不祥之物,是害死爱妻的元凶,而将申鹤丢弃在山洞中,但最后却因现实而清醒后,后悔不已最后自缢。痴人就是指申鹤父亲,痴怨即指因走火入魔而召唤出魔神后对申鹤而产生的恨。恨迷狂中,恨应该是后悔的意思,申鹤的父亲最后说自己昏了头;迷狂则应该指申鹤父亲因爱妻之死而陷入癫狂。

前二句实际上还是现实的内容,并不是《神女劈观》,后面才是改编后的《神女劈观》的内容

第三句只因那邪牲祭伏定祸殃即指需向魔神供奉童男童女才能保得村子平安。祭即祭祀,向魔神供奉童男童女,祸殃即灾祸。第四句若非巾帼拔剑人皆命丧即指小神女挺身而出,毅然向邪神拔剑,最后拯救村子。巾帼本义是妇女盖发用的头巾,《晋书宣武纪》:“亮数挑战,帝不出,因遗帝巾帼妇人之饰”讲的就是诸葛亮用妇人的头巾来激司马懿的将。巾帼后用来指代女子,尤其是受人尊敬的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一句流传至今。

第四句凡缘朦朦仙缘滔讲明小神女尘缘暂断,而与仙有缘。朦朦即迷离迷糊的样子,这里引申来讲就是即将竭尽,但没有完全断绝,也呼应了后文神女重返人间。滔即大水弥漫,王充《论衡吉验》:“洪水滔天,蛇龙危害”。今有成语罪恶滔天。此滔应是引申义,是很多,连绵不绝的意思。我们常说滔滔不绝,这里的意思与之相近。

第五句天伦散去绛府邀指小神女人世间的羁绊已断,仙人收养小神女。此举暗指申鹤父母离去,而她也无兄弟姐妹,世间已无牵挂,从而归入仙门。天伦本指兄弟,兄先弟后是天然的伦次。《榖梁传隐公元年》:“兄弟,天伦也”。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会桃李之芬芳,序天伦之乐事。”天伦后用来指代亲属关系,天伦之乐也不仅指兄弟间的乐趣,也泛指家庭亲属间的乐趣。绛府即仙宫,仙人居住之地。

第六句朱丝缚绝烂柯樵指小神女在山中修仙不知岁月,时光荏苒,已成为人们口中的仙人。朱即红色,丝就是丝绳,朱丝就是红绳。做过任务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红绳是用来压制申鹤魔性的。朱丝缚绝应该是指申鹤魔性已被控制,但结合剧情我认为也可指申鹤的人性也被压制。至于烂柯樵,背过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同学应该都知道,这是九年义务教育必备的古诗文名篇。”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更是刻进DNA里的记忆。而且用典烂柯樵也十分巧妙,不仅押韵,而且很符合剧情。烂柯樵讲的是晋人王质上山砍柴,偶遇两个仙人下棋,然后驻足观看,结果一看外界已过去百年,等他回到村子时,村子已经破烂,物是人非。此典故呼应了申鹤下山回村的剧情。

第七句雪泥鸿迹遥指往事的痕迹若隐若现,忽明忽暗。本句应是化用成语雪泥鸿爪,雪泥鸿爪出自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表示往事遗留下的痕迹,放在剧情中即指申鹤的尘缘。而这里用遥来形容,值得回味。遥并非无,也不是断,虽然遥远不可及,但可以看到,可以感知到,再结合剧情,申鹤本就要回归璃月港,所以暗指申鹤再续尘缘,回归世间。

第八句鹤归不见昔华表指申鹤下山回到村子,发现物是人非。此句化用典故鹤归华表,陶潜《搜神后记》卷一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离家,千年后化作白鹤回到故乡,停在城门华表柱上,口吐人语,感叹城郭如故,人民已非。华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常建在宫殿前。华表现在也有,人民大会堂前的两个大柱子就是华表。鹤归华表常比喻久别重逢,感概万千,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同样这里的用典也十分巧妙,押韵的同时兼顾情节的对应。申鹤归乡时一定也是鹤归华表吧。

第九句蛛丝枉结魂幡飘表明村子已经破败,只有招魂的魂幡还在风中飘荡。魂幡指申鹤的双亲已经亡故。第十句因果红尘渺渺烟消自不用多说。

对于曲高未必人不识,自有知音和清词一句,我只能说一切尽在不言中。红缨列列剑流星即指申鹤和爷共同抗敌,直指怒潮洗海清化用海晏河清,指打败敌人,荡得四海太平。个人感觉这四句已经道尽了米哈游的心声,所有的话都在这四句里,大家可以细细品品味。对此,我只想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段来表达我的情感:“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唯见江心秋月白。“

接着,彼时鹤归,茫茫天地无依靠,孤身离去;今日再会,新朋旧友做满堂,共聚此时二句不仅是游戏里申鹤真实的写照,更有点讽刺现实的味道。《原神》在国内是真的孤独,而不知何时我们也能像游戏里那样共聚此时?

《神女劈观》文本赏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