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流浪地球2:灾难、牺牲、与“黑镜”

2023-03-09 18:01 作者:Howonder  | 我要投稿

这是在电影院看的电影,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流浪地球2》还没有在网络上线,所以下面写的都是在电影院一遍看到的东西,可能有记错的地方,也应该有各种疏忽掉的细节,虽然我也不一定会在网上看二周目了。

我比我更早看过电影的同学说这部电影可能需要看第二遍,不然里面有些地方看不明白。我第一遍就看明白了个大概,很多地方确实没看懂,我也没太细想,望轻喷。以下这篇文章是我几乎没仔细看网上的解析的情况下写出来的,因为我想记录下自己观影后的“第一感受”。

1. 科幻与特效的视觉盛宴

不得不先从我个人看来《流浪地球2》最大的亮点之一说起,同时这点也仿佛是《流浪地球2》所谓“中国电影工业化”最直观的体现:视觉层面的科幻与特效。

电影中出现的各种与科技相关的设备,包括太空电梯、空间站、各种航天器、无人机等等,其外观肉眼可见的细致,想必设定上下了不少功夫(回头看到了这部电影背后有中科院团队的参与,科幻设定极其详尽,上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来保证其具备较大程度的“科学”合理性的,这点必须点个赞,电影本身的价值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提升)。除此以外,在各种“灾难”中,冲击、爆炸等等特效的真实感与给人带来的震撼都超乎寻常,似乎都可以同好莱坞相媲美。

虽然仅仅一部流浪地球2还不足以说明中国电影已经完全实现工业化亦或是中国电影产业已经达到了好莱坞那样的成熟程度,但这样一部电影总是带来了极大的希望的。《流浪地球2》的流程管理与工业化制作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这些经验以及特效产业等等完全可以适用于其他中国科幻甚至非科幻电影,为中国观众带来更多的视觉盛宴。

2. “天灾人祸”、壮烈牺牲与集体英雄主义

《流浪地球2》是“连环‘灾难片’”,在一连串大大小小的灾难中,大部分是“天灾”,少部分是“人祸”。在一开始看来(若看到最后的彩蛋就会知道这些灾难背后都其实都有别的原因,但这点下文再提;这些灾难背后的实际原因、来龙去脉网上已有详尽的解读,所以不会是这篇文章的重点),电影中展现的最重要的两起“灾难”(原名我忘了):“太空电梯危机”主要是由于数字生命派的恐怖袭击而造成的“人祸”,“月球危机”起初从表面看原因是不太明确的,仿佛有“人祸”的因素(图恒宇将女儿的意识植入550W人工智能,几乎同时因发动机超载运行“月球危机”爆发了,之后电影借“马老师”马兆之口明说了这应该不只是巧合,但具体究竟是个什么原因算留下的悬念,再之后尤其是彩蛋部分会有一定程度的解释;除此以外安置在月球上的核武器因各国设置的密码程序极为复杂而需要极长的破解时间,然而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追溯起来又仿佛有“天灾”的因素(一开始带到月球上的550C因为太阳风暴受损,之后用图恒宇的550B替代,但跟“月球危机”好像也并没有多大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两场灾难前电影字幕都会显示“倒计时”——“距离xx危机还剩……”(略了网上解析一眼,有人说这个“倒计时”是从人工智能MOSS的角度出发的,这点这里不会详细展开,相关内容同样下文再提),仿佛希区柯克的“炸弹理论”,只不过这个炸弹是“定时炸弹”,而且毫无悬念最后肯定会炸,同时电影中的角色多多少少也确实是被预言提示了危机的发生的(这个也是下文再提)。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一贯的主旨——舍己为人精神以及面对灾难时人类不分国界、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化解危机的集体英雄主义——在两次危机中都有所体现,当然在“月球危机”中体现较多。整部电影中最集体英雄主义、最国际主义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甚至可能没有之一的便是需要人类亲自登上月球引爆核武器时的“斑羚飞渡”:一句“中国航天飞行中队,50岁以上的,出列”,紧随其后的是其他各国的“50岁以上的,出列”。最后,新一辈与老一辈目光交接,仿佛是最为可歌可泣的“接过接力棒”情节。新一辈向老一辈施行最终的敬礼。

