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考研经验:人大法学考研宪法与行政法384分经验——动静相宜】

2021-09-04 09:25 作者:知行法学  | 我要投稿

前  言

作者师妹是一位聪明机灵而又稳定踏实之人,大家在整个考研过程中,最大的敌人只有自己,没有外力。考研就如同在黑屋子中前行,你不知道对手在干什么,其实你也不需要过多知道对手在干什么,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拖后腿的。你若一往无前,必定有所回报。同时做到“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才是最关键的,静若处子,学习的时候就要摈弃一些外界干扰,静心钻研;适当也要有放松,玩的时候也就全身心放松和欢乐。这种动静自如的切换能力,也是考研路上对所有学子最大的锻炼。


一、个人基本情况

我本科毕业于江苏一所排名中游的211大学的法学专业,本科期间一直在准备保研,竞赛活动、学生工作经历相对比较丰富,学分绩点及专业排名还不错。但最后保研放弃了,法考低分飘过,考研分数也不是很高,这些经历暴露我学习习惯以及心态调节上的不足,现在有一些心得体会向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别像我一样o(╥﹏╥)o。感谢知行师兄的邀请,这次给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有人说,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就当本文是大家考研路上一点小小的光吧。


二、保研方面的教训

我保研上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明确的、关于院校选择方面的规划,一直在盲目地刷竞赛、刷学生工作,又想同时兼顾法考所以搞得一团糟。我当时的时间管理水平等于没有,又不想保本校或将就保一个外校,所以我脑子一抽就不保研,先看法考去了。然后法考完学校里事情还是比较多,自己的基础还不够扎实,于是就决定gap一年专心考研了。


我对以上经历复盘结果是:


①参考前几届的保研情况和自己的期望,尽早规划保研目标院校及专业,有针对性地积累自己的相关经历;②综测加分不要盲目求多,不能太影响专业学习;尤其是保研名额比较少的情况下,不要过度竞争;③心态要稳,个人观察,很多保研er都会有段难熬的日子,稳住就是胜利!


三、法考低分飘过心得体会

我差不多2019年暑假才开始法考的,之前在准备保研。法考前又有别的事情,最后甚至连真题答案都没对完。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时间规划。另外,法考与考研专业课有一定程度的重合,法考完书不要扔掉,复习考研时也用得上。关于法考和考研的衔接,知行法学、青苗法鸣等公众号有大批文章可看,我就不赘述了。


①法考老师方面我听了民法方志平老师、刑法柏浪涛老师、行政法李佳老师、商经李晗老师、民诉韩心怡老师、刑诉向高甲老师的课;


②主观题方面一直觉得自己能在考场上当场找到法条,事实证明这种蜜汁自信是错误的,因为对法条不熟悉,根本翻不到,最后还是按自己记得的知识写了;


③要有自信,无论复习的时候还是考试的时候相信自己一定能过。主观题那边时间比较紧张,心态稳住再稳住。


四、终于写到考研初试了


01 院校及报考专业选择

关于人大考研的一些常识问题我20年初左右,听了知行法学在cctalk上的公开课,还加了知行结识了一群研友2333。


关于为什么报考人大宪行专业我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①人大法学初试考察理论法学(法理学、法制史、宪法)和应用法学7选3(刑法、民法、知识产权法、诉讼法、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法7个科目任选3个科目),题型为材料题(会有几个小题)和论述题;


②个人的学习情况:本科时期理论法3门课学习得比较扎实,应用法方面本科民法知产的课比较多,衔接考研难度不大,法考已过,有的一定的基础。自己也比较发散思维,可能更适宜专业课初试的考察方式;


③应用法自选3门可以扬长避短以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考研后期一般会比较难坚持下去,所以应用法尽量选自己有兴趣的、有积累的,这样学习的时候会稍微快乐一点;


④为什么报人大的宪行专业:大二时我偶然关注了人大主办的十大宪法事例,体会到了公法社会重大事件、重大关切的回应。我也觉得宪行、国赔课程比较有趣(宪法老师是人大毕业2333),本科期间还代表学院参加了“学宪法、讲宪法”比赛和“律师驻队”的调研,所以我根据兴趣和基础两个方面选择的报考方向,当然还想看看北方的风景orz。


