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漫橘林路》第八章 暑假旅行之旅 8.15 厦门·青春·厦门大学
[迷鹿遇森迷路遇森·个人原创小说]《曼漫橘林路 》(正式用名) markdown 版本 2021年3月8日 Bilibili 发布连载



《曼漫橘林路》第八章 暑假旅行之旅
8.15 厦门·青春·厦门大学
来到厦门,很多人的选择,除了鼓浪屿之外,还会有一所饱含人文气息的地方。其实那里更多的,是青春。承载青春的却是历史。每一个去那儿的人,不是在回味着青春,就是在缅怀着自己的历史,又或者在两者之间不断唏嘘感叹。
这儿,就是厦门大学。像林墨桔这种“学习爱好者”,当然是会去厦门大学走一遭的。说林墨桔是“学习爱好者”,她既不会承认也不会否认,她只是让自己保持着获取一些新知的身心,不让自己太过固化。要是论学校里学习的成绩,很多人远远超过她。每每她都能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那颗纯粹的心。这一点在厦门,还有在接下来的两年大学生活里,再次得到了深深的验证。正是他们的这种热情和纯粹,才让林墨桔觉得学习是一件轻松而简单的事情,不再是教育上的学校意义上的“学习”,而是贯穿整个人生。
就算是游人如织,风景如画,成为画中人,林墨桔也还是能够找到刻苦学习的身影。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他们有的分布,有的集中。最集中的,自然就是图书馆了。远远地透过窗户,就能够看到里面很多学习的年轻身影。为什么是年轻呢?
林墨桔被突然蹦出来的这个想法吓了一跳。可是此刻身为游客的她,思维异常的活跃,这一点,在旅途中已经不止一天得到了印证,就算是发呆,大脑也是异常高速运转,而且思维清晰。
或许是因为年轻的时候,大家对新知和学习的接受度最强吧。而且没有诸多社会性因素的烦扰。相对整个一生来说,这个时期还是比较纯粹的。时间方面也很充裕。其实,人每时每刻都在学习,只是学的东西不一样而已,用的也不一样。林墨桔当然知道里面那些学习的人,学习的是书本,而且大多也在苦恼着。
他们都和自己差不多大,或大点或小点,但是此刻拉近距离又稍微拉开一点距离地看着他们,好像是在看着自己,看着自己和陆曼其的倒影。仿佛此刻,林墨桔明白了“影”和“镜”的真正含义。不是照自己,而是看到自己,观察自己。就连影视里、中国古代文化里的“灵魂出窍”都留下了新的印记,原来聪明之人借助着这种形式进行着深刻的表达,只是被后人进行了固化,予以了特定用途。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们一直在表现着“看与距离”。世界万物,果真离不开“本”与“质”。此刻,他们仿佛是自己的“窍”,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看所感即为“魂”,这些新的顿悟,即为“灵”。此刻它们分工合作,合而为一,重新洗刷着自己的“身”、“窍”,进行着新的塑造。
怪不得很多人都喜欢旅行。原来这样的感觉是如此之好。只要立马行动,整个世界都会变得光明坦荡。只是这旅途后的后遗症,似乎也在说明着旅行的双刃,都是多么的锋利。
林墨桔也很奇怪,为什么在旅行的过程中,自己一直都不是一个人,思想却能够不受限制的独立和异常的活跃着。再看看图书馆里面,不管是成对的,还是单身的,又或是扎堆的和独自的,其实他们都是“个体”,也无时无刻不表示着“单独”,将他们联系起来的,是里面的情感。情感的线,看似无形,实则有形。这种显化,便是距离的远近和关系的亲疏,还有情感的深浅。可是最终考验他们的,确实思想与价值。
林墨桔之所以能够如此肆意的任思想奔流而毫无压力和不安感,正是因为有人给了她这种“粮草充足”的后方支持和先行保障。高兴的是,在之后,这种思想的结果会持续化,然后将他俩共同包裹。
林墨桔:
“能够进去吗?”
林墨桔问。
她并不是非进去不可。就算是她们多么的年轻,看似无害,有着学生证明和身份证明,但是在这个非本校环境和资源里,他们依然需要遵守和尊重他人的环境和资源安全及其相关规定。
陆曼其:
“不清楚。”
“要不要问一下?”
林墨桔:
“可以啊。”
虽然不是非进去不可,但问一问又有何不可。
陆曼其:
“同学,请问外人可以进入你们的图书馆吗?有什么规定吗?”
林墨桔和陆曼其本想随便抓住一个人问问,但是想要得到更准确的信息,就需要对“下手”之人进行一点观察,合适的才最好。另外,他们真是“外人”,什么“学生”啊、“年轻人”啊之类,都不是本质身份定义。
被问之人(风和洋):
“你们是学生吗?”
被问之人看似答非所问,其实也是在判定着相关信息,以及初步保护着本校的资源和环境安全。
陆曼其:
“是的。因为女朋友喜欢图书馆,所以过来看看。不知道能不能进去?”
