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与书

列车开了,她把头靠在窗上,定定地望着窗外。
一个温婉的女声响起:“请系好安全带,距离中心博物馆站到站还有10分钟,需要用餐的旅客请做好准备。”
10分钟,甚至不够看完一本书,她想。
一本真正的书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她想。
这个时代不需要书。
自人类诞生以来所留下的一切可溯源的知识和文献,都被不分巨细地记录在了庞大的数据网络中。信息的载体从未变得如此轻盈,只需要拿出随身携带的信息读取装置,再连上头部的信息接收器,人便能无所不知。从蒸汽时代,机械时代,信息时代直到今天,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究和利用,已经到达了令人发指的境界。
人们称之为后信息时代。
而世界上最后的,也是仅存的一本书,存放在中心博物馆的角落里,参观它甚至不需要任何代价,但观者寥寥。
列车继续飞速行驶在轨道上,超导磁悬浮及真空推进所带来的极速却丝毫没有引起颠簸。她面前的水杯水面平静,杯壁上面印着一串字符。
一声轻响,她托腮的手顺势按开信息接收器,是用餐提醒。不一会,一个银色的餐盘便出现在她面前。
一个精巧的银色餐叉出现在她手中,她叉起一块食物放进口中,却蹙了蹙眉。尽管这些食物看起来色香味俱全,但入口却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相同之处。
那是难以去掉的人工痕迹。
餐毕,她拿起桌上的方巾擦了擦手。继续定定地望着窗外。窗外的景色很美,阳光撒下,海面碧波万顷,几道帆影在远处若隐若现。
她想起了小时候第一次见到大海时的场景。
海浪的哗啦声与人们的喧闹声浑然一体,就算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立体声技术也无法模拟。咸湿的海风扑面而来,沙滩的潮湿从脚底爬上小腿,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妈妈,大海里有生物吗?”她抬起头,好奇地眨巴着眼睛。
“当然有啦,大海的深处居住着海底人,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人类。”
她没再说话,却若有所思。
直到她成年之后,有了自己的信息接收器,才开始了解到大海的样子。
只是她隐隐觉得,辽阔的大海里除了人类,应该还有着其他的生物。
所以她成为了一名顶尖的自然学家,随着不断的学习和了解,她对所处的世界越来越清楚,但也越来越模糊。
她隐隐感觉到有种不复存在的东西却能让人明白一切,它老旧笨重,却在人类历史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但是在这个信息技术极度发达的时代,它已经慢慢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那就是书。
她知道远古时期中国的四大发明改变了世界,其中之一的造纸术,成为了世界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
而随着书的消失和生活用品的高度人造化,纸张似乎已经在这个世界绝迹。
但那种感觉像是来自远古洪荒的呼唤,使她夜不能寐。于是她来到了这世界上唯一的纸的集合,被称为“书”的物品的参观地,为的就是验证心中的那份感觉。
温婉的女声再次响起:“请注意,前方即将到站,全息影像暂时关闭。”
窗外的景色倏然消失,大海,阳光,帆船,一切瞬间没入黑暗。有的只是几抹一闪而逝的流光,在黑暗中拖出长长的身影。
叮咚——
一声轻响,列车已然到站。车窗上显示出了到站的提示,赫然是一块块极高分辨率的屏幕。
她展了展腰,站起身,车厢自动门早已无声打开。
“中心博物馆站到了,需要下车的旅客请下车。”

她走出车厢,柔和的人造阳光撒下来。空气是那么干净,干净得没有一丝泥土的味道。
她穿过博物馆的大门,穿过重重人群,来到那个不起眼的展柜前。
那是一本书,红色的封皮上用印刷体整齐地写着"青年文摘"四个字,陈旧的封面显得时代感十足。

