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的瑞典山猫重型装甲车,买家没来得及收货,就被德国占领了
瑞典AB Landsverk公司在上世纪30年代后期,在以往三轴装甲车的经验基础上,自行研制了一款4×4重型装甲车,也就是Pansarbil m / 39,或者称它为山猫装甲车。

山猫装甲车采用了一些成熟的车辆技术,特意强化了车辆的动力和机动性,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双向驾驶系统,一台140马力的Scania-Vabis汽油发动机安装在车体的中部左侧位置,采用四档变速箱,因为结构布置比较特别,它的变速箱比较复杂,并且动力传输损失比一般的要大。尽管只是双轴四轮,不过它的机动性仍然能够满足,并且转弯半径更小。
车辆的装甲采用焊接结构,虽然整体厚度不高,但引入了全面倾斜布置的设计,车体正面装甲最厚为18毫米,倾斜角度较大,车体侧面也有多面拼接构成的倾斜装甲,装甲最薄处8毫米。

装甲车安装了一座小型旋转炮塔,它源自于L-60的炮塔,并且因为首个购买客户为丹麦,设计师调整了炮塔,以容纳丹麦的无线电设备。炮塔内安装了一门丹麦麦德森20毫米机炮,以及一挺8毫米轻机枪,在车体的前后还各安装一挺8毫米机枪。
山猫装甲车重7.8吨,长5.1米,宽2.28米,高2.2米,最大行驶速度70千米,最大行程200千米,车组成员为6人,分别为正副驾驶员、车长、炮手和3名机枪手。

该车最初向瑞典军方展示,不过瑞典军方并不感兴趣,反倒是丹麦发出了18辆的首批购买合同,这也是为什么武器和电台都采用丹麦产品。在1938年4月时,第一批三辆装甲车运抵丹麦并完成部署,不过第二批还没有来得及交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军入侵了丹麦,导致第二批15辆订单没有及时运抵丹麦,瑞典随即取消了出售,并自行购买了这些装甲车用来补充军队,它们被装备在侦察部队,参与定期演习任务。
除了“截胡”这15辆,瑞典陆军还在二战期间分两批总共增加了30辆的订单,AB Landsverk公司一时无法处理这些订单,于是沃尔沃也加入了生产。

瑞典自行订购的山猫装甲车区别在于采用了博福斯20毫米机炮,发动机采用145马力的沃尔沃汽油发动机,整体上性能没什么大变化,这只是单纯的用国产零部件替代而已。
瑞典装备的这些山猫装甲车并没有参与实战,也只服役到1943年,在1956年出售了13辆给多米尼加共和国,可能是封存的装甲车。

作为一辆重型4×4装甲车,该车在二战前期并不落后,不过4×4的底盘虽然赋予了它优秀的公路机动性,但是过大的轴距对它的越野性能产生了负面影响,并且4轮的单位压力更大,在二战后期重型轮式装甲车开始往6轮、8轮发展,4轮一般作为紧凑型的轻型装甲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