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DF9冲高30周年]与DF9首席车掌张忠英师傅茶话记

2022-08-08 21:40 作者:vkskd  | 我要投稿

前情提要:

在1992年,东风9(下文简称DF9)在北京环铁进行冲高实验

速度达到170KMH,成为中国当时最快的铁路机车

实验产两台机车均驰骋于广深线,2011年计划进入铁博,由于谈判失败而全部拆卸

如火如荼的冲高试验(图源霍老师Shyrs)

时隔三十年,笔者与朋友受China Railway Story站长葡萄(UP主:小葡萄看火车)邀请

同佛山资深铁道迷霍老师(UP主:Shyrs)一同前往广州机务段与张忠英师傅喝下午茶

(China Railway Story官方网站:https://www.chinarailstory.com/)

我们致力于宣传中国的经典铁道文化

张师傅于下午一点乘着自动轮椅到广机门口接待众人一行

绕过电力机车中修库,我们便到达了张师傅的小房间(父亲传下)

浓厚的复古气息扑面而来

而门口外的二股道,便是当年DF9 0002被拆卸的地方

张师傅的办公桌是一张有70年历史的缝纫机
2011年,在广州机务段被拆卸的DF9 0002

2022年,DF9被拆卸的位置已经停满车辆(且加装了不明意义的顶棚)

待资深车迷小蔡与霍老师前来后

张师傅为我们准备了高品质的绿茶,而霍老师捣鼓着老式索尼电视机准备为各位呈现一些自摄的作品

上面的空调完全是由张师傅自己安装的
霍老师的自摄作品

霍老师和小蔡(圈名风子)很早就已经认识张师傅

张师傅对待火车迷热情友好,且本人非常感激霍老师和火车仔(非人狂想屋)留下了关于DF9冲高的宝贵影像记录

在曾经的机务段还对外开放时,风子会时不时来参观机务段,而张师傅喜欢在段内散步

久而久之见得多了,风子就开始和张师傅搭话,从而结识多年

霍老师等老车迷同笔者一样,对动车高铁的兴趣微乎其微,更钟爱中国的老火车

二十年前,老车迷们通常在海子网上发布车迷活动

在那时,无论你来自哪里,做什么工作,用什么相机

只要你喜欢火车便可一起聚会交友

曾经的每一列火车都具有特色,而现在的车迷眼前一片绿,只能将注意力转移到牵引机车的车号,和列尾是否为轨检上。在圈内,甚至还能遭到各项鄙视链的铁拳伺候

这实在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一.想了解张师傅的生平背景

由于父亲是火车司机(KD7),从50年代出生起,他便一直居住在广州机务段内

而父亲每次准备执勤时,张师傅非常积极地为父亲送饭。

因为恰好可登上蒸汽机车体验三角线的换向运转,待换向结束回库后,便可以满足地回家

由于恰逢那时,张师傅小学五年级便离开了学校,父亲退休后便在15岁那年继承了父亲的工作

在那时成为了人人羡慕的机车乘务员,驾驶蒸汽机车一晃就是八年

(晚上我们与张师傅共进晚餐时见到了他非常美好的家人们)

张师傅的妻子非常优雅,非常支持丈夫的铁道事业

女儿从小也为张师傅送饭,之后于广州机务段大楼任职列车乘务员的签派操作

目前孙女已经上了小学(刚刚参加完黄埔军校的夏令营)

而张师傅为中国铁道事业奋斗四十年后于55岁退休,退休金数额可观

2002年荣获广铁安全运行奖,认识广机的众多员工和铁科院的若干学者人士

因为钟爱机械(机车制动机“业余爱好者”),会修理空调等家电,也会捡取段内废弃的工业废品收集&贩卖

张师傅自我调侃道:曾经开着中国最快的准高机车,如今且沦落到捡废品

笔者想到 “其实许多退役的运动员们,科学家们也正是如此吧”

真希望国家,或者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人群

张师傅的90s

喝茶时,张师傅向我们分享了由父亲留下的饭盒

这一个产自民国25年(1936年)的饭盒目前仍旧坚挺有形

在蒸汽机车时代,张师傅将该饭盒放在垫板上,钩入锅炉烧饭

一段时间后,便用钩子将其钩出后待冷却即可享用美味(也可以在蒸汽机车内蒸饭)

而在六十年代大JI HUANG发生时,大家都开始蒸饭,因为水分较多,米饭颗粒饱满

那时候便可以将饭盒放进盒子中,放置在蒸汽机车的蒸汽管位置用蒸汽滋熟

米饭与蒸汽机车在那时则为安全感的来源

祖传饭盒

在父亲跑广九的时代,亲戚或广州的局内员工通常会拜托师傅从香港带一些产品

大的不好带,小的便藏在这个饭盒里面带回广州

张师傅感慨:国产质量,还真是以前的产品好


二.是如何了解DF9冲高这项神秘工程的?

