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形成五虎乱战场面,竞赛来到下半场,谁会是赢家?
7月初,造车新势力纷纷公布6月份销量及上半年销量,其中的看点还是有不少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各大造车新势力的整体表现。

网络上流传的造车新势力榜单基本上是有两个,一个把广汽埃安算进来了,另一个是没有算上广汽埃安的。毫无疑问啊,这个有广汽埃安的榜单第一名就是广汽埃安,实际上,广汽埃安把自己归到造车新势力里是很没有道理的,有点降维打击的意思,其实广汽埃安本来就是传统造车势力,经营模式和技术方面和造车新势力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将广汽埃安归于造车新势力是没有道理的。广汽埃安6月份销量达到24109辆,同比大涨182%。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达100251辆,同比增长134%。

本篇文章造车新势力榜单里我们是把广汽埃安给排除掉的,造车新势力就只和造车新势力自己玩,传统车企就别凑合了,否则比亚迪也说自己是造车新势力,还不一个打十个了!
5月份因为各方面的影响,整体销量数据非常惨淡,但是到了6月份,各大车企的销量纷纷回暖,造车新势力的销量表现整体是非常出色的,有5家的销量是过万的。具体来看,小鹏汽车是6月份销量冠军,紧随其后的是哪吒汽车,理想汽车位居第三,蔚来汽车、零跑汽车分别是第四、第五位,然后是AITO和极氪。
6月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一名是小鹏汽车,小鹏汽车6月共交付15,295台,同比增长133%。今年1-6月小鹏汽车累计交付68,983台,拿下新势力半年度销冠。小鹏汽车上半年的累计交付量是去年同期的2.2倍,接近7万台,今年10万台肯定是毫无压力了,此外,小鹏G9也将在8月启动预订,并于9月正式上市,后期的增长势头更足了,年销15万台也不是没有可能。

6月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二名是哪吒汽车,哪吒汽车6月共交付13157台,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6%,环比增长20%,实现连续24个月同比增长。今年上半年哪吒汽车累计销量63131辆,同比增长199%。哪吒汽车在造车新势力里中的增长势头非常强劲,市场潜力非常强, 定位“运动型智享轿跑”的哪吒S·耀将在2022年第四季度上市,相信这款车上市后会推动哪吒汽车销量进一步增长,支撑品牌向新向上发展。

6月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三名是理想汽车,理想汽车6月共交付13024辆,同比2021年6月增长68.9%。今年1-6月,理想汽车共交付60403辆。目前理想汽车在售只有理想ONE一款车型,但是6月21日理想L9已经发布了,将于8月份交付。新车开启预订后非常火爆,预订的订单太多了,把官网服务器都挤爆了。理想L9于8月份交付,理想汽车到时候会有明显的销量增长。

6月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四名是蔚来汽车,蔚来汽车6月份共交付12961台,今年1-6鱼粉,蔚来汽车共交付50827台。蔚来汽车的供应链在之前受到较大的冲击,销量下滑严重,但随着供应链和整车生产的全面恢复,6月份的销量已经步上了正轨。下半年的交付应该会有非常可观的好转,今年销量超过10万辆应该问题不大。

6月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五名是零跑汽车,零跑汽车6月份交付11259辆,为历史新高,上半年累计交付量为51994台,同比增长超265%。零跑汽车最近一年的市场表现非常亮眼,已经连续14个月同比增长超200%,同比增速位居造车新势力首位。值得一提的是,2022重庆车展开幕当天,零跑汽车展台疑似因质量问题遭遇车主维权,质量是车企的生命线,如果质量不行,再好的市场表现也是空中楼阁,转眼就会倒塌,希望零跑汽车能够加强汽车质量的控制。

6月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六名是AITO品牌,AITO品牌由华为深度参与研发设计,6月份共交付7021辆,当月新增大定10685辆,3-5月,AITO品牌交付量达到11296台,仅用87天实现交付量破万,3-6月共交付18317辆,这样的增长势头非常凶猛,按照这个趋势,7月份AITO品牌的销量有望突破10000台,对于一个今年3月份才开始交付的造车新势力来说,这样的市场表现确实非常亮眼。此外,AITO的第二款车型问界M7豪华智慧大型电动 SUV 也在7月4日下午在华为nova10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夏季发布会上正式发布,相信随着下半年问界M7的正式交付,AITO品牌的销量还有一次大的飞跃。

6月份造车新势力销量榜单第七名是极氪汽车,极氪001六月交付量4302辆,今年上半年累计交付19010辆,距离7万辆的交车目标差距甚大,估计完成的可能性不大。极氪001算是虎头蛇尾了,刚亮相的时候风头很猛,上市后表现很一般。极氪将于下半年推出MPV车型极氪002,希望新车在营销方面能推陈出新,质量方面能严格把控,取得好成绩。

一些市场表现不佳的新势力没有公布销量,销量表现肯定是要比极氪汽车都差不少,我们就不重点关注这些车企。综合来看,造车新势力从“蔚小理”三强争霸格局到“小哪理蔚零”五虎乱战场面,AITO品牌虎视眈眈,极氪汽车蓄势待发,造车新势力的竞争还在进一步加剧,市场两极分化严重,一些边缘化的品牌退场的风险增加,新势力的竞赛已经来到了下半场,掉队的车企可能不会再有赶上的机会了。造车新势力中谁会是这场竞赛最后的赢家?谁能拿到新能源未来的船票呢?让我们保持关注,相信答案很快就会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