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调和铅汞
国王与妖精
取经路上各种妖魔鬼怪,凡是无主的妖精都被打死了,有主的妖精丝毫不受影响,最后依旧回归各自洞府。论起来,待遇比这些有主的妖精更好的也有,那便是诸国国王。
闹妖精的,师徒四人帮着降妖捉怪;有病的,师徒四人帮着治病;死了的,还能帮着还魂;最离谱的就是这比丘国国王,竟然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之心做药引,就这样的昏聩糊涂之人,最后还得了寿星三个仙枣,吃了身轻病退。
虽说,前文也讲过《坛经》中有“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的比喻,如果“国”是一个人,则“国王”就是“性”。但是如果全以此看,也太过牵强。朱紫国章节就曾写的明白,诸国都是明朝之事而已。比丘国王要用小儿心肝做药引,就是历史上嘉靖皇帝用宫女炼药。
古代帝王为了求长生不老,历代都有,做出种种荒唐之事也遍布史书,这里要说的是师徒四人对于这些事情的态度。
孙大圣本是个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强盗都要打死的刚强之性;就连猪八戒,当年做妖怪时,也经常吃皇帝;沙僧就更不用说了,专门吃人度日。
可他们谁也没有招惹这些国王,反倒多多相助。保着唐僧过关,一路须要各种通关文牒,是场面上的理由。
一路走来,猴子这个当年曾经大闹天宫的主,三界都容不下他,慢慢开始收敛心性,寻求与周围事物和解。
金鼻白毛老鼠精抓住了唐僧,悟空和八戒前来营救,悟能上前打问情况,不想被两个女妖精嫌他没礼,打骂了一顿。悟空听到后,是这么劝八戒的,“一样是杨木,一样是檀木。杨木性格甚软,巧匠取来,或雕圣像,或刻如来,装金立粉,嵌玉装花,万人烧香礼拜,受了多少无量之福。那檀木性格刚硬,油房里取了去,做柞撒,使铁箍箍了头,又使铁锤往下打,只因刚强,所以受此苦楚。”
当年的齐天大圣要是有这悟性,只怕官都做到灵霄殿了,哪儿还用得了大闹天宫。后文他寻到妖精供奉李天王和哪吒的灵位,一下子开心了,“唏唏哈哈,笑声不绝”,还写了状子要上天去告李天王这个玉帝身边的红仙。
八戒和沙僧都夸他,“哥啊,告的有理,必得上风。切须早来;稍迟恐妖精伤了师父性命。”
猴子竟然开始讲道理了。
《坛经》云:即须广学多闻,识自本心,达诸佛理,和光接物,无我无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
《道德经》云: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佛说,和光接物;道言,和光同尘。
婴儿姹女
比丘国救得是婴儿,妖精是寿星的白鹿,寿星老仙上一次出场还是五庄观人参果。人参果,寓意人身;到比丘国国王贪恋美色,却妄求长生,说的也是人身。
国王求寿星时,南极仙翁说道:“欲传你修养之方,你又筋衰神败,不能还丹。”