总之,我觉得考研人一定要对报考的学校和专业有热情,这份热情可以支撑你走完考研全程。所以选学校、专业时一定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如果只是遵循别人的建议的话,很容易疲惫,本来背书已经很枯燥了,我们更需要信念。


PS:选择了学校就不要动摇自己的决定,相信自己,报都报了,反正换成别的学校也不一定100%就能考上,与其怀疑自己不如多背背书。很多同学可能会忧虑自己的本科以及本科学习基础,我本科相对于其他同学也比较一般(太卷了太卷了)。而根据今年的线上复试细则规定,最后的加权总成绩=70%初试成绩+30%复试成绩,可以说影响大家录取最主要的因素的是初试成绩。初试大家是在全新的起跑线上,平时成绩好的同学也不能轻敌,因为平时学的和考研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一句话,好好复习初试考试内容,冲就完事了。



02 初试之专业课

专业课今年我分数马马虎虎,做得好的地方在于:


①做每道题前都勾画题目关键词+打草稿,整理好思路和排版再动笔,这样不会遗漏知识点,答案也会比较有条理。考场上亲测打简单的草稿不会花很多时间;论述时把每段重要的核心知识点放在第一句,论述完一个层次小结一下。论述题最后一段总结+升华;


②复习时反复学习历年真题(知行公众号有近3年的真题),整理了真题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如法律行为部分或者债的移转部分比较常出真题)和设问方式(是否经常考察制度的概念?制度的比较?);我们研究真题主要是研究真题的出题角度和模式,才能针对性的去背书,控制自己的掌握程度。真题一定要标注到背诵材料上或者自己做的提纲,这样重点非常清晰了;


③复习过程中多背多写,能写出来才是自己的!要熟练掌握思考角度,答题思路。比如分析权利可以从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权利内容、规范意义(宏观+微观)等角度(是知行师兄常说的体系化思路化方法)。这个方法复试也要用到,这就要求我们背书时主动学习,不断归纳知识点的角度和思路;


④做好了本科、法考与考研初试的衔接,当时民法典出台了但是新的民法教材还没出,主要用了法考民法书复习。理论法有些概念比较绕,可以听一下法考视频,比如合宪性审查那块。


1. 理论法

法制史用了本科马工程的教材(因为书上有自己的笔记复习起来比较方便)+人大出版社当时新出版的蓝皮书,最后模拟练习时还参考了马小红老师主编的《中国法制史关键问题》。


宪法主要也是本科时的笔记+黄皮书,然后复习时要经常对应法条来学习,这样法条也就自然记住了,毕竟复试还要用到。同时也可以结合法考视频来看,增强记忆。因为看一下蓝皮书和本科时的笔记差不多,就没有再背蓝皮书了。知行知识星球里的论文笔记特别棒,案例分析、知识体系方面可以看知行的专题分析和冲刺课程。


法理学反复背了人大出版社的教材,论述题还可以学习白斌老师的主观题宝典和杜洪波老师的理论法小白皮。理论法一开始比较陌生的话,知行公众号的理论法方法论文章可看,基本按推荐的思路复习就好。


2. 应用法

多数同学会选择民法刑法知产这三门,这样初试的六门科目其实都被法考涵盖掉,当然,两者考察方式深度上的不同是很明显的,但用法考课程来打基础完全足够。让我个人因为法考之前已经过了,刑法学下来比较吃力,就没有选择刑法,选了民法知识产权法环境法。因为民法知识产权法自己相对比较擅长,然后大四正好新学了环境法,比较熟悉,就大胆选环境法了。


民法方面不要被蓝皮书的厚度吓到,结合真题可知,民法初试的重点还是比较清晰的,背书前可以过一遍法考书。记得关注公众号“中国民商法律网”。民法还可以听一下岳业鹏老师的法硕主观题冲刺课,如果不太会答题或者缺少思路的话。然后个人觉得知行公众号对新版民法教材的梳理很有帮助~


