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试卷中看思路,怎么答题能拿高分?| 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

2022-11-30 15:37 作者:徐影老师  | 我要投稿

同学们好,大家复习辛苦了,最近感觉怎么样?


我在前段时间公众号的调查问卷中看到很多同学想看高分答题,也有大量的留言和私信说想看看别人是怎么答题的。


其实大家在带学打卡和学员答疑交流圈中,能够看到很多同学的卷面和答题,我们模拟卷的答案也展示了漂亮的排版。


另外还有今年开设的模考批改训练服务,除了大家答卷的针对性批改,凯程老师也会在群里展示优秀卷面和指导提示。


前段时间我们也以试卷为例,给大家讲过一些答题的注意事项,你们可以去看看。


不过既然同学们想看,那我就再给大家举几个我授课过程中看到的答案做例子,也顺便带着你们感受感受答题的思路。


题目 :联系“双减”政策,谈谈如何理性对待教育目的。

先来看一道教育学原理学科真题班的课后习题,建议大家看着题目先想一想——如果是你会怎么作答,列个大致的答题框架和标题句出来。


主要是想要大家带着思考继续往下看,这样的话我今天这篇文章对你来说就很有收获了。


01 答题思路

看到题目首先要抓住两个核心名词——“双减”和教育目的,所以咱们就要围绕这两个关键内容展开论述。


大家此时就应该回忆脑海中的相关知识,准备根据需要提取相应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从而形成自己的答案。


这道题的主体是在问如何理性对待教育目的,但也要求我们联系“双减”政策,所以大家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方面兼顾,不能只围绕一个方面大谈特谈。


02 答案示例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份我觉得答得特别好的卷子,可以说是我阅读过去之后最满意的一份答案,我觉得可以给到28分甚至29分的高分答案。

图片


03 优点分析

大家可以一眼清晰地看到答案架构:

  • 我国的教育目的

  • 现状分析

  • “双减”的实施

  • 如何理性对待教育目的

这位同学先解释了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然后从教育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因为很多教育现象背离了教育目的,由此引出了“双减”政策的实施。


这样三点下来特别体现历史的来龙去脉,将“双减”和教育目的的联系说得很清楚,然后再阐述在“双减”政策之下该如何理性对待教育目的。


这位同学答案中的每一个标题句都很靓丽,而且每一个标题句之后都会说“双减”实施之前的情况以及“双减”之后我们的目标,结构清晰、逻辑鲜明,同时很方便阅卷老师快速定位答案。


04 提升方向

这份答案已经非常棒了,其中的缺点是有一些小的词汇没有掌握好。


在“双减实行”模块中有一个“5+2课后辅导”,应该改为“5+2课后服务”,国家要做的是校内的课后延时服务,它叫做服务,不叫课后辅导。


在“理性对待教育目的”模块的第三点中有一个“还原教育生态”,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应该说是“改善”教育生态。


在“理性对待教育目的”模块中,标题句之后的阐述里最好能明确点出“双减”政策实施前后的对比,比如第三、五和六点可以突出一下,改成“双减”实施之后,我们更提倡……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感受到为什么我想给高分了,整个答题非常有逻辑和结构,看上去也十分清晰,而且这种柔和感很像在写文章,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我非常满意,你们也可以感受感受。


 题目:材料的出处和其中的教育主张。

接下来我再多举几个答案作例子,都是大题批改课上的一道材料题作答,题目比较长,是中教史的古文题,问的是材料的出处和其中的教育主张。


还是看到题目先自己审题、列框架后再往下看,能够引起更多的反思和感悟。
图片


下面我用三份卷子的批改来给大家展示,你们可以结合这几份不同的答案,体会整道题目的答题思路。


01 试卷一

图片

如果这道题满分是30分的话,我批阅试卷的时候会给到20分。
这位同学的答题思路很清楚:

  • 写明出处,并做简单介绍;

  • 对材料这段话进行翻译;