紫阳真人的《金丹四百字》云:以魂在肝而不从眼漏,魄在肺而不从鼻漏,神在心而不从口漏,精在肾而不从耳漏,意在脾而不从四肢孔窍漏,故曰无漏。精、神、魂、魄、意相与混融,化为一气,不可见闻,亦无名状,故曰虚无。炼精者,炼元精,非淫佚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念虑之神。故此神、气、精者,与天地同其根,与万物同其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
这里以道家的视角将“生死”二字写的很明白,那国王贪恋美色,败坏了“神、气、精”,故而不能得传寿星之法,无法还丹。
国王又问唐僧师徒如何才能长生,行者道:“陛下,从此色欲少贪,阴功多积,凡百事将长补短,自足以祛病延年,就是教也。”
说的还是对治贪、嗔、痴,不可痴迷欲念,但提到了“阴功”。从这里开始讨起了“功德”,这个先按下,到后文凤仙郡时一并讨论。
救下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婴儿,是一件大好事,一件大功德,书中言道:阴功高迭恩山重,救活千千万万人。
这里是“婴儿”,后文紧接着“姹女”就上场了。
老鼠精一共有三个名字:唤做金鼻白毛老鼠精;因偷香花宝烛,改名唤做半截观音;如今饶他下界,又改了,唤做地涌夫人是也。
金鼻白毛老鼠精是本名,就是她的真身本相;地涌夫人,可以看作她的志向:从地下冒出的“夫人”。这要妖怪很奇特,自封为“夫人”,可她还没成亲,这明摆着就是奔着要抢亲去了,名号都立好了。
堂堂托塔李天王义女,哪吒三太子之义妹,干嘛非要抢亲?因为她是“半截观音”。
她在灵山“偷食了如来的香花宝烛”,抓唐僧是为了“那唐僧乃童身修行,一点元阳未泄,正欲拿他去配合,成太乙金仙。”
只能说,成仙好难啊,太不容易了,还要抢老公。
陷空山无底洞,陷空者,色也。何谓“半截”,孤阴也。
文中数次描写“两截”,老鼠精登场时“只见那大树上绑着一个女子,上半截使葛滕绑在树上,下半截埋在土里”;到了镇海禅林寺,有一口钟“上半截如雪之白,下半截如靛之青”;整个镇海禅林寺,“前边十分狼狈,后边这等齐整”。
两截者,阴阳也。
老鼠精抓了唐僧要成亲,命手下女妖上到地面去打水,只因“我洞中水不干净,差我两个来此打这阴阳交媾的好水”;逛花园时,老鼠精对唐僧解释桃子分青红,说道:“天无阴阳,日月不明;地无阴阳,草木不生;人无阴阳,不分男女。这桃树上果子,向阳处,有日色相烘者先熟,故红;背阴处无日者还生,故青:此阴阳之道理也。”
文中特别写道,禅林寺的和尚都是自幼出家的喇嘛僧,“三藏原来不认得,这是西方路上喇嘛僧”。
藏传佛教中有:双身之法,又称欢喜佛法、演揲儿法、男女双修法、男女和合大定、阴阳和合禅定、秘密大喜乐禅定。
因为是政教合一的社会,僧人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享受很多特权。达到一定修行地位的男性喇嘛僧人,可随意选择少女作为自己的“明妃”,对于少女及其家人来说,这被认为是一种荣耀。然后,少女将被献给僧人,通过一定的仪式进行男女交合双修,帮助僧人来达到解脱涅槃的境界。此少女还需学习很多技巧,以及完成很多其他劳务工作。
此法门被汉传佛教各宗派强烈抵制。
净土宗普度法师批评双修为:“此是妖精鬼怪夜聚晓散,喫菜事魔之徒,非是莲宗之弟子。”
禅宗大慧宗杲于禅师批评此为:“如此之流,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泼油救火,可不悲哉?”
