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公谈苑》宋 杨亿口述 黄鉴记录(十二)
湫神 宁州真宁县有个地方叫要册湫(今甘肃正宁县东南秋头乡),在唐朝天后、中宗朝时祈雨很灵验,某年要是遇到大旱,朝廷便派中使持锦织,带上三五十宣徽乐工在祠庭奏乐祈雨。 僖宗干符中,龙被封神为应圣侯,昭宗光化中,进封为普济王。 开宝九年,太宗还是晋王,在南府(宋时称开封府为南府),他派遣自己信任的人到秦州市马(宋朝建立的养马机构),此人在湫房住宿时,夜里梦见有人告诉他说“晋王登上帝位。”到长安,赦至,果然如梦中人说的。第二年的五月十三日,有条长数丈的白龙出现在水池上,龙往东边吐白色的云。白龙从辰时出现,到午时才消失,至少有几千人看见白龙,官府知道这件事后向上报告,朝廷下诏封为显圣王,并扩建祠宇。 最先在泾州界有个大约有四十里的水池,池中的水不停的往下流,冬天、夏天水流量不见增减,池中的水非常清澈,见不到一点秽浊,要是出现污浊,便会下雨。若遇到大旱,人们会到水池边祈雨,当地人以为这水池是龙居住的地方。 《汉书·郊祀志》说“春祠官所领湫渊,安定朝那者是也。”后来各地都在传水池有灵验,朝廷怎么会不知道。国家那么大,各地的山川限曲,往往有神龙蟠螫(指藏伏,见唐·姚合《赠终南山傅山人》诗:“蟠蛰身仍病,鹏抟力未通。”)。 建州的浦城县福罗山有个龙潭,遇到旱情,当地百姓到龙潭祭祀,或是往龙潭投铁块,龙马上下雨。 李符知春州 卢多逊被贬到朱崖(现今海南省海口市),谏议大夫李符当时在开封府,他要求面见赵普,对赵普说“这朱崖虽然在海外,但水土也还不错,许多人被贬去那地方,都能安全归来。春州离内地近,但是到那儿的人没有不死的。希望朝廷能将之前贬人到朱崖命令改为贬人到春州,这样对外能彰显宽宥,可其实是置人于必死之地。” 赵普听了一直点头。一个月后,李符因为犯事被贬为宣州行军司马,皇上几天后依然很生气,再下令将李符贬岭外,赵普想起李符之前与他说的话,建议皇上贬李符到春州,皇上于是把李符贬春州,李符到春州后不到一个月,死了。 交州驯象 景德中,交州(西汉,汉武帝派兵剿灭南越国后,设立交趾刺史部,辖今中国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和中部,州治番禺。968年(五代时期)新兴势力领袖丁部领建立“大瞿越国”,两年后自称皇帝并使用年号,取得事实上的独立。)黎桓(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向朝廷进献四头已经驯服的大象,这四头大象都能在听到人们山呼万岁时跪拜,朝廷将四头象养在玉津园。 每当要陈卤簿(礼制名),象身上会加装莲盆严饰,并吩咐昆仑奴骑着象在前面引路。 《晋·舆服志》有记载利用大象车测试竣工的桥梁。 穆修 诗文一般都是随当时的风气而体现出美文还是恶文,咸通已后,诗文气势衰弱,再无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见 唐 皎然 《诗式》卷一:“语与兴驱,势逐情起,作不由意,气格自高。”)。 本朝的穆修,是首先倡议古道(泛指古代的制度、学术、思想、风尚等。见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夫重怀古道,枕籍《诗》《书》,危不能安,乱不能治。”)的学者,后来一些学者才稍稍偏向古道。 穆修的个性极为偏激怪异,最开始是任海州参军,因为得罪通判,通判便搜罗材料打击他,后穆修被贬关押在池州,这件事在他所作的《秋浦会遇》诗中讲得非常详细。之后遇到特赦被释放,流落到江外。 穆修天生穷命,他要是口袋有点钱,不是遇到强盗抢劫就是生病卧床,钱不是被抢光就是治病花光,所以穆修一生缺衣少食。 晚年穆修得到《柳宗元集》,便找人镶板,印刷了数百帙《柳宗元集》,他携带文集到相国寺,在那儿设置摊位卖书。