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最任性的皇帝,一生声色犬马,他究竟是明君还是昏君?
公元1519年,明武宗朱厚照下旨让镇国公朱寿率军南下去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然而,队伍刚刚离京后不久,就传来了前方的捷报,宁王的叛乱在巡抚王守仁的打击下已经彻底宣告失败了。可是镇国公朱寿却决定将捷报给压了下来,并带领队伍继续南征。镇国公此举是什么意思,王守仁心里也明白,无非就是要让自己把功劳让给他。迫于镇国公的威势,王守仁无奈只得把朱宸濠放了,重新让镇国公将其抓捕。这个镇国公朱寿究竟是何许人也,为何具有这般的威势?当时的人们恐怕不太清楚,但之后他们知道了,这人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本人。

明武宗朱厚照究竟具有了那些争议?
对于明武宗朱厚照的整体看法,历朝历代对此的争议都是相当巨大的。有人认为他为人十分绝顶聪明,虽然喜爱玩乐,但也通晓多国语言,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名主;但也有人反之认为,他身为一个皇帝是极其不合格的,不仅沉溺于玩乐不理政事,还强抢民女,是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明武宗朱厚照身为大明王朝的第十位皇帝,从小就是深受其父皇明孝宗的宠爱,并还没有任何竞争对手来争夺他这个皇位。原因就在于明孝宗朱祐樘,打小就经历着后宫之中的各种腥风血雨,这对于他来说简直就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同年噩梦。也许正因为如此,方才使得明孝宗的爱情观与别的皇帝不太一样,终其一生都只有一人相伴而已罢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明孝宗一生之中只有两个皇子诞生,其中一个早夭了,而另一个就是后来的明武宗。所为身为独子的他,自小就饱受宠爱,两岁就被封为了太子,四岁就在父亲的亲自教导下学习经史子集。为了让他能够健康称为,明孝宗明令禁止他参加一切的宴乐活动,为的就是避免让他被这些东西所迷惑了心智,而走上了不归路。在9岁那年又找来了诸多名师为其指导,因此年纪轻轻的便能够下笔成章,才思敏捷。朱厚照从小就表现出好动、喜骑射的特点,出于将其培养成为文武全才的要求,明孝宗并没有就此多加限制。

明武宗究竟是如何一步步地性情大变的?
根据史书的记载,明武宗自小就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每天所做的事件都被安排的满满的,且都在重复地做着同样一件事情。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长久下去都会产生厌恶之情,可是身为太子的他非但不能够拒绝,还不敢丝毫展露出半点厌恶的情绪。在多个老师的时刻敦促下,他每天都要强行保持着色容庄谨的姿态,各种礼仪都显得十分繁琐。这种长期的管教,不免从小就在他心中种下了一棵仇恨的种子,那就是对于那些重视繁琐礼教官员的仇视。

公元1505年,明武宗正式继位,没有父亲约束的他,第一次品尝到自由是什么滋味,手握至高权力的明武宗刚刚一登基就有点飘了。对于明武宗的这点小心思和心理变化,拿捏得最准的,还是从小就侍奉在其身旁的太监们,尤其是以刘瑾为首的八大太监,当时为首的人都将其称为是八虎!
这这些太监的精心安排下,明武宗很快就体验到了先前所从没有过的快乐,满足了自己内心中对于外界所持有的巨大好奇心。面对这种种情况,那些奉命辅佐好新君的大臣们,又怎么可能会袖手旁观呢?纷纷攻击八虎的阿谀奉承,并要求皇帝要将其一一罢黜!但对于明武宗来说,他深知一旦自己真的这么做了,就会重新回到深受礼教压制之中,这是他所极不愿意的!

放任宦官胡作非为,明武宗彻底放飞自我
面对朝堂之中,如此之多对宦官不满的大臣们,明武宗所采取的办法就是将其尽数打压,大量的官员因此被冷落而被迫辞官。然而在这场政治风波中,并没有表面中那么简单,明武宗所想要的其实是加强皇权,把孝宗朝的那些大臣们尽数清除出去,取而代之的便是武宗自己所信得过的那一套班子。但即便这么做了,都依旧没能摆脱各种宫廷礼仪对自己的约束,要想彻底获得自由,要么退位让贤,要么将自己手中权力假借给他人,而自己就可以彻底躲起来,放任自我了。而假借权力的最好对象,莫过于身边的这些宦官了。

在明武宗的放任下,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太监们还是狐假虎威、肆意妄为起来。为了劝导皇帝走回正道,有无数的正直大臣们冒死直谏,但明武宗对此都是置之不理,任由宦官们去把持朝政。后来随着刘瑾等宦官的胡作非为,一个藩王终于忍无可忍,终于决定发动了叛乱。
虽然明武宗贪玩,不爱搭理朝着,对于刘瑾等宦官的行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今有一个直指刘瑾的藩王叛乱,这件事情的严重性,明武宗心里还是有数的。他立马下令组织各路大军,仅仅花费了18天的时间,就将藩王的叛乱给平息了。后来经过一番调查,才知道刘瑾搜刮民脂民膏有莫大的联系,一些士兵因此而哗变,导致被藩王所利用。因为这么一件事,不仅八虎太监内部不和谐了,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刘瑾所搜刮而来的财富实在是多的惊人,最终明武宗忍下心来将其处死。

总而言之,明武宗虽然是一位荒唐的,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皇帝,但他在处理大事上却一点都不含糊,弹指之间就解决掉了八虎、平安化王、宁王等叛乱,对于蒙古的入侵,也是转眼之间就将其给击败了,还多次下旨赈灾免赋税。满朝文武中也多有正直的大臣,由此见得他这个皇帝当得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