知识产权法的教材我选择了王迁老师的《知识产权法教程》,我还阅读知行师兄推荐的李琛老师的《知识产权法关键词》《论知识产权法的体系化》。案例可以参考公众号“知产力”“知产宝”上摘编的案例,有几年知识产权考了案例分析,可以熟悉一下。


环境法教材为人大出版社的蓝皮书+竺效老师的《环境法入门笔记》,环境法出题比较灵活,一定要注意热点,可以关注公众号如“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竺效的环境法课堂”以及几个环境法研究所的公众号。


最后,专业课新修的法修改的内容/原因/意义需要掌握,立法动态可以关注全国人大网站的“权威发布”。知行法学团队也会在公众号和知识星球上发布师兄师姐整理的热点、梳理的文献、勾画的重点等等。可以在复习的间隙看看专业的最新动态,一是可以观察知识点是如何运用的,二是一定程度上预估命题的方向和重点。这个方面无须给自己太大压力,初试还是以基础为重,对于热点,时间紧的话,我个人认为可以只看核心概念、涉及的法条以及适用。



03 初试之公共课


看复试名单可以发现大家公共课都很高,根据目前的卷势,公共课复习一定要往160+(外语政治双80+)来复习。我公共课虽然一直自信满满,到最后150也没有,一定程度上拖了一点考研总分,而且公共课一定程度来说比专业课好提分,所以后期一定不要放松对公共课的学习。


公共课做题一定要多总结,可以做个表格记录自己历年真题错误情况。俺也不知为什么考场上会这么崩,优势翻车典型案例有。


1. 政治72分

这个分数在今年比较拉胯,我反思了一下原因主要在于:①记错考试结束时间(各位要仔细看清楚开始和结束时间)后面几道大题疯狂赶写;②肖四选择题部分没有仔细看,忘记了不少。


政治方面我觉得基础比较好的同学9/10月开始准备是来得及的,教材用腿姐冲刺背诵手册或者肖秀荣知识点提要就可以了。我一千题没做,好像也没有什么问题。腿姐技巧班一定要听,然后刷真题+各个机构出的模拟卷。将错题涉及的知识点标在腿姐冲刺手册上或者肖秀荣知识点提要上。我大题考前背肖四+腿姐冲刺/押题笔记,基本都背到了,写得就还可以,选择题就粗心大意地刷过了,选项没有仔细看,比较可惜。选择题的分远比材料题好拿,考前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这块分数。


我个人用的写政治材料题的一个小技巧是牢记“所学知识+题干+材料”,这三块答案里都要点到。题干需要解释,材料作为答题素材,你要写的基础知识是主干。当时在知行的知识星球里看到了师兄总结的政治答题思路,有被震惊了没想到还能在知行学到公共课。


另外还可以关注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吃饭刷手机的时候看看,文章风格和考研题目差不多,看多了就习惯了。肖四最后来不及看的话,可以背诵政治公众号“一烫”提供的肖四精简版。



2. 英语75分

这个分数在今年也比较拉胯,主要是翻译作文没有写好,作文模板虽然一直在准备但没有多模拟几次,然后考试遇到不太熟的话题就直接慌张了。


①客观题因为我觉得自己英语基础还可以(六级592分),用墨墨背单词APP背到五月份就没再背了。用《考研真相》刷了历年真题,这本书对真题的分析非常到位,排版也很美观。客观题我一直做得很好,经验就是坚持练习,每天练习找手感,不要轻言放弃,一开始做的时候不用计时,可以做慢一点;我在做阅读时,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每做一个选择题把自己选择的依据在文中标出,如果做错就对照参考答案纠正自己的思路,之前我阅读正确率也不高,用了这个方法后提升明显;


②作文用了张剑的黄皮书+强烈安利一本古早的托福写作书《十天突破新托福Essays》。作文一定要动笔多练几篇,求求了。买答题卡后,自己总结的要写熟,我本来自己总结了模板,然后今年遇到的题材没有什么把握,就忘记了。所以建议10月份至少大作文模板要写好!拖越久分分越低(确信)。如何去模板化,我觉得按作文句子要素整理模板是个好方法,如下图所示(软件是幕布)。