九十年代初,张师傅有一天和父亲吵架,一气之下跑出家门并在段内散步

在局内大楼里,局方上级告诉他:目前机务段司机少,有趟前往资阳的新车回送任务,派给张师傅

人车主任又说道:车还没有那么快去成都,现在正好有一个特殊车次,那位司机对DF4的操作不熟,张师傅先去替一下吧

在那个宁静的夜晚,不明真相的张师傅驾驶着DF4往石滩方向前去

抵达位置后挂上了一辆轨检车,而之后的任务则是拉出DF4最高速,并在石滩桥上紧急停车

张师傅照做了,但是疑惑不解为何会有这样的任务,便询问了局方知情人士

知情人士正是铁道部铁科院桥梁工程师,他透露道:中国铁道部正在研制一台机车,准备冲上准高 160KMH的时速

而且特别的是,他们只要广州机务段的司机来进行这项冲高试验

而这台试验车的0001号目前正在郑州机务段


过了若干天,张师傅将回送任务接下。抵达成都后,继续前往资阳接资阳厂新车回送广州

在离开资阳前,张师傅由于对这项神秘工程非常感兴趣,在资阳厂拨打了李国强(戚墅堰所长)的电话,打听准高速机车的具体信息

张师傅听完后也产生了一个秘密的点子:个人申请不再回到广州,只固定在成都-资阳区间做承接广州局新车的任务(在成都交其他乘务员回送到广州)

由于准高速机车拥有更高的供油指标,乘务组的执勤时间会缩短且待遇更豪华

他希望在其他广局司机在知道这项秘密工程之前提前争取到DF9首发司机的名额

通过戚墅堰方面的介绍和其父亲和自己在广局的丰富人脉的帮助之下,张师傅不仅成功争取到了首发司机的名额,而且被指定为冲高试验的车掌司机

在广局司机们知道这件事之后便开始了内卷竞争,殊不知,张师傅已经稳稳拿下了这个独特的位置。当然这个位置也是冒有生命危险的

张师傅的司机生涯高光(图源非人狂想屋)

三.能够透露一些在实验期间的细节和轶事吗

这项冲高实验是一个艰苦且较为缓慢,但是充满严谨的过程

虽是充斥着风险的实验,不过那时候铁科院的同志们仍然保持与现在人不同的精神面貌

冲高实验的周期长达三个月,到该周期的最后一天才正式冲高

机车的速度并不是一开始就将速度提至最高,而是阶梯式上升

例如:40-45-50-55-60....在北京环铁跑了许多圈数

与视频中一样,有许多的同志们在沿线把守,当然视频里没提到的便是那些阻止牧民牲畜侵限的安保同志们

细心的朋友们可能会在视频里发现,张师傅的DF9在高速运行时撞死了一只山羊

但是实际上是有工作人员在专门管这个问题的

张师傅现场绘制环铁俯视平面构造并讲解
笔者绘制的的简易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环铁的圆弧内,有一条曲线半径更小的股道

张师傅最具风险的项目则是以160KMH的高速冲进该股道,以测试可动心道岔的可靠性

可是那时候的道岔部分仍然使用木枕轨(上图黄色部分为木枕轨)

视频中呈现的道岔情况(图源霍老师Shyrs)

张师傅分享DF9在进入该道岔时,车直接沉了下去(如同飞机降落时经历风切变)

回到混凝土枕轨时,车一下子抬起来,且速度表直接掉3KMH

过程虽然短,但是惊心动魄

同时在测试期间,北京正在刮东南风,而这对于列车的运行速度有明显的影响

有一则轶事是: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的爆炸震惊全世界

而张师傅等登车人员前往北京前,也有记者为他们拍下照片

待张师傅实验成功凯旋广州后

才明白记者为他照下的照片是可能准备登上报纸的遗照


四.在担任DF9教员司机后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

1995年前后,广州-深圳全区间都产生了非常大的改变

张师傅在周末期间,也会教导新来的司机驾驶DF9

由于DF9仅仅只有两台,且局内给予的指标高

对于张师傅来说,DF9就像自己的私人爱车一样

但是他也倾尽心血去保养自己的爱车,这是局方都难以做到的事

上级只会认为DF9只是一台试验车而已,消失只是早晚的事

张师傅为大家讲解广州城内的线路变迁

虽然DF9只有两台车,每一台车是不是都有自己的特性呢?

是的,这些车就像人一样,虽然车型相同,但是总会在制动性能和可操作性上有一些细微的差距。因此驾驶DF9的那段时间便是张师傅最快乐的时光

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一台DF9正在扣修期间发现了一起整车接地的故障

但是厂家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张师傅在旁边提建议,厂方人员不听

而张师傅不信他们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因为他们不想修(因为是实验车而已)

张师傅便当场叫他们回去吃饭,自己一人留下开始修理

接近0点,张师傅的妻女都很着急(失联),便一路找到车间

最终张师傅靠着修理空调的实操经验和理论知识,发现了问题所在并将该车修复成功

由于这件事,成功避免了DF9提前消失在大众视野里的风险,更是保住了自己的爱车

后来,张师傅也成为了DF11的第一位驾驶者

P.S.在那时,广铁的司机们为了争取DF11的名额,争先恐后地向局方上级送钱(让领导们吃大餐,洗脚等),场面如同宫斗剧

而张师傅却完全不吃这一套,默默向路局提出了量产车采用下提式车钩的建议(并被采纳)

