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再论九子夺嫡,老4为何最终成功!(一)

以前瀚海狼山(匈奴狼山)曾经原创过一篇——雍正身后为何不和他父亲康熙葬在一起,还要额外的开辟清西陵。是不是真的是因为上位不正,生怕身后愧对他父亲。部分结论是事实上绝非那么简单。最终独立开辟清西陵。很大程度上和雍正个人的孤傲性格有关。也很可能和雍正当了11年皇帝后的个人领悟有关。不过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倒是给后人留下了说书唱戏的最佳材料。因此狼山认为还要把这段历史,真正从头捋一捋。把绝大多数细节都讲清楚。毕竟很多影视作品都有很多演绎和不实之处。这里就尽量的按照史实而不是演绎和发挥,说说雍正为何能上位成功,最终也能稳住位置。一切当然还要从九子夺嫡开始。而九子夺嫡本身就不简单。这里面牵扯到起码有这么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参与九子夺嫡的九子是哪九子?为什么在九子夺嫡的历史剧中,至少出现到了十七阿哥甚至二十阿哥,那么为何历史上仍然叫九子夺嫡。第二,他们争夺的是康熙皇帝的皇位,为何不叫九子夺皇或者叫九子夺位。第三,为什么九子夺嫡没有发生在其他朝代而偏偏发生在康熙朝末年。这些问题,本身就值得每条都详细的捋一捋,全部搞清楚之后。才知道为何是老4最终胜出。而不是民间传说的临时修改传位诏书之类的戏说。康熙帝晚年之所以继承权争夺空前激烈。有几大原因。首先是有超级巨大的皇家政Z遗产可以继承。正因为有得夺,值得夺,才有激烈的争夺。就像当今,豪门亿万家产的争夺仍然是各种八卦的最佳材料。而一般老百姓年老了,最多一两套住房十几万存款,一两个子女如果再你争我夺。

就会被世人耻笑。古今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康熙皇帝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开创之君。却是在继承的同时,又扩大出巨大基业的开拓君王。康熙帝8岁就即位,擒鳌拜、平三藩,击败噶尔丹;拒沙俄、收TAWAN;让漠北臣服,让漠西再也不敢从草原东进,虽然还没有彻底扫平准格尔和西南高原。但是一个陆地面积即将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的框架已经基本确定。在历史上罕见的不用再修长城。因为几千年来长城外的游牧群落基本已经被其征服。在对内的政策上,化解了入关初期尖锐的矛盾;老百姓得到了休养生息。开始出现人口的回升和经济的繁荣。因此康熙皇帝本身的政Z遗产是相当巨大的。统治这样一个超级帝国,对任何有政治抱负的人都是巨大的诱惑。所以才有一场精彩绝伦而又扣人心弦的候选继承者之间的较量。

其次,九子夺嫡,不叫九子夺位,关键就在于九个儿子本来争夺的是“嫡”而不是皇位本身。也就是康熙帝在世的时候。因为成绩太大,权力超级巩固。即使九个亲儿子也不敢轻易的觊觎他们老爹的皇位。他们真正争夺的其实是“嫡皇子”,也就是有继承权的太子的位置。只不过在这场争夺的过程中,康熙自己提前挂了。因此九子夺嫡就变相的成了九子夺位。最终上位成功的是老4。但是这个老4,并非真正的老4。他到底排名第几?明天继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