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2022年上海新中考对徐汇区民办初中的影响分析 利好区重点高中

2021-12-12 18:42 作者:上海名校卷分享  | 我要投稿

2022届中考生是上海新中考招考政策的第一届,本文会聚焦徐汇区来探讨一下新政的具体影响。

先说结论:1、华育、世外、西南模范、西南位育等区内6所民办初中里中等或者中等靠后的同学可能中考去到原先比自己定位靠后一档或两档的高中;2、今年徐汇区中考分数线名额分配到区(可以理解为原来的零志愿)和1-15志愿的分数线可能会拉高(区重点及以上的高中);3、徐汇区区重点高中(徐汇中学,西南位育高中,中国中学,上海四中,五十四中学)迎来最好的一届生源;

注:文以下名额分配到区到校的数字只是估算,不是实际数字,实际数字等明年官方发了招录计划才能知道。

先回顾一下中考新政的核心点

01赋分制度改革

以往的考试内容得以全盘保留,包括分值150分的语数英三门主课以及物化结合的综合测试和30分的体育分值,总计630分。

而与之前不同的是新增了历史与道德法制两门考试科目,分值均为日常考核30分,统一开卷考试30分,总分60分,总计新增120分。

原来理化实验操作考采用等第制计分方式进行评定,仅有及格和不及格之分,新中考物化实验操作考计入中考分数,另外新增跨学科案例分析题,两科共计30分。

参与中考评分系统的副科从物化两门增加到了四门,加入了与高中学习配套的历史和政治。

02招生政策改革

招生政策的改革是这次改革的第二大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其在2021年中考并不会落实,而是在2022年中考开始实行。

首先,招生的手段从以往的五种整合为三种,即将自荐和推荐生合并为自主招生,并取消零志愿,将其优化整合入名额分配中。

在招生名额分配上,本次改革有了巨大的调整。

名额分配从原先的15%上调至60%

自主招生从原先的55%下调至15%.

新政影响之从头部生源出口说:

去年华育、世外、西南模范、西南位育这4所初中加起来4校自招至少能走掉200人(大头是华育),全区零志愿走四校78人,1-14志愿走41人(上中的),总计319人;也就是说去年四校在徐汇招了319+人;

中考改革后四校用在自招的人数:1536*35%=537人,这个是总的自招名额数;

分到徐汇的名额分配到区名额:1533*65%*6.3%=62人(到区50人,到校11人)

那今年四校还有多少自招的名额放在徐汇呢?很显然不是去年的200+人了,因为自招名额本身就缩减了,如果都放在徐汇,其他区就分不到什么名额了,更何况其他区也还有很多优质的民办;去年四校自招总记招933人,如果按去年录取人数比例折算:200*537/933=115人;

如果放徐汇的自招名额只有115个,那按去年200个实力能定位在四校自招能走掉的民办同学来说,这些录取名额就不够了;

自招走不掉怎么办?只能填四校的名额分配到区(类似以前的零志愿),去年四校在徐汇零志愿78人,今年名额分配到区50人,名额又少了28人;

自招+名额分配到区的名额比去年少了200-115+28=113人,也就是说按以前的实力定位,原先有113个有四校能力的同学走不了四校,只能去四校分校或者去七宝、南模档的学校了;因为他们向下占了这些坑位,导致原先实力定位属于四校分或者七宝南模的同学,也只能往下选择;

非四校定位的同学也面临同样跟上面所说的名额不够的问题,市重点把大部分招生名额放在了本区名额分配到校,原先自招的名额大大被缩减,部分人被动向下选择;

这里得说一下名额分配到区,和以前的零志愿一样,只能填1个志愿,全区竞争;当有同学四校自招没有掉的时候,你如果填四校的名额分配到区,你准备选哪个呢?总共也就50个名额(1:2投档进入面试,录取一个人意味着另一个人掉档进入1-15志愿),填志愿的时候,你不知道这个学校今年志愿有几个人填,万一之前自招没走掉的大佬都填这所呢?你还敢不敢填?

你是冲还是稳?如果求稳,你填四校分,或者七宝,那万一大家也都是这么想的呢?如果你四校分或者七宝进了,那就占用了原先实力定位在这一档同学的名额,那他们中部分会被动向下选择,再后面实力档位的同学类似发生连锁反应;

这个时候会很纠结,冲还是求稳,因为民办初中不享受区内市重点的到校名额,如果自招和名额到区都没走掉,只能走1-15志愿了;因为志愿信息的不对称,因为博弈,最后造成名额分配分数线大幅度波动,头部学校分数线在徐汇大概率走高,因为招生名额少了,出口不够造成高分拥挤;

再说说最后的1-15志愿:

去年徐汇本区市重点(南模、位育、市二、南洋)1-15志愿总计招479人,如果今年按总招生计划20%推算,今年的大概招268人(南模78、位育80、市二47、南洋63);

1-15志愿招生人数变少了,原先自招+名额到区没走掉的同学也进入这里投档,投档的人变多了,造成层级挤压;综合所有的向下选择,到最后的结果可能是原先徐汇区能上四校普通班,或者四校分的同学通过1-15志愿进了南模,原先能上南模,进入南模尾部的同学,最后去了位育,原先能上位育的属于尾部的同学去了市二,一层层向下分流;

去年1-15志愿分数线南模705.5,位育700,市二695.5,南洋690.5,每一档大概5分,今年可能缩小到2-3分内;因为268个名额太少了,不足以拉开5分档;

虽然南模、位育、市二、南洋在1-15志愿能得到了相比以往裸考更优质的生源,但是因为他们的招生大头放在了名额分配到本区,随即均衡的分配在本区的公办初中(有些生源低于他们的实力定位),生源质量这么一增一减,并不能体现总体生源是否变差或者变好(只能说自招生源~1-15志愿生源>名额分配到区生源>到校生源);

但是对于徐汇区区重点水平档位的高中来说算极大利好,比如徐汇中学,西南位育,中国中学,他们在招生计划招生方式招生人数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承接的是原先原本属于市二或许南洋中学的生源,生源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原本属于南洋或者徐汇中学的生源最后流入中国中学,一层层往下分流;通过1-15志愿向下分流,名额分配到校向上输送,打破生源固化,最终实现均衡;

假如以上的内容假设都是对的,那么:

因为对民办的影响,可能未来小升初的时候,大家也不怎么爱去民办了,不择校不挑食了,学区房价格下来了;

公办初中得到了名额到校的高中资源,有了更强的教学动力,可能大家会觉得,哎呀妈,读家门口的学校也不错的,考到年级前列也能进入好高中;区重点高中得到了2届好的生源,可能3年后高考,出口成绩也不错,口碑也上来了;

唯一利空的是22 、23年中考的民办初中中下游的同学。


2022年上海新中考对徐汇区民办初中的影响分析 利好区重点高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