有位儒生到他摊位,没问价格,便直接展揭披阅,穆修顺手夺了过来,很生气对他说“如果你能读一篇,再一字不漏背出来,我立马送你一部。”他这人就是这么偏执,因此摆摊一年了都没卖出一部。 高丽王论中国族望 高丽国从五代开始,便向朝廷进贡,朝廷每回都会派使者到高丽加爵命奖励,有吕相国端、吕侍郎文仲、佑之,相继出使过高丽国。这三人皆为人宽厚文雅,很有君子的风度。 之后出使高丽的如孔维这类人,他们的表现很粗鲁,一些举止令人哂笑;他们不但贪婪还猥亵,总向高丽拿点好处,甚辱朝命。 后来刘式、陈靖到高丽国,高丽王王治在谈到中国望族时,以为有高下之分,比如唐朝的崔、卢、李、郑。刘式他们说“我国依贤才进用,不论族姓。”王治说“那为什么姓吕的都是君子呢?”王治是故意指名而言,目的也是警告使者。 高丽求赐板本九经 高丽国王王治向皇上说“希望能赐板本九经书以便向外国炫耀。”皇上下诏给之。 高昌 高昌国,唐朝时位置在车师前王庭地(吐鲁番地区)西州,安史之乱后,归为西戎。 太平兴国中,派使者向朝廷进贡,朝廷派供奉官王延德回访,二国来往数年。 高昌国不下雨,百姓都是用白垩涂抹所居住的屋子,曾经高昌国下雨数寸,人们居住的室庐都被毁坏。 高昌国有座勑书楼,里面藏着唐朝时期的格律勑诏,高昌国从开元九年三月九日起实行寒食一直到现在。王延德后来为度支使、舒州团练使。 潞州李筠 潞州节度使李筠策划反抗朝廷,他的大儿子哭着劝他不能违抗朝廷,李筠不听,于是派大儿子到京师,让他观察朝廷动静。 李筠的大儿子一到京师,太祖亲自迎接他,问“太子,你为什么来啊?”李筠的大儿子给太祖跪下,以头击地说“怎么说好?可以肯定的说有人在诽谤臣的父亲。”皇上说“我也听说你劝了好几次,只是老贼听不进去。你父亲让你来,说明他并不爱你,准备借我的手杀了你。我何必下令杀你呢?你回去对你父亲说,我还没当上天子时,随便他怎么搞事。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了,难道你们就不能让让我吗?”李筠的大儿子回去,将太祖的话讲给李筠知道。 李筠决定造反,当地人们很敬仰一位僧人,他召见这位僧人,私下对僧人说“我现在军费不足,希望借用师父的名气来征集军队费用。我已经为师父您的寺院准备了钱、粮食各三十万,现在正在我仓库里存放着,等征集军费这事办成后,一人一半平分。”僧人答应李筠,于是回去让弟子堆起木柴,木柴堆好后,他即刻坐在木柴上自焚。李筠从家里挖了条地道通往寺院,说“到时,从这条地道回家。” 僧人自焚后,李筠与夫人第一时间到寺院,宣布倾尽自家的所有财物布施,这事一传开,远近的百姓争着拿钱拿粮食送李筠大善人,四方辐凑(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出自《管子·任法》:“群臣修通辐凑以事其主,百姓辑睦听令道法以从其事。”),军队的仓库都放不下了,十天后,六十万俱足。 李筠将布施给寺院的钱、粮全部通过地道运回家中,并命人将地道堵上,烧了寺院杀了僧人,之后宣布造反,率领军队出泽州。皇上亲自带兵征讨李筠,进军途中遇到一处多石狭窄的山路,无法前行,皇上下马抱起数块石头搬到道路一边,于是群臣以及六军个个下马搬石头清理道路,一天之内开成大道。 李筠战败走入泽州,国军包围并攻下泽州,李筠被斩,皇上下令屠泽州城。国军行进到潞州,李筠的儿子开城门投降,皇上赦之。 侯舍人 太宗末年,关中有一伙强盗,他们有四十匹马,这伙强盗与富平人结怨,一见到富平人必定杀了他们,驱逐农人,并让农人带话说“我们要攻打富平人,到时候将夷平他们的城市。” 富平人知道后很惊恐,大家来到荆姚向同州巡检侯舍人汇报。侯舍人在当地素有威望,他率领大家埋伏在城市北边,强盗知道候舍人来了,便不再攻城退去,此时舍人带兵往城市西边拦截,他下令士兵带上弩,并说“这帮贼人有穿盔甲,千万不要射人,只瞄准马射,因为马没有上甲。此时贼人抢劫一些东西,不适合大战,所以射马会让贼人因惊慌而溃败。”