04 初试整体时间规划


因为我个人保研法考乱七八糟的情况,我的规划基本没有参考价值,但整个考研过程中我都尽力在写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也有了一些经验可以分享。人大初试涉及的科目还是比较多的,所以最好以表格的形式来设计进度表。下图的表是从一个考上北大的学姐那边学来的。


2019.11-2020.1


2019年的法考后我休息了一段时间便开始准备下一年的考研。这个规划真的很奇怪?请勿模仿!!!想双考的同学可以参考很多一年双考的帖子。到放假前我看完了法理学的教材和宪法黄皮书,并整理了框架,标记了真题,看了n篇考研经验贴并做了摘录。个人觉得不一定只看你目标院校的经验贴,考别的学校的经验贴也可以学习,学硕备考各校也没有特别大的不同,经验都可以借鉴。



2020.1-2020.6


因为疫情这个寒假奇长无比。1-2月没有学习,3-4月在写毕业论文,因为民法典出台了听了最新的民法法考课程。5-6月看完了知识产权和环境法的教材以及李琛老师的专著,准备了毕业的事情。当然大多数时间是在摸鱼┭┮﹏┭┮。所以说,如果因为不可抗力没法复习,也不要太过焦虑,抓住自己能复习的时间,把能利用的时间利用好就是胜利。



2020.6-2020.12


毕业后就收心全力以赴复习考研了。当时我评估了一下自己各科掌握情况:


①公共课基础还不错就打算放在后面复习;

②应用法中,本科知识产权的课程比较多,王迁老师的《知识产权法教程》本科时已经算翻得比较熟了,复习次序可以排后;民法典要重点学习;环境法虽然才上过课但学得比较粗浅,优先性排在民法学习后面;

③理论法三门,法制史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很有信心?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了宪法和法理学上。


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评估大致确定这半年的基本规划,然后实际是我是这么安排的:

关于日计划前期我在家里效率比较低,一天只学6小时,后期勉强学10小时。我会以具体到每节的内容来规划背书目标,预计用时也要明确,不然根本停不下来会影响其他任务。日计划和错题梳理用的电脑自带的软件OneNote。


关于背书及勾画关键词的做法我参照了微博上一些博主的做法https://weibo.com/1960846157/IEnjwuaBAtype=comment#_rnd1617559345256课本上同级标题用同种颜色的笔标记,然后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形状来标记它们,便于梳理以及有选择性地记忆重点。背书要进脑子:课本这一段内容是在论述什么,一共有几点,分几个层次。最后每天不要一次性塞太多东西给自己,根本记不住这么多,也很容易有挫败感。


我建议是在对整本书的内容比较熟悉、理解后再开始背书背书的时候时刻关注书本的框架,我做的比较简单,就是把书细目抄了一遍?然后把真题标注了上去,背每一部分的时候看一下该知识点在体系中的位置,和前后知识点联系是什么。课本上每段话背关键词/句即可。课本中展开或举例的内容可以改编成自己的话说,这样背会轻松一点。


总结,分三个层次:

①先梳理框架,判断知识点的位置,减轻最初的记忆压力(从大标题开始记忆,一点都不多!相信我,背书要一步步来。);


②具体到各段内容,划出中心句,整理出句子间的逻辑层次(内涵/原因/意义等等);


③背句子→背关键词,复述用自己的话串联。


还有如果是很长的一段论述的话,可以在旁边写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我没有用软件做思维导图,我认为做思维导图的目的在于刺激主动学习,所以也不一定要很精致地做(后期时间也很紧张),我就像打草稿一样打在课本旁边了。


