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帮朋友拆了一个快递,他就把我拉黑了”

01
有个毕业的学生和我说了一件事,想要听听我的看法。
他现在在外地工作,因为经济条件受限,所以是与别人合租的。虽然网上有很多吐槽合租室友的帖子,但是他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很好的室友。两个人都很爱干净,打扫卫生也是分工合作,后来熟悉了之后,两个人会一起凑钱去采购,在金钱上也没有矛盾。后来有一天室友出门忘记关室内的电热毯,他闻到味道不对,破门帮室友把电线拔了,又把自己的新插座送给了室友。后来我的学生想跳槽,结果辞职之后遇到了疫情,原来准备入职的公司不愿再接收学生,又是他的室友介绍到了自己供职的公司。两个人不仅是室友,又成了同事。
说了这么多,就是学生想要强调,他和自己的室友已经是好兄弟好朋友。无话不谈,没有秘密,彼此不会锁门,可以随意进出他人房间的那种关系。
可是这个情况,前几天发生了改变。原因是,我的学生帮室友拆了一个快递。这倒也不是第一次,他的室友也会在他不在的情况下,帮他签收快递把包装纸拆了,整理好放在他的房间。
只是这一次,室友回来看到他的快递放在他的房间里,有点郁闷的和我的学生说自己在网上拍了一个模型,准备回来拍一个开箱视频的,没想到被我的学生拆了快递。但是室友也是因为自己没有说清楚,所以只是和我的学生说了一下,也没有再说什么。
学生后来看室友情绪有点低落,就调侃了他几句,他本意是想要安慰室友。没想到,室友却突然发了火,然后,过了几天,学生发现他的室友搬走了。他给室友发信息,结果室友还把他拉黑了。
学生很郁闷,想不通,就来找我。
02
我和学生沟通之后,认为问题是因为拆快递而引起,但他的室友生气应该是因为学生的调侃。
“哎呀,不就是一个模型嘛,对不起啦,过几天我找人帮你再拍一个回来。你就不要矫情啦,为了一个模型,至于嘛。”学生大概复述了一下自己当时的原话,又给我看了给对方发的信息。
我和学生说:对方没来揍你都不错了。
我和学生更换了另一种情况,他就很快理解了:你们上学的时候,找我批假的时候,有同学请假的理由是自己的邻居奶奶生病了,想要回去看望。假如我说:是邻居奶奶,又不是你奶奶,至于嘛。无论最后这个假条我批还是不批,你对这句话会怎么想?
学生一下就明白了。
我们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去代入他人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于生活中各种事物价值轻重的判断,即使在别人看来不值一提的东西,但是只要我们自己觉得重要,就应该值得尊重。
学生的室友虽然很重视那个排了很久才抢到的模型,并且隆重的准备了拍个开箱视频的仪式。可是当发现我的学生破坏了这份仪式感的时候,学生的室友并没有责怪室友,因为他知道我的学生也是好意,而且自己也忘记交待。
这说明了对方也很重视这份友情。
破坏友情的原因是我的学生把自己的价值观凌驾在室友的价值观上,让室友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这才是生气的真正原因。
03
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拆快递的事,而是尊重的事。
换个更简单的说法:每个人都有矫情的权利,只要我的矫情没有影响到你,就请你尊重我。虽然这句话你可能认同,但是遇到具体的事件的时候,你未必能做到。
父母和孩子说你要考了满分,你想吃什么都满足你。
孩子和父母说自己想吃炸鸡,父母费尽心思准备好了之后,孩子又嫌炸鸡的形状难看就不吃了。这是孩子的问题。
孩子和父母说自己想吃炸鸡,父母认为炸鸡不健康,就给孩子准备了叫花鸡、白斩鸡、鸡汤、烧鸡,结果孩子不吃。这不是孩子的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自以为“为你着想”,实际就是在表达“你不对”“你不该”“你矫情”“即使我道歉了但实际我没错”,矛盾就这样发生了。不是事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我是辅导员,学生和我说想请假,无论各种理由,只要是真实的,我都会认同。所以,你们认为的任何“奇葩”理由,我都听到过。你们有的时候会在网上吐槽身边同学请假的理由有多“搞笑”,这个时候你们也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凌驾他人的价值观,会情不自禁的嘲笑,伤害了他人而不自知。
我们允许黛玉为花哭泣,也允许为一个模型举办的仪式感,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可的那一面,并且为此努力和付出,所以这个世界每个细节才会如此的美好。
我也有不理解的时候。但,我不理解,不认同,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