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学散杂知识点 | 第二十一期

上期回顾
电影学散杂知识点 | 第二十期
{“新德国电影奇才”--法斯宾德}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
激进的后现代代表
代表作品:《爱比死更冷酷》
《水手奎莱尔》
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1945年5月31日—1982年6月10日),出生于巴伐利亚,德国导演、编剧、制片人、演员,也是新德国电影运动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法斯宾德的处女作:《爱比死更冷酷》(1969)
法斯宾德的绝笔:《水手奎莱尔》(1982)
法斯宾德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法斯宾德被后人称为激进的后现代代表。
法斯宾德在叙事结构上的两个显著特点:
(1)重新确认电影的叙事,总是与历史、社会生活相交织,赋予叙事以宏阔的历史视野,从而克服现代主义排斥叙事的纯粹主观性。
(2)重新确认电影的大众媒体性质,注重叙事外观的观赏价值与历史内涵的思辨价值的统一,从好莱坞式的经典叙事技巧中找出参照,从而克服现代主义曲高和寡的封闭性。
法斯宾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他的“德国女性四部曲”:《玛丽亚 · 布劳恩的婚姻》(1978)、《莉莉 · 玛莲》(1980)、《劳拉》(1981)《维罗尼卡·福斯的欲望》(1982)
导演评价
法斯宾德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最有吸引力、最有才华、最具独特风格、独创性的导演。他在电影的语言与方法上,都比其他同时代的青年导演做出了意义更大的扩展。
他是位电影天才,他的人生和影片因自己的生活以及所面对的德国历史与现实,而始终带有深入骨髓的绝望感。
法斯宾德是德国具有争议性、高产、痴迷于电影制作的导演,他生前彻底改革了影院。
在短短14年的电影生涯里,法斯宾德以疯狂的创作速度,留下了41部电影作品。他坚信“电影解放心智”,竭力伸出批判矛头,用电影倾吐自己内心的思绪。
他颠覆与改造传统的情节剧模式,创造出了有别于主流电影、拥有一定主体欲望与意志的女性形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男权中心的性别传统,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而他的死使他的传奇更加圆满。
《维洛妮卡·佛斯的欲望》
本片是法斯宾德《女性三部曲》的第三部。
讲一个第三帝国时期的女明星,战后早已成为过气明星。面对严酷的现实,她依赖一个女医生给她不断打吗啡度日,并且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抵押给对方。一名体育记者无意中认识了这个老明星,为她着迷,希望把她从沉沦中拉回来,为此还牺牲了自己的女友。
《玛丽亚 · 布劳恩的婚姻》
二战尾期,玛丽娅和她深爱的赫尔曼结婚了,不过赫尔曼第二天就上了战场。
在得知赫尔曼阵亡的消息后,玛丽娅与黑人比尔同居了,但赫尔曼并没有死,他从战俘营中出来后找到了玛丽娅,并与比尔发生了冲突且杀了比尔,由此他被判入狱。
为了生存,背着玛丽娅,赫尔曼与同样爱着玛丽娅的她的老板奥斯瓦尔德签下了协议:奥斯瓦尔德救他出狱,他将玛丽娅出让给他。
《莉莉玛莲》
法斯宾德根据30年代传奇歌星拉莉·安德森的经历,以及其唱红了整个欧洲的传奇歌曲《莉莉玛莲》改编成这部电影。
二战期间,这首歌曲成为盟军和德军共同的精神食粮,歌曲内容很老套,是说即将分别的恋人在路灯下依依惜别的情景。
法斯宾德借用这首流行曲来带出一个悲欢离合但又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
一个30年代的夜总会歌手维莉,被心爱的男友(一个犹太作曲家)的父亲(一个地下抵抗组织首领)遗弃,但却凭《莉莉玛莲》这首歌迅速窜红德国上流社会,并成为纳粹政治操纵的玩偶,她一直渴望的爱情却始终无法实现。战后她却发现男友早已功成名就并已结婚,伤心失望的她只好独自离去。
《劳拉》
负责建筑的官员,更致力于扫除社会腐败现象,但当他发现所爱女子的真实身份后,他的选择成为作品最意味深长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