关于如何重复背诵的话也不用太过于精细地规划,我试过记忆曲线,压力太大了,我就隔天重复一次,背完一门再快速重复一次。我刚开始背书的时候就是背过就忘,也不进脑子,但这时候一定不要太纠结效果,先坚持把第一遍书背完(大概记住了20%的样子?)。完成大于完美!!不管自我感觉多糟糕,先背完。后来我第二次背书就比第一次背的时候记住的内容多。用徐涛老师的话说,感到辛苦,说明正在进步;感到迷茫,说明还有追求;要正确看待,再接再厉!另外,要做好一直背到考试/甚至到了考试还没背完的准备,因为实际情况很容易比预先计划的糟一点。我自己评估背书效果并没有很好,但考试时还是尽力凭借回忆勉强能写上一点内容,结果并没有感觉的那么差。


我经历下来觉得时间规划简单做做就好,反正执行中总会出现偏差,把该背的背完就是胜利了,按自己的节奏就好。另外,背书的时候可以想象对面是你比较熟悉的人,将知识点分享给对方听。最后,如果复习到疲倦的时候,可以换个科目交叉复习,也不一定是学累的原因。


我在备课期间经常因为专业课门数太多而崩溃,这里建议大家复习时尽快找到学习节奏,从而发挥自己的潜力。面对客观情况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像我就一天复习多门还是一天复习一门纠结了很久,最后搞得自己的节奏不好,复习效果也不理想。


背书累了出去锻炼,不要吃东西,更不要喝奶茶。锻炼对记忆有一定的帮助,而奶茶只能带来失眠和胖,考完研还得减肥,徒增烦恼。其他放松方式如看电视剧小说旅游等等只要不影响总体学习进度都是OK的,一定要留休息的时间给自己。另外备考期间少接触负面信息来源,亲测会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五、居然进复试了

因为12月时心态崩溃,最后上考场虽然尽力写了,但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甚至不能确定能否过国家线,所以我初试完一直在逃避对答案,也没有立刻准备复试,休息到2月中旬才开始慢慢看起了行政法教材。所以初试完还是不要不对答案,初步估一下分数,如果能上线就好好准备复试,我当时也没有找工作。尤其宪行专业复试内容还是比较广的,如果等成绩出来确定自己能进复试再准备时间会非常非常紧张,建议大家初试考完休息一周就可以开始看复试的东西了。因为根据考场规则复试内容必须保密,所以我就主要分享以下关于复试准备以及临场发挥上的经验与不足。


01 专业课


0. 自我介绍

复试准备自我介绍千万不要害羞,一定要找老师同学改改。我第一版自我介绍非常琐碎,没有什么重点,被知行师兄语音轰炸o(╥﹏╥)o


1. 宪法

宪法我还是用的初试的课本材料、听了知行的宪法学初试课程、阅读了人大教研室老师的论文,以及整理了学术热点,如2020年的十大宪法事例、人大议事规则的修改等。


2. 行政法

行政法我翻出了本科用的马工程教材,复习了课堂笔记,还看了余凌云老师的《行政法讲义》、姜明安老师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7版,还可以听听众合法考李佳老师的课程。


复试时的学术动态要跟。因为行政法教材太厚了我一直在背教材最后没有看论文,但建议还是热点相关的论文学习一下。


我的自我介绍比较简单,主要分为个人基本情况如本科学校、成绩排名等;然后是和宪行专业的交集,比如参加了“驻队律师”的调研以及“学宪法、讲宪法”的比赛;最后是专业相关的阅读积累。结合面试经历我复盘如下:


①复试前我因为自己背的不是很好一直逃避模拟练习,其实大可不必,面试时候的思考角度、答案的展开方式也是需要反复练习的;比如师兄举例的国家机构的答题思路——性质与地位;组成与任期;与国家机关的关系、尤其是与人大的关系;领导体制(集体领导制or首长负责制);职权;特点。复试准备时间比较紧张,内容也很多,一旦抽到没有准备过的题目,就可以调动以上思考角度来回答。平时复习时也要注意归纳角度,假装自己已经在复试考场上了。


②自信大方,注意和老师的交流沟通,积极回应老师们的引导。如果怕自己紧张的话,可以预想一下答不出来的场景(找知行师兄模拟也可以达到此类效果),然后做好应对准备,真诚不要太太套路即可。



