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天文角度:如何看待今年的全球疫情?

2020-06-18 12:49 作者:趣读畅想  | 我要投稿

我国古代农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力”(可能是最早应用三才思维的领域),古代兵法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古代医学辩证辨病也需从“天地人”三个角度去分析(天可以指五运六气等大气候环境,地可以指生活的地理环境等,人可以指个人本身的体质等信息),古代算命也测算八字讲究“天地人”(这个就不多说了),现代考古也有人提出需要讲究“天地人”三方面证据(大致上说,天是指天上的历法、星象、大气候等,地是指地下的遗址、遗物、坟墓等,人是指遗留的文字、图画、传说、习俗等)。我国古代的“天地人三才”思维,可以说是把这三个因素连为一体的系统性分析思维。而把“天”排在第一位,可见其重要性,而我们分析历史或者文明进程甚至生物演化历史,也常常能见到天文和气候对人类文明进程和生物演化的巨大影响。那么,从“天”的角度,又当如何看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和发展呢?


从“天”这一因素出发,中医方面有五运六气对此次疫情的预测和解释,笔者所学有限,只能在旁鼓掌。而从科学上讲,科学家们实际上早已经关注到许多疾病与天上太阳活动的关联,太阳活动有一个约为11年的基本周期,而一些流行病也有一定周期性,和太阳活动密切相关。具体分析前,先明确几个概念。

太阳活动极大年(或称峰年):也是太阳黑子数量达到极大的一年,此时太阳常发生强烈耀斑、太阳风暴等剧烈活动。

太阳活动极小年(或称谷年):也是太阳黑子数量达到极小的一年,太阳通常比较安静。

太阳与地球(图片来自:pixabay.com)

再看最近30年的一些流感疫病的统计

(注意:以下统计的极大年极小年附近,一般不超过实际对应年份的左右1年。)


更早之前能找到的一些流感疫病的情况:

1700-2020年太阳黑子数统计平滑图


最近30年发生疫病的频率似乎更高,几乎一次太阳活动峰年和谷年都没有错过,可能是以前网络不发达一些地区没统计到,也可能是人口总数越来越大、人口密度越来越高、人员接触更频繁、人口流动越来越大(交通更方便,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之间的人口流动更频繁)等等造成传染病更容易传播开来。

而实际上还有其他一些流行病,如霍乱、回归热、鼠疫、白喉、伤寒等流行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太阳活动的规律基本一致。而一些非流行病也有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联,如太阳活动强时,血管栓塞的并发症就会增多,会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参考自: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普苑《太阳活动与疾病》)

知识拓展

  • 蝗虫灾害:11年周期,在太阳活动衰期,蝗虫猖獗,造成大灾,而在太阳活动盛期,蝗虫灾害不大,甚至无灾。(所以,今年各种昆虫异常活跃)

  • 水灾:11年周期,常出现在太阳活动盛期。

  • 旱灾:11年周期,常出现在太阳活动衰期,太阳黑子少的年份。(也可能是南涝北旱)

  • 农业产量:11年周期,丰产年都在太阳活动盛期,减产年在太阳衰弱期,在古时候常形成大饥荒。树木年轮的宽窄也受此影响。

  • 经济危机:每当遇到太阳黑子极小年,经济都容易陷入萧条期或爆发经济危机。1933年、1944年、1954年、1965年、1975-1976年、1987年、1997-1998年、2008-2009年都有较大的世界经济危机。(参考知乎《经济危机竟然和太阳周期活动有关?来自经济学家们的感叹!》)

  • 心理情绪:发现太阳活动强烈时,被测试者的判断能力明显下降,处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显著降低。

  • 类拉尼娜和类厄尔尼诺现象:当太阳活动达到峰值时,它产生的热量足以增加太平洋无云地区的水汽蒸发,增强热带降雨和信风,并使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水温度下降。它造成的这一系列影响恰好类似于拉尼娜事件,不过温度下降的地点更偏东,并且其强度只有典型拉尼娜事件的一半。在类似于拉尼娜的现象发生后一至两年间,随着缓慢移动的海流用较温暖的海水取代东热带太平洋的冷水,由太阳活动高峰引起的类拉尼娜现象还将演变成类厄尔尼诺现象。而同样地,海洋产生的反应强度也只有典型厄尔尼诺现象的50%。

注意:以上资料除了有说明出处的,都参考自中国气象网气象科普苑(www.cma.gov.cn/kppd)

结束语

掌握规律是为了运用规律,而根据以上资料和结论,在2025年~2026年的太阳活动峰年高概率会是疫病发生年份,个人和国家需做好各方面准备。最后,将太阳活动峰年和谷年发病之差异以及原因留待专业人员去分析。

参考资料:

李根蟠. “天人合一”与“三才”理论——为什么要讨论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03):5-15.

杨冬红,杨学祥.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J]. 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03):1-8.

吕厚东,李荣华,吕厚远. 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世界性流感流行关系的初探[J]. 微生物学通报,1991(01):23-26.

中国气象网气象科普苑(www.cma.gov.cn/kppd)


天文角度:如何看待今年的全球疫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