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创新:创造文案的陌生感
「陌生化」理论最初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事物是熟视无睹的,陌生化就是通过创造独特的方式,让司空见惯的东西产生全新的观感,激发读者想象力,让他享受「再创造」的审美快感。
詹姆斯·韦伯·扬老师说过,创意是旧元素的新组合。这应该是对创意最精确的定义了。其实就是熟悉事物的陌生化表达。事实上,一切与创意相关的东西,打动人的关键就在于陌生化。比如同样用手机拍一个场景,摄影师的片子就是比普通人拍的更有感染力,因为摄影师通过构图技巧把熟悉的场景陌生化了。
橡树创新:对文案来说,就是用最熟悉的文字,通过罕见却合乎情理的组合,使之陌生化。诗人在这方面都是高手,所以布罗茨基老师说诗是人类语言的最高形式。我特别喜欢海子老师,随便选几句他的诗: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亚洲铜》
芦花丛中,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村庄》
天已黑了,下着雨,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遥远的路程》
橡树创新:海子用最简单平凡的文字,创造奇异陌生的景象,充满美的质感和精微的情绪,特别动人。
文案要向诗人学习。
还有一个文学界吵了几十年的悬案,来自鲁迅老师: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橡树创新:有人说它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单寂寞冷,也有人说这特么就是废话流,也有人认为这就是故意制造陌生化——如果直接写成有两株枣树,读者就划过去了,不会停留。我比较认同最后一种看法。
橡树创新:之前我跟组里的同事交流SLOGAN的创作技巧,提了一个「大方向、小玩意」的创作原则,「大方向」就是符合品牌或项目的策略和调性;「小玩意」就是让人看了有把玩的空间,有点小意思,让人停一停、想一想。事实上,「小玩意」就是文字的陌生化技巧。
橡树创新:需要说明的是,陌生化不是故作艰深。我入行时有个「前辈」分享过一张获奖海报,让我们猜这个广告想表达啥意思,当时确实让我这个小SB觉得莫测高深,后来明白了这特么就是江湖骗子,让人看了一头雾水你做的什么广告呢。陌生化不是这样玩的。
橡树创新:陌生化,不是用生僻的字眼、晦涩的词句让人看不懂。而是要把人们熟得不能再熟的常用字变得陌生,且能秒懂其意,会心颔首。这就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长年累月的积累,细致入微的洞察,以及不停地写、不停地打磨。
橡树创新:著名文案草威老师也讲过文案要「制造陌生感」,大概有文字陌生、场景陌生、观点陌生几个层次。我想谈一谈我对这几个「陌生层次」的理解,层次越深创作的难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