02 英语


今年复试只考英语口语。有幸和知行的小伙伴了组了队,抱到了大佬的大腿。就复试成绩看,今年英语打分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还是要认真准备。我用了雅思口语书和考研英语作文的模板。我们知行口语练习互助群里同学分数都很不错,关键在于频繁联系保持语感。口语一开始说不出来几句话非常正常,可以给自己录音然后纠正,坚持练习,一周左右肯定会有起色的。材料读读中国日报APP上的文章即可。


结合面试经历我复盘如下:


①不要太快回答老师,留点思考时间给自己。我当时一下子冲动了起来,追问听完就答了,没有好好组织语言。不要着急orz。


②回答时不用着急结束,想想还有什么能说的。我自己感觉说了很多但实际时间流速比自己想得慢。



03 证明材料及线上面试设备


我是往届生,需要的材料一共有身份证、准考证、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学信网获取)、毕业证书、学历证书、成绩单、诚信复试承诺书、复试考场规则告知书(复试系统里下载)。复试需要提交本科时的成绩单(当然老师不会看你的成绩只起个证明作用),这个建议毕业的时候就和本科的辅导员说好,要辅导员帮你扫描一份,存在自己的电脑里,不然复试的时候还要去找本科弄,提前准备好成绩单可以节约一点时间。


我购买的1.7米的手机支架,挺好用的。建议提前装好,我测试设备前一天才开始装,差点搭不起来急死了,非常影响心态。强烈安利买一个电脑支架,调电脑摄像头角度非常有用!!!然后面试时位置选择不要背光,会显得黑。


我复试的时候网断了就o(╥﹏╥)o建议检查一下自己电脑的网络设置,我电脑自动设置了什么流量计费自动限速模式,好像关掉这个后网就不卡了。如果第一机位卡了就换第二机位收音,千万不要因为网络问题影响自己的发挥,断了就自己接下来去说。


六、心态调整问题

从保研开始我的心态就时常崩溃,然后崩着考过了法考和考研,一直没有很好地做心理建设,考前十分绝望,书背不完,背了也记不住。现在走完了考研的全部流程之际,我对心态调节有了一些心得,在此分享给大家。


第一,不要过分焦虑


第一,对于我们一点也不能控制的事物,如考研会考到什么,这是出卷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就别想“考到不会的我完了“就别想了,想了也没用。我们应该把精力专注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比如这章内容今天复习一遍。对于我这种习惯焦虑的人,要焦虑也该焦虑些实际的东西。然后如果觉得焦虑就马上找到问题解决问题,制定计划、执行计划,亲测进入学习状态一心投入学习后就不会焦虑了。或者翻翻知行师兄朋友圈看看鸡汤也行。


第二,内化自己的目标。


这次人大公布了报名人数,学硕报名了近两千人,如果想着冲击top3,在两千人里考出考前的名次心理压力会超大的。尤其是考前的时候,纠结考得上考不上这种问题非常影响心态。每次我都会想,啊我好菜怎么考得上。虽然考研是选拔性的考试,但最后还是和自己比。不要传播焦虑,也不要被其他人贩卖的焦虑带走。我在考前就把学习目标改为“学习到更多内容”“纠正自己以往错误的认识”,学习起来也变轻松了。


第三,不懈努力,全力以赴


第三,考研过程中无数次自我怀疑报考人大法学的决定。但我们既然已经报名了,就应该尽全力,报名费也不会退是不?或许永远存在着更好的选择,但现实中我们只能做出一个选择,因此只能对着一个选择不懈努力,全力以赴。


PS:因为感觉复试不太稳,初试排名中后,我还参加了今年的考研调剂,调剂太难了呜呜呜,不能跨专硕调剂后学硕名额比较了少就,非常艰难,我还收到了不少拒信。特别后悔之前因为焦虑没有好好学习。所以大家只要结果还没出,就要抓紧时间去学习。一点小经验是如果院校很久都没有查看,然后又出现了你想填的新学校(如果没有别的志愿空位),过了解锁时间就不必等他了,换新学校填,很多学校复试通知发布了也不点查看或拒绝,这个时候不用等待浪费时间。当然,人大复试还是比较早的,所以能进复试的话还是以准备复试为主。


