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适不平
高适不救李白,确实没救。但仔细想想,杜甫投李亨后,李亨给杜甫的官职是左拾遗,相当于皇帝秘书了,就因为营救房琯,被贬离开官场。想想这样的皇帝,在当时的皇帝眼里,叛军“李白”你敢救吗。 郭救李首先是郭有着挽大厦之将倾足够的政治资本,高适呢,都比不过严武的。也有郭报恩的说法。但在看清皇帝面目的情况下,愿意担着仕途风险甚至脑袋去救李白的我相信更多的是少数人。为了避嫌,联想到高适后期少回杜甫的信也可以理解了。但杜甫到成都,高适还是帮了的。我相信年轻时能在军中写出燕歌行的将军诗人,不是因为冷血,也是因为有出色的政治头脑和卧薪尝胆的勇气才能封侯拜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