侯舍人再三告诫士兵不要随便乱发射。 不久队伍与贼人相遇,舍人的军队众弩俱发,贼人果然惊慌散走,舍人率军随后追击,杀死、俘虏不少贼人。有些贼人逃到其他州,被巡检抓获,巡检将贼人押送到州邑,他们一直说“我们不是被巡检抓获的,是被候舍人抓获的。”巡检很生气,亲自到关押贼人的监狱叱责,说“你们不是我抓的吗?”其中一位强盗说“我之前不是与你在某地相遇,你那时候为何不擒拿我呢?又有一次我又与你在某地相遇,你当时吓得弃兵而逃,当时你为何不敢擒拿我呢?我们是被候舍人打败的,因为狼狈逃跑,才被你所抓,这就是败军之卒,举帚可扑。抓我们,是你这种弱智又没能力的人能办到的吗?”巡检羞愧而退。 室种 室种,是北虏宰相昉的儿子,他来投奔我朝。任诸卫将军、领刺史、西京巡检,室种喜欢驰逐射猎,洛中栽种很多水竹,室种经常对人说“洛阳好是好,就是园林中的水竹太多交络翳塞,应该将它们都砍伐去除,这样才可以尽情击兔伐狐,缺了 乐趣就无法满足。” 论义山诗 义山所作的诗内蕴密致,表面上诗句演绎平畅,要得无穷的味道必须深炙才行,钻研久酌不竭,演绎平畅让学者少窥其一斑,好像涤肠而浣骨。 鸭能人言 陆龟蒙居住在笠泽时,有内养从长安出使到杭州,船来到陆龟蒙居住房子,内养欺负一只绿头鸭,龟蒙急忙从房间跑出来大叫“这绿鸭可不一般,会讲人话,正准备献给天子,要是被你弄死了怎么送去?” 内养从小被宫禁,娇生惯养没见过世面,竟然信了陆龟蒙的话,说愿意拿金帛换鸭,他语气温和的问龟蒙“这鸭讲了什么?”龟蒙说“常叫自己的名字。”内养被气笑了,龟蒙将金帛归还,说“我开玩笑的。” 用其长护其短 太祖与赵普讨论时事经常会意见不合,太祖说“要是宰相是桑维翰,他会这样吗?” 赵普说“即使是桑维翰在,陛下也不会聘用他,因为维翰喜欢钱。” 太祖说“我既然要用他的长处,自然会照顾到他的短处,那帮寒酸读书人能有什么坏心眼(原文 措大眼孔小),我直接给他十万贯,那得把他住的屋子挤塞破了。” 钱若水全进退之道 至道初,吕蒙正被罢免宰相官职,以仆射的身份朝见皇帝,皇上有天对左右说“人臣应该是竭尽全力保住自己的富贵,吕蒙正以前是个没地位的老百姓,朕提拔他为辅助我的宰相,现在他自己一个人孤独冷清在班列,我想他应该是很希望恢复到原来的位置。” 刘昌言说“蒙正虽然很忽然成为显贵,但是他的声名威望不为忝冒。仆射统率百僚,有很高的威望,还不算到孤独冷清的地步,而且我也没听说蒙正因此而抑郁。何况现在民间有很多高士,不在乎什么荣华富贵,只有像臣这种人,贪图官禄不知道自重。”皇上默然。 皇上又曾经说“士大夫幸运获得官位而富贵显荣,他们怎么能不竭诚报效国家呢?” 钱若水说“高尚的人是不会因为有名位而感觉自己多了不起,忠直的人不会因为知识渊博而认为自己很有节操,或许有些是因为爵禄恩遇而效忠皇上,但这类人在高尚忠直人的认知中属于下者之所为啊。”皇上很赞成这说法。 到刘昌言罢免,皇上问赵镕等人说“近来有经常见到昌言吗?”赵镕等人回答说“经常见到。”皇上问“看见他哭了吗?”赵镕等人说“和我们聊天时,大部分见到他流泪。”皇上说“大概率都是这样,在位时不尽心作好本职工作,一旦被叱责罢免,马上痛哭流涕(原文 汍澜涕泗 )。”钱若水说“昌言实际上并没有哭过,赵镕等人在顺着皇上意愿说话。” 若水因此而思维,皇上对待自己的辅臣如此,是因为没见过不贪名势秉节高迈,能全进退,感动他的大臣,所以才招致皇上对大臣的轻鄙,我必须在年终说自己生病请求离职,于是钱若水立马草章请求解职,可是年终遇到晏驾,请求解职没成功。到了现在皇上即位初年,再次向皇上表达希望逊位(放弃高官显职,见《三国志·魏志·何夔传》:疾病,屡乞逊位。),后得到皇上批准。 太宗厚遇李昉 太宗对李昉文正公非常好,李昉因年纪大被皇上免去宰相,太宗每回赐宴,李昉总还是第一个到席。他曾经献诗说“微臣自愧头如雪,也向钧天侍玉皇。” 淮南道院 通州这个地方南边有大江,东北边靠大海,士大夫很少来,通州的居民鱼盐自给,而且地方也没盗贼,没有诉讼也就没有公事,到这里上任的官员安逸无事,京城士大夫称通州为淮南道院。 