她打开信息接收器,一行行资料映入眼帘:
展品:书
形成年代:人类历前562年(公元2009年)
材质:纸
重量:300g
展品简介:
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人类主要通过书记录并传递信息。该展品属杂志目,因其材质纸极易破损氧化,其原件已不复存在,本展品由国家信息局于人类历53年通过同位素技术还原。该展品生动地展示了当时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及部分自然环境信息,对于研究人类历史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资料后还有一段视频,备注着“杂志目书籍的使用场景”,她打开视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景象:
拥挤而杂乱的火车车厢,大人们挤成一团,空气中夹杂着孩子的哭喊和男人的呼噜,有个女孩,安静得像是一泓清泉,靠在窗边翻看着什么。
那是一本杂志。
女孩专注的目光落在油墨排列而成的文字上面,微微颤动的书页透过一点车窗外的阳光。女孩拈起一页书,翻过去,发出清脆的哗啦声响。
随着那以字节计算的信息传输速度,女孩的脸上却露出了微笑。那些字节不多,但拼起来可能是一幅画,画里有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高耸的山峦和一望无际的大海。
她看得入了迷,画面里那一页页薄薄的纸,似乎承载着这世间所有的种种。她不自觉地伸手去触摸眼前的影像,想要弄清楚书里面究竟写了些什么。
但旋即滴滴的警报声响起,女孩不见了,书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个大字“访问受限”。
她如梦初醒,触电般缩回手指,心却越跳越快。
这叫做书的东西里,究竟写了些什么。她不由得越来越好奇,如果有什么能在这个后信息时代瞒住人类双眼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人类本身。
她又打开了视频,望着那在阳光下微微发亮的书页出神,那里面究竟写了些什么,强烈的求知欲驱使她拿出随身携带的破解装置,下意识地骇入博物馆的防火墙。
信息接通的那一瞬间,博物馆警报大作。
人们乱作一团,惊慌失措地在警铃和警灯下四处奔跑,一队穿着整齐制服的保安飞也似地向她跑来,脸上的表情扭曲而狰狞。
而这些她什么也听不到,什么也看不到。无数陌生又熟悉的信息涌入她的大脑,让她在一瞬间明白了自己毕生研究的所有疑惑。
下一瞬,一道光射向她的身体,她缓缓倒下,脸上的微笑却尽是满足。
“抬走吧,这是今年第四个了。”保安队长一脸无奈,“回去记得给今天所有目击者洗脑。”
“是”,面前的人面无表情地转身离开。
保安队长叹了口气,望向那个不起眼的展示柜。
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这些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知道里面的内容,他偶尔也会这样想。在这个时代,有什么不能通过科技所了解的,为什么一定要去了解这数百年前寥寥数万字节的内容,他不明白,也不想明白。
胜利者书写历史,却不能改写历史。
因为一切善与恶,从出生开始,就会被默默地记下。
从泥板到甲骨文,从竹简到绢。直到人类发明了纸,写在纸上的历史和真相,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想要掩盖,却始终抵不过忠实地在纸上记录真相的人们。
即使纸灰飞烟灭,碳同位素也会让它们复原。
而存储在0和1之间的历史,却似乎不是那么牢不可破。动动手指,就会彻底消失在无序的电荷中。
因此这个时代的胜利者,是可以改写历史的。
他们抹去了因为肆意发展而灭绝的动物植物,抹去了满目疮痍的大地,抹去了人类只能在自己建造的生态圈里苟延残喘的事实,让历史上只有人类存在,让存在的人类认为书只不过是时代发展的淘汰品,而真相永远都是信息接收器里,所记录的那样。
而这一切的真相,都存在于纸上。
博物馆角落里最后的一本书,正是大自然留下的遗书。
有幸阅读过它的人,都已经不存在这个世界上。
因为这世界本不属于他们。
属于他们的,应当是山明水秀,鸟语花香;应当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应当是真实的,存在于他们的脑海,也存在于他们的笔,他们的眼睛和耳朵,和他们的心里。

愿我所天马行空的这些不起眼的字节,不要在未来成为现实。
我把它写在纸上,而不是写在电脑里。
——于人类历前55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