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翰文:疫情期间显现的宁静之美、人性之美、制度之美
疫情期间显现的宁静之美、人性之美、制度之美
孙翰文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专业2018级一班本科生
今年初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以咄咄逼人之势席卷大江南北。在它的阴影下,新春的喜庆戛然而止,坊间的喧闹逐日褪去,路上的游人竞相折返,世间万物仿佛都在一瞬间不复往日光景。然而,这阴影下的苦难固多,却也隐藏着一些平日里不为我们所注意的美好。我便在这几月感受到了个人生活里放下浮躁的宁静之美,社会中舍己奉献的人性之美,以及全国抗疫中众力一心办大事的制度之美。
疫情之下,表征着个人生活里放下浮躁的宁静之美。疫情前的我们终日奔波于世间,纵使在假期也有着数不尽的访亲、访友与出游。但这一次,我们被疫情分为一个个都市里的孤岛。第一次随着这个城市静了下来,第一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伴随着这份宁静,我们得以用新的方式看世界,得以在静心中得到新的收获。其中,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最为主要的是学业上的收获。正如之前韩德专老师在电动力学网课上教育我们:疫情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难得的静心钻研理论的机遇。数百年前的牛顿便是在1665年的伦敦大瘟疫期间得以隔离世间的喧闹,进而静心研究出了划时代的微积分。我们可能比不上牛顿,但至少能在这几个月里静心学习,多翻几次书,多推导几个公式,去更深入地了解表面知识背后的科学思想,为日后的学业与事业奠定一个更为坚实的基础,以图在将来“为往圣继绝学”。
疫情之下,彰显了社会中舍己奉献的人性之美。数月来,一个又一个白衣天使不顾个人安危,毅然投身抗疫前线,用自己的能力与无畏换来无数生命的希望。而在这些数不清的案例中,最令我触动的是来自汶川的援鄂护士佘沙。疫情之初,她便向领导主动请战,并说:“因为我是汶川人啊”。作为一个四川人,这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的共鸣。佘沙曾是汶川大地震的震中亲历者,而当年的我恰好住在蜀汉路上(这条路往西是成灌高速,是2008年抗震物资运输的主动脉),亲眼看见了来自全国的物资由看不见尽头的车队运向灾区,也亲身感受到了全国人民在那一年对四川的支持。十二年后的今天,当年的受援者成为了驰援者。中华民族无私奉献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美德由此可见。除了佘沙,我们还能看到主动为病人留守,不幸感染牺牲的武汉抗疫烈士夏思思,以及因抗疫在脸上留下防护物勒痕的陆军医疗队队员刘丽等等。他们在疫情中迎难而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正是因为这些无私奉献的人们,国内疫情得以遏制,无数高危下的人们得以继续释放生命的光芒。
疫情之下,显现了全国抗疫中众力一心办大事的制度之美。这场疫情中,我们充分发挥了我国的制度优势。集中起了全国上下的合力,快速且大力度地开展了抗疫工作。史无前例的封城措施雷厉风行。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在十日内拔地而起。面临着同样的一场疫情,在其它国家的政客围绕着“救经济”还是“救人命”争吵不休时,我们却早已使出全力,绝不因为一个人是否年迈,或一个人是否购买了医疗保险而进行区别对待。在其他国家的各个州与中央政府为了抗疫政策与呼吸机分配厮打在一团时,我们却团结了全国的力量,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疫情终于“柳暗花明又一村”,大江南北都迎来了冷寂之后的复苏,各族人民都迎来了危机后充满了新的希望的新生活。相信在疫情过后,我们的祖国将继续利用我们的制度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万世开太平”。
数月来,疫情对我们“苦其心志,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但我们坚持了下来,并让人间的美好在疫情的阴影下顽强地绽放了出来。在疫情过后,我们必将“增益其所不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