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冠的放开聊一聊单组率的meta分析

自新冠防控政策放开后,大家陆陆续续成为了羊,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似乎没有放开前公布的那么高。
为什么大家的直观体验(身边的无症状感染者寥寥无几)与之前公布的数据不一致,甚至相差很大呢?

是“无症状”的定义不同?
根据查阅的资料,无症状感染者(asymptomatic patient),是指无相关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通常指核酸检测)或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检测阳性者。
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确诊病例,因此不算新增感染病人。2020年3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七版)中,对这一规定没有改变。
显然,标准没有发生改变。

那会不会的病毒株不一样了?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不是本文的重点,我们还是聊一聊如何用单组率meta分析评估放开后我国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
以下面这篇meta分析为例,分享相关注意事项。

1 检索时间
这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无症状感染及非重症流行率的meta分析,文献的检索时间是从2021年11月开始,评估放开后的无症状感染率则要从放开那天开始。

2 纳入研究类型
这篇meta分析在纳入标准提到,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研究也纳入,这是不严谨的。如果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是一组有症状感染者、一组无症状感染者,对比两组的特征差异,这类型的病例对照研究一定不能纳入。

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不能解释率,假设无症状感染者100人,无症状感染“率”会随对照组样本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数据需服从正态分布
单组率的meta分析,要求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但我们怎么知道是否符合呢?不用纠结,直接用metaprop做就行了(Stata或R都可以实现)。

以下面的森林图为例,Kim et al. (2022)这个研究的数据就是不符合正态分布,最终的合并结果也不符合正态分布,uci-proportion≠proportio-lci。但“metaprop”已经对数据进行转换数据,不影响结果的解读。奥密克戎的无症状感染率是25 (17, 38)%。

4 研究对象的选择
纳入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最好是一般人群或社区人群,而不是医院人群,后者的无症状感染率理论上会比较低。相反,重症率高。
5 限定病毒株或做亚组分析
病毒株的不同可能影响无症状感染率,可以只做一种病毒株,或做多种,然后亚组分析。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了,meta分析学习过程,我们会碰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果你想更快、更高效地掌握meta分析,早日发表SCI,请不要错过尔云间的meta分析培训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