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居然在愚人节当天收到哈佛大学的offer

2023-10-12 10:28 作者:世毕盟留学  | 我要投稿



基本背景:

浙江大学

GPA:3.9+/4.0

T:105+

G:325+(AW 4.0)

科研:校内两段+海外暑研一段

录取:

Harvard MS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Stanford MS in EnvEng;

JHU MS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Northwestern MS in EnvEng;

UC Davis MS in EnvEng


在经历了放弃保研后的短暂焦虑和等待结果的不安之后,我的申请季以收到dream master program的录取告终。非常感激这段经历中的各种尝试与挫折,这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试炼。


回想起来,整个申请季是充满戏剧性的。在看着其他小伙伴陆陆续续收到offer而我一无所获时,2月中旬发来的Stanford的offer无疑给我打了一剂强心剂。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漫长三月一个接一个的拒信和waitlist。就在我反复权衡Stanford环工和JHU环境健康两个项目时候,居然在愚人节那天早上收到了Harvard环境健康的waitlist转正通知。一直以来比较喜欢环境健康项目的小规模管理、灵活度高的课程设置,收到H的offer也算是给这个波折的申请季画上了一个比较圆满的句号吧。


关于世毕盟

首先,非常感谢Berkeley PhD的mentor学姐和指导老师在申请季期间对我的帮助。


在选校方面,世毕盟帮我分析了环境领域的众多track(环境健康、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等),也让我清楚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劣势,由于我本科参与的课题内容均与health相关,所以申请第一顺位定位为环境健康(隶属于公卫),此外,我还申了一些传统环境工程项目的master和phd。


在暑研指导方面,mentor学姐就如何和教授建立connection、如何向教授获取推荐信等问题对我进行了远程指导,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我当时焦虑的情绪。


在正式开始申请季时,世毕盟会提供系统的申请培训课,帮助大家提前熟悉申请资料的准备顺序及其时间点,把握文书撰写中的技巧、网申中的注意事项等等(不过我因为当时没有好好看网申部分的内容,后来遇到问题就直接询问指导老师了);此外,我的文书经mentor学姐的启发和修改后,有了更加清晰的storyline,最后在世毕盟native speaker语言润色后,文书整体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申请季期间,也离不开指导老师对整个过程时间点的把控,由于当时还在进行语言考试的通关,进行多线程工作难免会错过重要节点,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的悉心提醒让我的申请季顺利完成。

关于GPAGPA和ranking可能是我申请中最自信的部分了,因为大一以来一直保持着不错的GPA,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刷分攻略。就我申请季的观察而言,美国大学招生委员会在审材料的时候并不会过多关注GPA,而是会设置一个bar,过了线就好,因此也不必太过于纠结GPA的高低。


关于TG我的刷T之路并不顺利。虽然大二寒假就考了第一次T,但是由于一直没有确定要不要出国,思想上没有严阵以待,每次准备的都很随意,因此考了4次还没有刷到105以上,最后到去年10月份我还在准备考T。相比之下,刷G的过程就顺利的多了,第一次就考出来可以过得去的成绩。总之我觉得,不管是一刷还是二刷,准备时思想上一定要重视,做好每天练习量的规划,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报个监督你学习的vip督导服务,最后就是,尽量提早准备,千万不要像我一样,申请截止前一两个月还在过语言关,徒增了申请季的焦虑。关于科研

虽然我把科研放在最后一部分,但是并不代表它最次要,相反,我觉得科研是申请学术型硕士的重中之重。科研在申请中的体现一是publication二是推荐信。由于我所在的专业大部分方向的科研项目周期比较长,在申请之前已经发出一篇一作paper的案例近几年几乎没有。因此,在优先级上,我认为拿到强推或者牛推比执着于发paper更重要。拿到一封积极的、内容好的强推,比较看重和教授之间的connection,尤其是海外教授的推荐信。因为从大家的背景上来看,可能标化成绩都很高,一封强有力的推荐信能帮助你从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我大三暑假跟了学校的项目去UC Davis做了两个月的暑研,当时的科研老板非常积极,主动答应给我写推荐信。除了获得强推和拥有写进文书的经历,海外暑研也是我观察美国科研环境的窗口,我也发现自己还比较适应这样的科研环境。此外,UCD有很多博士硕士生,和老板、和组内的博士硕士们聊聊申请聊聊专业,便于我搜集各方面信息。


不过,国内科研也非常重要,如果大一大二就考虑好出国,大家可以尝试寻找比较容易出成果的课题组,找学长学姐多了解应该是了解老师课题方向、组内氛围最方便最直接的方式了,总之多问多学一定不会有错。


写在最后

最后感谢无条件接受我任性选择的家人,一路上鼓励和支持帮助我的老师、前辈们,在申请季容忍我传播负能量的朋友们。


虽然今年能不能正常入学还是个未知数,但是依然对Boston的日常生活和Harvard的学习生活充满憧憬。最后也祝愿21fall的学弟学妹们能受到女神校的青睐!


我居然在愚人节当天收到哈佛大学的offer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