人类的伟大是勇气的伟大,人类的赞歌是勇气的赞歌。

不过顺便“吐槽”两点:一是李雪健饰演的周喆在电影中给我的感觉没有预告片中那么——怎么说呢——“突出”,虽说本来好像也不是什么主角。虽然电影中周喆作为中方代表以及其他中方代表团成员在一些时候充分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在西方面前一刻也不会弯下的脊梁骨,周喆这个角色也在联合国发表了振聋发聩的“化石”演讲、呼吁各国、全人类团结起来直面月球危机,但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如在预告片中那样“突出”,更像是“应该得有这么一个角色”而不是“这个角色本身怎么怎么样”,当然这也跟“中方代表”这个职位及其职责有关;二是电影中的外国人给人的一部分感觉甚至可能算是“刻板印象”是——在危急时刻就会喊着“想回家吃饭”“想回家见娘”。虽说这某种程度上算“是个人都会干的事”,但感觉有点“泛滥”了。

3. 数字生命、“黑镜”之感与人工智能

我猜很多人看到标题里有“黑镜”二字就有点想喷我了,甚至这可能就是他们看这篇文章的动机。容我先叠上厚厚的“甲”:我知道意识上传、数字生命之类的点子绝非黑镜首创(至于人工智能,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黑镜里面较少出现人工智能),这些在科幻作品中早就有了,而黑镜本身还没有流浪地球原著出来的早(其实黑镜本身与其说是“科幻”,倒不如说更像是“科技伦理”,但当然有着类似点子的“科技伦理”作品肯定也早就有了);我更不是在说流浪地球2有借鉴甚至抄袭黑镜。

但我依旧不得不说——我知道这只会显得我根本没看过几部科幻作品、就看过个“黑镜”,事实也确实如此——这次流浪地球2的一些地方给了我一种强烈的“黑镜”般的感觉。在我看这部电影前,我看到知乎上的一些流浪地球2相关问题提到了“意识上传”与“数字生命计划”,我的第一反应便是:这不就是黑镜那样的吗?最体现这个点子的是San Junipero那集,只不过没有地球灾难背景,也有着像是表明作者支持类似“意识上传”“数字生命计划”的态度的Happy Ending(但是黑镜作者真的是这个态度吗?不见得,HE也可能是“似喜实悲”,这就要看黑镜相关的解读文章了,鉴于跑题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流浪地球2》最给我“黑镜”般感觉的有两处:

第一处是用550W人工智能逐个对人进行进入地下城的资格审核,轮到刘培强时,刘培强在人工智能的几个问题下逐渐走向崩溃直至最终“破防”的那短短一幕,不过具体台词我忘了。虽然黑镜中较少出现人工智能,但是科技的冷漠无情、残忍而不留情面的那一面在刘培强与人工智能的对话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甚至到最后仿佛也有黑镜般哪种“人在冰冷的科技面前逐渐走向失控”的感觉。并且虽然使用AI进行审核应该是为了防止人工审核时有人徇私?虽然审核时也依旧有一群人坐在单向玻璃后看着,但是总莫名感觉“让人工智能审核人”这个点子本身就很“黑镜”。

第二处是在最后的彩蛋中(这个彩蛋还挺重要的,下面会再提),比较倾向于数字生命的图恒宇——有点讽刺地——最后自己成了数字生命并得以与女儿永久团聚。图恒宇自己被困在某种“虚拟世界”不说,让我感到“黑镜感”最浓的是最后一幕:镜头拉开,图恒宇只是被困在其中一个房间,那个房间周围还有无数的房间,其中有无数的图恒宇与无数的女儿,密密麻麻,如同蜂巢,又如同某种模拟实验,无穷无尽地模拟着图恒宇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镜头简直就像是从视觉上直观阐释“黑镜”二字:在发动机超载、月球危机爆发的那一刻前后,在其他人赶到并意图制止图恒宇的时候,电击枪的飞镖击穿分隔图恒宇与众人的黑色玻璃,四处飞溅的玻璃碎片折射出图恒宇反派般狡黠的微笑。这个镜头的视觉效果也同样震撼。

