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台江心理医院:校园欺凌时有发生!这些家长要了解!
校园欺凌事件时有发生,有的事件甚至可以用触目惊心这个词来形容!
前不久,山西大同大成双语学校一小学四年级男生受到同班同宿舍同学霸凌的新闻引起了全网愤怒!
让人不仅发问,小小的年龄怎么会如此恶毒!
可即便在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下,我们大部分父母对孩子之间的打打闹闹也并不为意,他们认为孩子还小,爱玩,小打小闹很正常。
直到孩子在校园欺凌中受到了伤害,很多家长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大多数父母在发现孩子正在被欺凌时,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我们想说的是,如果孩子在经历欺凌的时候没有得到正确及时的方法去解决,那将是孩子一辈子抹不去的阴影。
“
这些情况就是
校园欺凌
”
1.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身体或者恐吓威胁的行为。
2.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3.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4.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5.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
这些情况说明孩子正在遭受
欺凌
”
01
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02
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03
抱怨受到同学的针对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04
身上出现伤痕
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05
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黏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06
睡眠出现问题
出现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
孩子遭受欺凌,家长
怎么办
”
错误反应丨一
不问青红皂白,直接插手去警告对方或实施惩罚。
这样一来,会使事态扩大化,不利于解决事情,同时,如果这件事孩子本身也有错,容易养成他是非不分的习惯。另外,由于父母出面保护,久而久之,孩子习惯于依赖父母解决与同伴的冲突,会产生依赖性。
错误反应丨二
气自己的孩子没用,鼓励孩子以牙还牙
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你为什么不揍他!”如此一来,习惯成自然,孩子可能会演变成小暴徒,渐渐变成施暴者,当然,若孩子没有能力反击,他可能也因此变得更加自卑。家长要让孩子多动脑子去思考,想办法化解和小朋友之间的矛盾,而不是用拳头解决问题。
复旦教授沈奕斐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她的处理方式很有启发性
第一步:了解事情经过,判断事件性质
首先来判断这个事情的性质是什么,属于霸凌事件,还是孩子之间的肢体冲突,这两者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她冷静下来,问了儿子两个关键的问题:
“打你的孩子,是不是就只打了你一个,还是也打了别的孩子?”
她通过这个问题来判断,孩子是不是被欺负的特定对象。
如果有,再来问孩子第二个问题:“他打你的时候,身边的人是敢怒不敢言,还是他们愿意为你说话?”
儿子说,“大家都说是打人的同学不对,有同学还帮我去告老师,因为很多人被他欺负过。”
她由此判断,这只是孩子之间的普通冲突。
第二步:了解伤害的程度,以此判断是否直接介入
其次,要问问孩子打的哪里,用什么打的,疼不疼,根据孩子的回答再做进一步判断。
当时她儿子说,“皮肤上有块小淤青,但没那么疼,可就是太没面子了。”
她听完感觉势态没那么严重,决定把问题处理权交给儿子。
第三步:问问孩子,需要父母做什么?
当她问孩子,需要自己做什么时,儿子说:“妈妈,您跟老师说一下,让同桌跟我赔礼道歉,不然我是不会原谅他的!”
她就立刻和老师取得了联系,老师也在第一时间帮着解决了问题。
当对方道歉后,善良的儿子,没有刁难对方,而是原谅了他。
其实,很多时候家长一听到孩子被欺负,就容易冲动。
但处理跟孩子有关的事情,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特别重要。
我们让孩子参与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中来,问问孩子的想法,要比直接给一个“怎么做”的答案更好。
如果孩子不需要你的帮助,那就相信孩子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他成长的机会。
第四步:持续保持关注
不要以为外在问题处理完了就结束了,我们还要继续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留心是否还有类似事情发生,这些都是父母要密切关注的重点。
沈教授发现,有段时间孩子放学回来就开始画画,画的是一个超人在打一个孩子。
过了数十天,儿子不再画这个了,原来他和同桌成为了好朋友,这件事才算真正平息。
孩子被欺负了,他当下需要的不是一个满腹道理、发号施令的指挥者,而是一个给他倾听、懂得沟通的支持者。
我们父母就是要做这样的支持者,在充分了解事实后,寻问孩子的想法,征求孩子的意见,这是在尊重和保护他的自信。
父母用坚决的态度和睿智的方法,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有了父母给的支持和底气,孩子就会拥有更多安全感,也有保护自己的决心。
在面对孩子被欺负的时候,也很考验父母的应对能力。在孩子委屈时给足他共情,看见他的委屈和失落,选择跟他站在同一战线,给他充分的安全感。