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牛的慢病毒——牛艾滋病毒(BIV)
今天介绍的病毒是牛艾滋病毒(Bovine Immunodeficiency Virus/BIV)
简介

牛免疫缺陷病毒(BIV)是慢病毒家族的一种逆转录病毒。 它类似于艾滋病毒(HIV),并感染牛。 主要感染的细胞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发现
在寻找导致牛白血病/淋巴肉瘤的传染原的1960年代后期发现了BIV。 该搜索导致分离和鉴定出三种不同类别的牛逆转录病毒。 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农业中心的兽医卡梅隆·塞格(Cameron Seger)博士在路易斯安那州富兰克林顿的路易斯安那东南实验站研究奶牛时,特别确定了BIV。 出现高白细胞计数的奶牛被称为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症(PL),与牛白血病/淋巴肉瘤的发展有关。
研究的第一只动物是八岁的荷斯坦奶牛(R-29),她的白细胞数量增加,身体状况稳定下降。 产下牛犊后,她变得虚弱,变得严重瘦弱。 她必须被安乐死并进行尸检。 诊断为淋巴肉瘤,但是在尸检后没有发现通常与疾病相关的肿瘤。 组织样本被送往国家动物疾病中心的范德·马特恩博士(Dr. Van Der Maaten); Van Der Maaten博士能够分离出BIV。
当将分离的BIV接种到初乳剥夺的幼小牛中时,它们的白细胞计数升高。 淋巴细胞增多持续了几个月,并且在皮下淋巴结中明显出现了淋巴结肿大。 这类似于母牛R-29。 但是,这些牛犊并没有像R-29一样下降,这导致研究人员认为分离出的BIV并不是牛白血病/淋巴肉瘤的病原体。 它被存储起来,一直未被研究,直到发现引起后天免疫机能丧失综合症(艾滋病)的艾滋病毒(HIV)。
复制

成熟的牛艾滋病毒(BIV)是球状病毒,大小约为110-130nm,基因组(HXB3)为8482bp。 基因组包含常见的逆转录病毒结构基因,包括GAG,POL和ENV。 这些基因被5'和3'LTR包围。 它还包含至少五个非结构性辅助基因开放阅读框(ORF)。 这些位于POL和ENV ORF之间的区域。 其他辅助基因包括VIF(病毒感染因子),TAT(转录激活因子)和REV(蛋白质表达调节剂)。在BIV中,存在一个W蛋白。BIV具有与所有逆转录病毒一样的结构,并包含其正义RNA基因组的两个副本。它有两个隔层:包膜和核心。包膜来自宿主细胞质膜,病毒在出芽时将其吸收,然后将病毒糖蛋白插入其包膜。 病毒的核心包含Gag和Gag-Pol蛋白。 这些蛋白在成熟病毒中被切割成它们的功能形式。
致病性
白细胞增多和淋巴结病与BIV早期感染有关。 现在,研究人员确实知道母牛R-29被BIV感染了多长时间,因此尚不清楚一些发病机理。 最终,这些症状类似于人类的艾滋病。
传播途径
BIV通过交换体液进行传播。 当查看BIV感染的发生率时,发现BIV在美国南部更为普遍,在南美最为普遍。当动物测试呈阳性时,畜群中的许多动物也呈阳性。 这种蔓延的部分原因是疫苗接种中使用的受污染针头的重复使用,小牛对牛初乳的共同分享,以及侵入性治疗后未能对器械进行完全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