藏传佛教的宗喀巴大师,作为被藏族人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的格鲁派(黄教)祖师,直接将此法废除,因为依佛教戒律,僧人不可以男女双修,否则犯淫戒,属于邪淫。格鲁派统一西藏之后,通令各个门派,禁止修炼此法,各门派都坚定同意。
不丹国,一直是一个政教合一的佛国。佛母明妃朱丹·基米娅上书不丹国王,请求废除合和大定。上世纪六十末年代,正值不丹进行改革国王宣布合和大定为非法。
但时至今日,依然不乏有个别神棍借由此法名目来骗人。
再看道家这边,其实前文比丘国时南极仙翁对此事的态度已经很明白了。老鼠精这接连几个回目的题目为:“姹女育阳求配偶,心猿护主识妖邪”;“姹女求阳,元神护道”;“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姹女者,汞也;婴儿者,铅也。
《金丹四百字》云:
阳气属离,阴精属坎,故曰乌兔、药物。抱一守中,炼元养素,故日采先天混元之气。朝屯暮蒙,昼午夜子,故曰行周天之火候。木液旺在卯,金精旺在酉,故当沐浴。震男饮西酒,兑女攀北花,巽风吹起六阳坤土藏蓄之数,故当抽添。夫采药之初也,动乾坤之橐籥,取离坎之刀圭。初时如云满千山,次则如月涵万水,自然如龟蛇之交合,马牛之步骤。殊不知龙争魂,虎争魄,乌战精,兔战神,恍惚之中见真铅,杳冥之内有真汞。以黄婆媒合,守在中宫,铅见火则飞,汞见火则走,遂以无为油和之,复以无名璞镇之,铅归坤宫,汞归乾位,真土混合,含光默默。火数盛则燥,水铢多则滥,火之燥,水之滥,不可以不调匀,故有斤两法度。修炼至此,泥丸风生,绛官月明,丹田火炽,穀海波澄,夹脊如车输,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欢合,魂魄如子母留恋,此乃真境界也,非譬喻也。以法度炼之,则聚而不散。以斤两炼之,则结而愈坚。魂藏魄灭,精结神凝,一意沖和,肌肤爽透,随日随时,渐凝渐聚,无质生质,结成圣胎。夫一年,十有二月也。一月,三十日也。一日,百刻也。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总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气既凝,婴儿显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真,故此二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工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二万刻,可以夺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千之数。虽愚昧小人行之,立跻圣地。奈何百姓日用而不知也,元精丧也,元气竭也,元神离也,是以三万刻,刻刻要调和。如有一刻差违,则药材消耗,火候亏缺,故曰毫发差殊不作丹也。是宜刻刻用事,用之不劳,真气凝结,元神广大。内则一年炼三万刻之丹,外则一身夺三万年之数。大则一日结一万三千五百息之胎,小则十二时行八万四千里之气。故曰夺天地一点之阳,采日月二输之气,行真水于铅炉,运真火于汞鼎。以铅见汞,名曰华池。以汞入铅,名曰神水。不可执于无为,不可形于有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著于持守,不可枯坐灰心,不可盲修瞎炼,惟恐不识药材出处,文恐不知火候法度。要须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也,非脾胃也,非穀道也,非膀胱也,非丹田也,非泥丸也。能知此之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结胎在此矣,脱体不在此矣。夫此一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咎,乃神气之根,虎无之谷,在身中而求之,不可求于他也。此之一窍,不可以私急为度,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耳,皆妄为矣。今作此《金丹四百字》,包含造化之根基,贯穿阴阳之骨髓,使炼丹之士,寻流而知源,舍妄以从真,不至乎忘本逐末也。夫金丹于无中生有,养就婴儿,岂可泥象执文而溺于旁蹊曲径。然金丹之生于无也,又不可为顽空,常知此空乃是真空,无中不无乃真虚无。今因马自然去讲此数语,汝其味之。
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解曰:真土者,身中之土也。铅汞者,身中之水火也。以土剋水,则铅可擒矣。以水剋火,则汞可制矣。铅水汞火皆为真土之擒制者何哉?盖绿身心俱合,寂然不动,而后土、水、木三者可以混融为一,此乃是探药物归炉鼎之内也。
真铅生于坎,其用在离宫,以黑而变红,一鼎云气浓;真汞出于离,其用却在坎,姹女过南园,手执玉橄榄。
真铅者,北精之水,而上升于离官。真汞者,南神之火,而下降于坎户。铅之与汞合而为一,近观则有红黑色,远看则如玉橄榄。寿女过南园而乘龙,婴儿往北地而骑虎。龙蟠金鼎,虎这丹田,云从龙,风从虎,其一鼎之内蔼然云气之薰蒸矣。
夫妇交会时,洞房云雨作。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
解曰:坎宫婴儿,离宫姹女。若得黄婆媒合而结为夫妇,洞房交接,雨散云收,便成圣胎。及至一载生儿便跨鹤,自泥丸官出矣。夫十个月怀胎,两个月沐浴,共成一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