按我这种说法,想必刘慈欣笔下的不少科幻作品应该都有这种“黑镜感”。但这种甚至某种程度上偏向于从个人视角而非集体视角展开的“科技伦理”感,仿佛是流浪地球系列在“地球灾难以及灾难面前人类可贵的集体英雄主义精神”之外探索、发掘新的主题的尝试。我知道这样说十有八九会挨喷,但是:可能如果一直按照“灾难发生→有人舍己为人,壮烈牺牲→以中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的人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挺身而出对抗灾难,塑造英雄群像,尽显国际主义”的范式将剧情展开下去,也许是会有一小部分人感到审美疲劳的,尽管集体英雄主义在全世界的影视作品中被展现得还远远不够。

不过电影最后的彩蛋,虽然不能说是“败笔”,但总感觉是有点不妥的。虽然电影从一开始就埋下了不少伏笔——从头到尾反反复复一遍又一遍出现的、“天网”般的“红眼”监控摄像头(AI在借监控四处观察人类?),在太空电梯危机与月球危机爆发之前就已经出现的危机预言,等等——但到了彩蛋里,一切的一切仿佛都推给了人工智能,任何大事件、任何危机背后似乎都有AI作为推手,“MOSS”成了最终的幕后大“BOSS”、一切的罪魁祸首,尽管其实人工智能在这些危机背后都扮演了什么角色、发挥了多大的“推动”作用都尚不可知、有待二周目进一步解读的。这个彩蛋,应该很大程度上是想作为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反转、并且想直接给人一种“人工智能操纵人类”的“细思极恐”感、使故事的精彩程度更上一层楼的,但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他本可能更加“多样”的“反派”(antagonist)——包括可以更详细展开其与流浪地球派之间的“博弈”的数字生命派,自然灾害本身等等——在剧情中发挥的作用,同时给人一种仿佛“万事背后都有人工智能”“人类大战人工智能”的奇怪感。

与此同时,这个彩蛋似乎偏向于某种“个人英雄主义”而非集体(当然我不是要打着“个体英雄主义”旗号来批判否定这一段)的可能。在仿佛是对“反派”的单一化后,MOSS成了所有反派中唯一最重要的,而作为数字生命身处虚拟世界的图恒宇似乎更能接近MOSS、同MOSS作深一步对话,至少目前图恒宇是唯一一个被MOSS坦白从而得知了几次危机背后都是MOSS在兴风作浪的事实的人,同时也是唯一一个能被MOSS“抬举”为其“延续人类文明的最优选择是毁灭人类”计划中“最大的变量”的人。这好像都意味着在之后人类同人工智能MOSS的对决中,图恒宇发挥的作用将是至关重要、甚至有一定可能是所有主角中最为重要的,图恒宇只身一人(最多再加上女儿)在虚拟空间同MOSS的心理博弈将占据相当一部分比重。不过当然,这要看流浪地球3具体怎么写了,并且往别的方向写的空间还不小:身处虚拟空间的图恒宇完全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现实外界联系,使外界更早得知MOSS是关键BOSS的关键信息,之后再同样与现实中的其他主角一起齐心协力扭转“AI危机”。倘若不算彩蛋中的伏笔,图恒宇本也可以就止步于流浪地球2之后不再登场,反正人类迟早会发现人工智能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其实“最大的变量”完全可以不算什么伏笔,这五个字可以仅仅是指:MOSS能像现在这样相当程度上操纵人类,图恒宇在其中“功不可没”,尤其是月球危机(马兆:不是巧合),“最大的变量”可以指图恒宇先前已经产生的影响,而并非之后会有什么影响。

我文笔和语言组织能力烂得一批,所以很多地方太啰嗦,也想不出什么总结的话了。就这样吧。期待之后的流浪地球3。

流浪地球2:灾难、牺牲、与“黑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