检书苍头 本朝的石元懿熙载到富阳旅游,在途中遇到一位老头,他仔细看了看老头,说“真是太平良弼(贤良的辅佐大臣,见《书·说命上》:“恭默思道,梦帝赉予良弼,其代予言。”),我小时候是唐朝宰相房玄龄的检书苍头,您很像房公。”话音刚落,老头忽然不见。太宗当皇帝时期,石元懿任左仆射。 王延范误惑于术人 广西转运使王延范,出生在江陵富贵人家中,有很多财物,自己以为自己是豪杰。 有位精通卜卦的人叫刘昂,他对王延范说“您看起来有成王成霸的兆头。”另一位精通算命的叫徐肇,也对王延范说“您当八少一,贵不可言啊。”再有一位精通风鉴(相面)的叫田辨,他对王延范说“看您的坐姿很像天王,眼睛如嚬伽(妙音鸟,见《正法念经》中说“山谷旷野,其中多有迦陵嚬伽,出妙音声。),鼻子是仙人的鼻型,耳朵外形像雌龙,看人的眼神就如猛虎一般,真实是非常有威德。” 延范听了这些话很受用,也认为对方说的与自己很符合,他从没想过“是不是这帮人在忽悠我”。于是更加嚣张,他因此写信给左拾遗韦务升,信中明里暗里嘲讽朝廷,因为这封信他被人告到朝廷,有信有证据,王延范被抄家,财产充公,藁葬(草草埋葬,见《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寃乘舆之残酷,轸人神之无状,载下车以黜丧,揜桐棺之藁葬。”)南海城外。 那三位术人所说的能有什么依据?这些江湖术人都是信口开河,专门对客户讲好听话,让客户爽就得了,根本不管他们说的话会让人走上邪路,王延范的灾祸就是这么来的。 罗江犬 淳化中,绵州所进的贡品是罗江犬,这犬经常在御榻前陪伴皇上,皇上生病时,犬便不吃东西,到皇上成仙的那一天,此犬号呼涕泗,以致后来越来越消瘦无力,见到此犬这样大家心里都不好受。参政李至因而作了一首《桃花犬歌》寄给钱若水,歌的最后一句是“白麟赤鴈且勿书,愿君书此警浮俗。” 以蜥蝪求雨 魏庠说:以前旅游到关中一佛寺,正好遇到村民在祈雨,寺里面有位僧人懂密宗,他找来十多只蜥蜴,将蜥蜴、渍水的树叶一起放入瓮中,再招集数名童子拿着柳枝念咒说“蜥蜴蜥蜴,兴云吐雾,雨今滂沱,放汝归去。”咸平初,我到缙云上任,刚好遇到闵雨,我用魏庠所说的方法,发现非常有效,于是将这件事详细上报朝廷。蜥蜴,属于龙类。 王彦超致仕 王彦超任了数镇节制,后来被罢免,任金吾上将军,他和李昉、宋白很要好。 一天李昉、宋白去拜访他,当时王彦超已经六十九岁了,他对李昉、宋白说“有人告诉我说七十岁辞官退休,你们知道出自哪本书吗?” 李昉说“《礼》里中有说大夫七十岁时应该辞官退休,如果朝廷不准他退休,便会赐他座位和手杖,他可以持手杖上朝,一是因为此人的身体状况还能从政,另一是当时的君王依赖于他。” 王彦超说“我是前朝的旧臣,放现在来论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怎么可以为占着爵位而不知廉耻呢?” 于是亲自写辞官退休书,到第二年假期结束后,提交辞官退休书,获得批准,以太子太保身份退休,朝廷发放给他的退休金是上将军俸禄的标准。 王彦超回到家乡旧居,经常身穿白衣(指平民服)出入家门,家中没几个仆人,也没服侍骑马的僮仆,他喜欢喝张进酒,配软骨鱼,他对亲戚说“你们要是家里有这两样东西,不用你们请,我自己会到。” 张进,是建州人,在当地开了家酒坊,他特会酿酒,酿出的酒味道很好,酒的品质比宫廷御用酒差点,当地喜欢喝酒的人都喝张进酒。 聪明绝人 阮思道的儿子叫昌龄,身高不到三尺,人不但长得丑,而且说话还结巴,但此人智商很高,文章写得极好,在十八岁那年,海州的试题是《海不扬波赋》,昌龄文不加点一挥而就。其中有警句说“收碣石之宿露,敛苍梧之夕云。”又说“三山神阙,湛清影以遥连;八月灵槎,泛寒光而静去。”全篇都是好句子,人们都在讽诵他的这篇赋,是个奇才。 (摘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