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际浪漫,一路进阶的摩天轮

从埃及金字塔到中国的高台建筑,从西方教堂到东方佛塔,人们对于天空有着近乎痴迷的向往。在这种“天空崇拜”的文明中,摩天轮由此诞生。
1893年,第一座摩天轮在美国芝加哥哥伦布世博会诞生,目的是为了与巴黎在1889年博览会建造的巴黎铁塔一较高下。此后的120多年来,这台既精巧又宏大的钢铁设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在世界各地,不断演进,以独特的魅力成为城市的视觉符号和人文标识,也作为一种独特的空间承载了人们的记忆和情感,不断刷新人们对“天空风景”的无限遐想。

尽管第一座摩天轮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彰显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实力,但是这个巨大的转轮却比巴黎铁塔更具有美感和娱乐属性,当人们随着轿舱俯瞰城市时,不断变化的视角,独特的视觉冲击,建筑的排列组合,让摩天轮迅速成为吸引人气的利器。那时候,摩天轮、云霄飞车、旋转木马被誉为“游乐园三宝”,只要有摩天轮的地方,就可以引人驻足。


当然,摩天轮不仅仅是游乐园的一部分,更多的摩天轮坐落在城市中央。作为一个具有独特吸引力的地标建筑,为城市注入不一样的色彩与活力。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英国泰晤士河畔的“伦敦眼”。这座摩天轮是为了纪念新千年的到来而建,高度135米,共有32个配备了钢化玻璃和空调系统的乘坐舱,可以俯瞰方圆25公里内的壮丽景色。伦敦眼不仅受到了当地市民的追捧,开放的第一年还吸引了来自全世界300万人次的游客。人气的高涨让本来只打算运营5年的伦敦眼得到永久保留,直到现在依旧保持每年至少350万的游客接待量。



这一次,摩天轮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娱乐设施,它的地标属性显得尤为突出。它不仅赋予了伦敦一丝梦幻的气质,重构了泰晤士河畔的城市天际线,也为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打了一针强心剂,带动区域商业消费的繁荣。
图亚特·杰弗里斯曾说过:“摩天轮正如那些大剧院、美术馆和广场上浮夸的城市雕塑一样,它是任何有野心的城市所必备的东西。”自此之后,一股摩天轮的建设热潮席卷全球,摩天轮似乎成为了每个超级城市的固定元素,人们希望用一座美丽壮观的摩天轮为城市带来新鲜感和人气,也希望为城市带来与众不同的标志性符号。




摩天轮也不仅仅是观景装置,它自身还是一个见证诸多浓烈情感和记忆的发生地。一部《爱在黎明破晓前》的爱情电影让无数人心动于两个有趣灵魂的邂逅,男女主角在维也纳一座古老摩天轮轿厢中深情拥吻,摩天轮自此也成为爱情的象征。人们常说,摩天轮的每一个盒子都装满了幸福。人们在这段10-60分钟的旅程中表白、求婚,或者度过纪念日,寻求情感上的慰藉,获得一段独一无二的私人体验。
从经济展示到娱乐属性,从城市地标到爱情象征,摩天轮其本身已经演化成一个具有巨大吸引力的IP,吸引无数对天空、对城市、对爱情朝圣的圣徒前来朝拜。



摩天轮带给城市的效应也越来越广泛,近年来,摩天轮也成为商业项目强劲的客流引擎。日本大阪HEP FIVE购物中心的屋顶矗立一座红色巨大摩天轮,是大阪年轻人恋爱的首选圣地。它不仅为整个区域注满了欢快活波以及浪漫的色彩,也让整个商场快速差异化,在周边商圈中脱颖而出。同样的,2016年开幕的上海大悦城SKY RING摩天轮,作为国内首个悬挂式屋顶摩天轮,也以鲜明的个性,成为独具时尚魅力的魔都爱情地标,聚焦年轻一代的消费目光。“摩天轮+商业”已成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摩天轮的内涵也再次被拓展,摩天轮经济愈发受到瞩目。




摩天轮经济的吸引力将会持续多久?
未来将如何发展?
下一代摩天轮有哪些新造型和新玩法?
年轻一代的消费力还会为摩天轮买单吗?
更多洞察
请持续关注BDL新商业创新平台

聚焦新商业综合体
探索下一代新商业创新模式
面向次世代
传递新思考与最强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