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3与灵感碳王-天作之合

上期以一套顶配套胶测评了灵感碳王,感受还是很不错的,但是蝴蝶的套胶有时候会掩盖底板本身存在的问题,所以这期我换一套中端的套胶来再次感受一下灵感碳王的性能。

关于底板的尾标版本、手柄、外观等等,上一期已经详细讲过,这次在讲性能之前主要说说会不会拉丝这个问题。斯帝卡拉丝的传统可谓由来以久,我也怕拉丝,撕胶皮的时候比较慢,确实连细微的木屑都没有,不过也不能就凭换一次胶皮表现好,就说斯帝卡彻底不拉丝,只能说还是有改进的。我刷胶水习惯胶皮三次无机,底板两次无机,粘的还是比较牢的,之前蝴蝶的vis和林a都有试过至少有一点点很细小的木屑带下来,这次我手上这个灵感碳王防拉丝处理的还是很到位的。


在正手攻球方面,狂飙3的特点和这块底板的特点加在一起,让攻球显得更加吃发力,小力量下击球感略闷,出球速度进一步下降,需要给一点发力球速才有明显的提升,但是打透之后的那种脆弹的反馈又让攻球感受好了很多,所以其实如果配狂飙3的话,攻球的手感是不如蝴蝶那些外置底板那么舒服的。
在狂飙3的加持下,正手拉球的感受是最好的,发力之后狂飙海绵和底板形变的共同作用,让整个拉球的力量感显得比较突出,其实打透之后拉球的放大感非常像以前S码或者T码vis拉球的感觉,复刻了vis那种啪一下打透纤维之后的爆发力感受,让人想起还没做软的vis。但是换了狂飙3之后,发力拉球的弧线明显更高更长,反而需要更多往前的压板,一开始我很容易拉球出界。而且发力之后虽然很爽,另一方面来说,对发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打起来挺累的。
反手方面,G09C比D05在速度和力量上都下降了,所以打起来也挺吃发力的,无论攻球还是拉球,稳定性是增加了,但是打起来费力,并且出球的质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主要是中性球没贴D05的时候那么好,发力之后G09C的威力还是可以的。
台内控球和防守方面,由于底板吃球的特性以及粘性套胶特点,台内控球的柔和程度可以与内置底板媲美,控球的容错空间大,可是手感没之前那套配置那么清晰,控球手感也有点闷。防守的感受要比之前更好,主要是缓冲的时间要比之前长一点,对面来球的冲击能很好的被套胶和底板顶住,我个人是偏向于喜欢有缓冲感的防守感受。

灵感碳王是为王曼昱精心打造的,早些时候刘诗雯在打商业赛的时候就开始使用,可见对于正手狂飙3的兼容性非常高。我这次换的狂飙3+G09C和之前的D09C+D05相比,有两个很突出的区别,1.狂飙3和G09C出球不够凌厉,两款粘性套胶的组合在灵感碳王打起来进一步强调中远台的弧圈性能,弱化了快攻的表现。所以在近台反而不怎么发挥出外置底板球速快的优势,拉开中远台两面抡反而更强势。击球质量突出力量而减弱速度,如果说D09C+D05在这块底板的感受是反手好打过正手,那么狂飙3和G09C就是正手比反手好打。2.狂飙3和G09C更稳定,由于两面都是粘套,手感厚重,并且弧线也不错,上台率更高,发力之后自己也能控制得住,但是这样的特性也更耗费体力,比较吃发力。
文章最后我想谈谈如何以看待测评,首先我想说的是,测评一定有局限性,比如受品牌委托、自身经商需求、个人水平、品牌影响力、产品质量、市场口碑等等。很同意聂冲乒乓说的,无论你说好的方面还是不好的方面,其实都会有人持反对意见,觉得收钱吹性能或者讨厌品牌无脑黑。但是我觉得这很正常,像聂冲哥这种省运会单打冠军的测评、某57、某甘、某体育、某胡测、某砖家、某拍侠、我等等水平不一的测评都有,大家的需求和喜好、习惯等等都不一样。比如我喜欢底劲好,容错率高的器材,因为我喜欢发力,但是动作不紧凑,水平也很一般,所以这一年多打的最多的就是968、张本智和alc、奥恰洛夫alc,能抡,能稳就够了,其他的没啥关系。多看不同个体的测评,求同存异,能更真实的反映出器材的特点,无论是吹也好黑也好,都至少说明可能存在这些特点,你自己有可能感受得到。不管别人的测评多么贴合你的需求,也都没有自己去感受来的真实,哪怕我自己都常常优先参考我写过的测评,来分析我没打过的底板可能会是什么感受。这也是我自己花钱买器材,并写测评的初衷,更多是给自己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