这不是林墨桔第一次听到陆曼其向别人这样介绍自己,也不是陆曼其第一次表明“女朋友”,但依然让林墨桔感到不好意思,内心里还有着一丝小雀跃。真是奇怪。
好心同学再次看了看林墨桔,又看向陆曼其,好像是放下心来。又好像是感觉两人很配,给予了肯定和祝福一般。
被问之人(风和洋):
“需要进行身份登记。进校门的时候你们也该知道了,都需要进行访客记录的。”
这倒是真的。还没进学校的时候,就远远地看到有人在排队,近看才知道是需要身份登记。当然,不是一个个趴在那儿写字这么麻烦,扫描一下,很快就结束了。这就是信息时代的方便快捷。即使是很长的队伍,也能很快就移动入校园、四散而开。刚才还拥挤的校门口,很快被校内的自由自在代替,仿佛是一个屏障,一下子进入了天堂。就连空气都是那么的清凉爽人。根据网上查到的路线,实际走的时候难免会被沿途的风景吸引,兜兜转转,还是能够到达图书馆。
陆曼其:
“这没关系,准进就可以,证件我们都有带着。”
是啊,准许进入才是关键,证件嘛,登记一次登记两次又有什么区别呢?
别说身份证了,就是学生证、献血证之类的,他们也有带着。不仅是实体证件,还有电子稿。可不是那种拍照的电子稿哦,是扫描的哦。这样做,一是为了方便,而是为了安全,三是以防不时之需,四嘛,就是怕证件丢了,临时需要证明免得证明不了。尽管有着电子稿,林墨桔和陆曼其也还都是以真实证件示人。这是一种充分地证明,不管是从言行上,还是从思想上、情感上。
陆曼其:
“另外还想麻烦多问一下,食堂可以吃饭吗?需要进行什么样的操作吗?”
是啊,在大学食堂吃饭也能够成为旅途的一部分。不过话说回来,这也快到午饭时间了。从早上吃完早餐过来,到现在,他们还没吃东西呢。
被问之人(风和洋):
“这个啊,有特定的旅客/访客窗口,在那里可以进行钱票兑换。充值进去,给你一张卡,消费会有记录。用好之后,可以再兑换回来。卡还回去,余额会返还。”
其实这也是大学的一项小收益。说小也不小,这个城市整体上来说就是个旅游城市,学校开设这个服务项目总比外面的商业饭店实惠的多,也更显得人性化。当然,学校内部也是有餐厅的,比食堂贵多了,却也比外面的饭店优惠。很多本校学生也会三五成群的到里面聚个餐吃个饭。当然,大学当然还得看食堂。就算是再不好吃,也是标配。
陆曼其:
“这样挺好的。”
果然旅游城市的服务就是不一样,需要考虑到这样的一群特殊却也是城市常态的人群。“中午就在食堂吃饭了?”陆曼其看似在询问,实则心里已经很确定了:中午就在食堂吃饭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可能晚上也要在这吃。因为,林墨桔……
这个人看到图书馆应该就走不动道了吧。好不容易来趟学校,还麻烦来麻烦去的,估计她得疯。这下好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还比预期好太多。她应该会临时倒戈,投入图书馆的怀抱。更何况,这些天她都玩拉着,没有彻底安心的系统的学习。这儿有这么好的环境,还有这么多的书籍和资料,她必定会好好利用一番。
表面上林墨桔一副“你决定”的样子,实际上这“你决定”的背后不还是有前提的。哈哈,这也是能够逗乐陆曼其的。其实男人就是这样的,就算是再爱一个人,再年轻,也都讨厌麻烦,讨厌走来跑去,所以这样决定,自己也可以乐得自在。虽然是来旅游的,但是整天跑来跑去,不说身体能不能吃得消,光是脑子也会消化不好吧。确实也需要补充一点营养了。学校的图书馆,是经常去。这儿的图书馆,还真要好好看看呢,说不定就会有新发现呢。与其说是林墨桔一个人的决定,不如说自己也有私心,相似的私心。
被问之人(风和洋):
“你们认识路吗?”