  • 介绍除此之外,《学记》的其他的思想。

总体而言,这位同学背的内容比较齐全,但缺失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评价教学相长的历史意义。


02 试卷二

图片

这个答案如果是我来批改的话,给分也是20分。


其实这个材料是很细节化的,它就只是在说“教学相长”,然而这位同学的答案没有突出这一点,没有切中“教学相长”,反而大段都是在写《学记》的教育思想,答题脱离了材料、重点偏了。


如果这道题是试论《学记》的教育思想或者是述评《学记》的教育思想,那我觉得他所写的内容是可以给到26分甚至27分的。


03 试卷三

图片


这份答案是这道题的3份试卷中我最满意的一份,严格一点可以给到25分或者24分。


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这位同学的整体思路:

  • 写明出处,对教学相长进行解释;

  • 教学相长的意义;

  • 教学相长中所体现的教与学的关系;

  •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教学相长。


总体而言,从名词解释到意义、到教与学的关系,再到最后的教学落实,这个答题的整体思路很连贯。


尤其是教学相长中所体现的教与学的关系,这个结合点太棒了,如何落实好教学相长这里的整个结构和层次也特别值得大家学习。


如果这份答案还想多写的话,还可以翻译古文,把内涵的描述变得更为丰富。


但为什么我的分数给到了25分或者说24分,而不是更高呢?


问题就在于第四点的描述中没有切合到教学相长,就是感觉思维发散出去了,与作答的主题“教学相长”没有相联系,如果我们改成“教学相长有助于……”类似的说法就会好很多。


大家从这道题的三份答案中,就能感受到不同答题思路和作答呈现对拿分高低的影响,也能清晰地感受到哪份答案更能够体现思想性、哪份答案和材料结合更紧密等等。


 题目:简要分析材料所体现的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这是咱们第二次模考卷上的一道题目,源于凯程《冲刺模拟预测卷》311卷的卷四,大家可以看看材料,思考一下自己怎么组织答案。
图片


01 答题思路

这道题目比较简单,材料中反复提及了“教师”“学生”和教学,所以只要大家背了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所体现的内容与基础知识挂钩,准确定位和提取出来,基本就能答好。


02 试卷一

图片


满分15分,这位同学的评分给到了10分,因为答案的逻辑条理是很清晰的,而且都在点上,开头有总说介绍,下面两点针对两则材料分别展开阐述。如果能在最后再整体进行评价,答案会更完整,分数会更高。


03 试卷二

图片


这位同学的评分给到了10分,因为答题的点是全面的,分条分点,结合了材料进行作答。虽然没有开篇简介,阐述的语言没有那么凝练,但这份答案在最后写了启示,是一个亮点。


我还翻看了一些同学的模考答案,在基础知识上大家都没太大问题,主要是要记的结合材料去论述,语言尽量凝练一些,开头可以先来个总体简介,结尾也可以补充评价或者其实,这样作答结构就很完整了。


  一些优秀试卷展示 

除了上面详细题目的分析,再给大家展示一些模考批改营中同学们的优秀作答,都是凯程模拟卷的答卷,大家可以和自己的作答对比着学习一下。


这些分数较高的作答,从外观上都有一些共同点——字迹清晰、排版工整,而且都是分维度分点进行作答的,采用了总分或留白也很适当,能够让阅卷老师比较迅速地定位到答案内容,寻找采分点。


你们在练习和模考的时候也要有意识地控制一下排版布局,让答案看起来漂亮点,然后内容漂亮点,那么分数自然也会漂亮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上优秀试卷源于凯程模考批改训练营

今天就给大家展示到这里,也许你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反思和收获,相信你们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步。


总之,答案组织的形式和内容是不固定的,参考答案只是参考,大家不要去背答案。


在答题的时候把主体抓住、答在要点上,有一定的专业性,然后有结构、有逻辑,那就一定是好答案了。


从试卷中看思路,怎么答题能拿高分?| 教育学/教育硕士考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