第四,备考期间一定要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


一是为了后续的规划,二是为了增加点成就感不然总感觉自己什么也没有做。可以看到自己一天有一天的进步是非常治愈的事情。我自己也没有坚持每天都总结,所以每次看知行法学里知识星球大家整整齐齐的每日打卡都被卷到。如果学习状态很差的话建议给自己定个小到离谱的目标,比如今天至少学半小时/一小时。我背书背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明天会好好背的吧”“今天就放弃吧”,然后拖了好久都没有开始学习。所以,我的建议是什么时候能学就什么时候开始,比如起晚了,就中午学,都没事,没有规定六点起来就能考上。不要怕晚以及自责。只要开始了什么时候都不晚,下一秒就去学习!我备考期间生物钟紊乱到一天二十四小时每个小时都曾经是我的起床时间,不过一定要相信无论何时起床都不会影响学习的。当然考研那一个月生物钟要调整好,最好可以早起。考研那几天我每天都四点钟起来抱佛脚。总之,考研是一件非常个性的事情,我一开始也想每天计时学习然后打卡,但发现那样会使我很焦虑,后面就改成周打卡,或者时断时续地打卡,保持自己舒服的节奏就好。学习的时候不要看手机,也最好不要在家里学习,非常低效。


第五,处理考前期间与父母/朋友/舍友的关系


最后,关于处理考前期间与父母/朋友/舍友的关系,备考期间出现种种矛盾是很常见的,我觉得大胆沟通很重要,不要憋在心里,越来越难过!!比如父母总觉得考研很容易考上,那就在平时的交流中反复提我们法学考研有多卷,无论选什么样的学校都很难考(看我诚挚的双眼)。Gap的同学可以关掉朋友圈消灭peer pressure,我是当时把所有同学都屏蔽了(是个狠人,点头)。


法考时看到理论法马峰老师的一段话,特别感动,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都能坚持下来。什么是坚持?如果我告诉你每天复习20个小时一直到考前,你肯定能过,然后你去做了,这叫坚持吗?这是傻等。因为你知道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结果必然会发生,那你不是在追求一个结果,只是在等待一个确定的结果发生而已。坚持,是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事到底还有没有意义,不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努力还有没有用,甚至不知道期待的结果会不会发生,在那种焦躁当中,充满不确定感当中,在不安全感当中,在对未来一无所知,黑乎乎一片的情况下,你选择去做自己应当做的事,这个过程一定是很难熬的。因为在没有确定结果,在不知道效果的情况下,大多数人是会动摇的,会选择放弃这样一种非常痛苦的尝试,只有少数人会在这种不知道结果的情况下,选择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只是因为这件事情是对的。所以这个考试只属于少数人,因为大多数人在这种焦躁和不确定感当中放弃了坚持。所以坚持一定有用,即使你认为它没用,即使别人告诉你它没用,它也一定有用。人会辜负坚持的意义,但坚持不会辜负任何一个人的努力。


七、理论法学相关阅读

1、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新版序言:2022人大法学考研理论法学第三版序言与修订说明】

2、人大法学考研【考研经验|2021人大法学考研405分攻略,一年两考拿下法考和法理学】

3、知行法学【方法论篇|人大法学考研中法理学的备考方法:体系化、精细化、思路化】

4、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法理问答:法律原则的正当性】

5、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而今迈步从头越——谈谈二战人大法学考研的利与弊】

6、知行法学【进退有据|进可攻,退可守——法考延期后,法考和考研如何平衡?】

7、知行法学【考研经验|二战人大法理学的点点滴滴——吸收专业课知识的八种方法】

8、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丨法理问答:法的渊源——深挖重点章节,体系与精细化兼得】


人大法学考研【知行法学|考研经验:人大法学考研宪法与行政法384分经验——动静相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