好心同学突然问道。
……
去食堂的路吗?是啊,他们认识吗?进学校的时候,倒是也有经过食堂,只不过不是主食堂,好像路还有点远。
陆曼其:
“没关系的,我们可以自己找。到时候找不到的话,也可以问人,或者跟着别人走就可以了。”
吃饭的点,顺着人潮,很容易就能够找到食物,这在动物世界里,就是觅食。只不过人类中更方便一点,可以问,也会回答,不会争夺。
被问之人(风和洋):
“也可以。我现在有点事,要出去,等会回来,要是你们还没吃的话,可以带你们一块去。算是充当向导吧。”
看样子他们也是第一次来,和自己一样也是学生吧。同是大学生,分散在全国各地,此刻能够相遇,也算是一种不错的缘分。
陆曼其:
“这样子方便吗?不用这么麻烦的。”
被问之人(风和洋):
“还好啦。”
陆曼其:
“那就先谢谢你了。”
被问之人(风和洋):
“十二点半左右,你们看可以吗?这个时间,吃饭的人也不少,不过还好,现在是放假期间。”
陆曼其:
“那好。十二点半,在这等你。”
图书馆门口。他们口头承诺,并且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给对方。这些东西,看缘分便好。
林墨桔有看到他还拿在手里的饭卡,上面的文字显示,是她的专业,哦不,是她将要学习的专业。而且,他比自己大一届。这算是巧合呢,还算是缘分呢?林墨桔更愿意相信是后者。为什么这么说?她相信正是因为自己的需要,才会有着如此好的安排。
也正是这无意之中的小链接,才让他们在稍后的接触里,结识了对方,并且决定叙缘。而这缘也延伸到了更广阔的现实里,生活里,跨越地理,扩散五湖四海,联结世界各地。到最后当他们聚在一起东谈西笑无意中关注到这一点之后,连自己都惊叹——不可思议,然后干杯庆祝这一“伟大”盛举。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里意识里,如果能够说什么能够堪称“伟大”,那种看似奇妙实则平凡的联结,是真真正正的伟大,是真真正正的盛举,是最值得他们这群人还有这个世界为之高兴的事情。仿佛在那一瞬间他们窥探了这个世界存在和运行的秘密,奥秘,而他们是其中的创造者,也是受益者。如果将它们比喻成宝藏,那么他们已经拥有了最宝贵的财富。尽管他们依旧平凡,依旧要为生活奔波忙碌。这种碌却不再是无为,比有为还多了几分深意,显得深奥了起来。
所有的大学食堂都应该是一个样子的,卖学生饭菜的嘛。不同可能就是每个学校他们的食堂特色了吧。林墨桔相信食堂也是一个学校全局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人只重视学和育,却不去重视饮和餐的,毕竟再重要的精神食粮也比不过一粒一勺来得真切和实在。食粮食粮,有食有粮。如果学校食堂不好吃的,林墨桔相信一定是学校的问题,再精确一点的话,就是学校领导的问题。要么他们不在学校吃饭,把学校当成某种工具,要么他们根本就不在乎这种关乎生命和健康的身体食粮。仅仅是根据这一点,就能够判断出来一个学校食堂的特色,以及是哪种特色。当然好吃不好吃是会被归为榜首的,永占前列。在林墨桔的心里一直都有着这样一个坚定的想法:一个学校如果想要整顿或者体现出自己的优势来,那么首先把食堂管理好就基本定了格局了。甚至可以说“得食堂者得天下”,林墨桔相信这并不是毫无科学根据。
虽然私心里她还想将宿舍环境加入第一之列,但是没办法,还是要稍微取舍一下的嘛。只不过她已经不在宿舍住了,那么这样看来这种取舍已经无关紧要,还毫无必要了。她要吃好喝好,才能够赚回这在异地“求学”的高昂成本啊。说好的一起出来玩,她却非要玩出些学霸模式。同样是有空调有网,旅馆可比这好多了,还可以游泳;这儿呢?学习啊学习,图书啊图书,不一样的啊。不过这大好的暑假时光,阳光炎炎,图书馆却是避暑的好地方。
只不过看着他们把如此美好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不算欣慰也算安慰,林墨桔也应该是看到这一幕受了点刺激吧。就算是阳光再炽热,这个夏天也是美丽的,哪怕是汗流浃背,多叫几次热多流几身汗,只要林墨桔在身边,只顾学习不理自己,陆曼其也会觉得开心和满足。她的学习已经是对自己最好的搭理了。因为他知道她……
既然她决定了,那么接下来也应该要做好更充足的准备了,一旦她来了心,那这图书馆就不是“参观”那么简单了。自己能为她做的,依然是做好他的全职——最好的后勤保障。说真的,这儿的食堂还不错。风景不错,配设不错,管理不错,总之都不错。说不定是因为自己心情的缘故吧。不过看看来这儿吃饭的“土著”,他觉得这种心情分还是有待检量的。
陆曼其:
“今天想吃什么?”
林墨桔:
“先看看吧。时间还早,要不全看看,然后再做决定?”
这样的她看起来很贪吃,陆曼其却也知道她也就只能吃那么一点点。既然决定了要做好后勤保障,与其在那儿愁眉苦脸思索吃什么,还不如先四周转转看看,就像是到了餐厅先浏览一遍菜单,还能顺便进一步接和参观食堂,有什么好不满足她的这种小心愿的呢?
即使暑假留校的学生人数大幅减少,食堂的饭菜品类却依旧不少,少准备一些量,多些品类多些营养更多了丰富。会让做菜的人来吃饭的人感受到一种富足的包围。俗话说“饱暖思淫欲”,可是在温饱妥善解决后,对于这些充满激情、荷尔蒙和青春活力的年轻人来说,他们更想要实现自己的更多价值,或者说去更好地展现自己。虽然这种实现是有着付出的前提,也正是这种附带着美好收获的付出,让他们在更多的精神追求上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愉悦而非空虚。自然地,留校学习的人,像他们这种边旅游边学习的人,不管以着怎样的形式,受着本性的驱使,也会受着本性的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