在之后参加北京机车展览时,也为DF12的设计献言建策

讲解并亲自演示老式上提式车钩的使用方法

有一次,张师傅驾驶着DF9前往深圳罗湖,在过布吉后,发现列车风压仅留存450KPA

(正常风压600KPA,最大风压800KPA)

而当时的车速仍然在100KMH以上,张师傅冷静联系了罗湖,申请开放避难线

但是他还是根据几十年的经验在这具有风险的情况下按规律制动与缓解

列车最终稳定停在了罗湖的站台

张师傅带领大家观看划时代的挂车(先进动力)

在曾经还较为随意的年代,张师傅酌情处理过逃票事件

某日深夜在广州-东莞区间驾驶时

有两个小女孩因在车内缺钱补票,在石滩站被乘务员赶下火车

石滩站仅有微弱的灯光,女孩们便跑到机车前敲门,张师傅开门了解了情况

在她们的请求之下,张师傅邀请她们添乘,并在东莞将她们放下


第一次撞人时,那是很害怕的

让张师傅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在某线山洞内撞死了一位铁路职工的小女孩

铁路职工是一位母亲,但是女儿走在了后面却浑然不知

张师傅发现时连忙鸣笛且紧急制动,最终由于侵限而被碾压

列车停稳后,张师傅下车在洞内大喊:是谁的孩子被撞到了!快过来

只见前面那位铁路职工立马转头,带着凄厉的表情不顾一切地向后跑

而女儿的尸体,则位于第八节车厢之下...

属于张师傅的年代

还有一次则便是在香港回归的第一天,张师傅的DF9添乘了局方领导

从深圳开出后,为了向领导展示DF9机车的高性能,在出站后便充分提柄

而不幸的是,在高速经过布吉(现深圳东)所属区间的弯道时

两位侵限的小学生直接被高速行驶下的DF9撞死

而如今的广深线,则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了


来回穿梭的DF9见证了广州与深圳高速发展的年代

而张师傅也在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下顺利退休


五.关于对制动机的喜爱

张师傅的成长环境中有着许多复杂精密的工业产品,而蒸汽机车便是一个

这也为张师傅后来的业余爱好打下了铺垫

张师傅在广州自制的空气制动装置
制动台模拟了机车两端,且附带重联部分的一端
气缸模拟

张师傅很早就对机车制动装置感兴趣,曾利用局内的资源打造了一款空气制动装置

即使这是可运用于教学的,但是因张师傅没有更高的教育背景,这个教学装置并没有引起局方的注意。最终被局方人员当作废铁变卖

张师傅仍然说道:”虽然东西已经没了,但是自己研究制造的过程是很开心的,是一份无价的回忆”

他同样提到,曾经国铁太多的东西(包括目前的高铁技术等)都是来源于国外,如曾经大部分机车制动机都是运用来自美国的CCB型。国人没办法搞创新,但是很容易就能够学会国外刚刚发明的技术

笔者提到:没错,盾构机就是这个道理!在这些装置的仿造生产上,国人也很会压缩成本

张师傅答道:“没错,想当年第一次了解到盾构机是什么,还是因为大瑶山隧道的建设”

张师傅介绍SY25K的电空制动接口

随后,张师傅带领众人了解折角塞门的重要性,并介绍风管装置和更先进的制动

曾经的张师傅为了制动机日思夜想且失眠,他向局方借阅了许多关于制动机的书籍,早上4点便开灯写起了来自“业余爱好者”的制动机著作

在此期间内,张师傅也找到了曾经来自铁科院的制动机权威人士进行请教

在HXD1量产之前,拿到了HXD1的制动机图纸进行了大量参考

忠诚于爱好的男人最帅
张师傅早上4点所写的前言自述,仍然对中国铁路的发展事业饱含热情

张师傅笑道:“你们只用看前言就可以了,后面的内容你们应该是看不懂的”

虽然这本“书”没有正式发行,但是葡萄立即将每一张页码都转换成了PDF

(晚一点会在China Railway Story发布电子版供车迷及业内人士阅读)


美好的机务段午后很快就过去了,张师傅请众人一行到铁景包房共进晚餐

大家围绕着火车,家庭和人生事业的话题畅所欲言

张师傅对年轻车迷们说:

“要来铁路局工作就不要当火车司机,要当就当那个管火车司机的人”

感谢张师傅的款待

最后,张师傅将已经绝版多年的铁路传真电报(1997版)赠送给在座的三位00后车迷

质量一级棒

经过此次茶话,作为喜欢铁路文化二十年,且毕业于轨道相关专业的笔者

除了加深了对中国铁道发展历程的理解外,也非常敬佩张师傅的职业精神

笔者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并不是各位富豪资本家,而正是张师傅及类似的事业人

心里也希望00后,甚至10后的人们将张师傅的精神传递下去

做一个行业中专业且优秀的人


在此,笔者祝张师傅与家人阖家欢乐,祝新老车迷们看车顺利

同样也祝中国铁路出产越来越多的“东风9”

[DF9冲高30周年]与DF9首席车掌张忠英师傅茶话记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